劉彥方
劉彥方

形而上下 • 哲學內外 香港大學哲學系

疫情下的十個哲學問題

病毒大流行,很多人被逼呆在家中。大家如果有時間,除了煲劇以外,也可以利用這個機會思考一些與疫症有關的哲學問題:

  1. ​香港連續二十五年被評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今年被新加坡超越,跌至第二位。很多人視自由市場為香港成功的基石,但「自由市場」是什麼意思?世上真的有自由市場嗎?以香港為例,香港政府直接介入香港的房屋、教育、醫療、賭博、公共運輸及股票市場等各方面的經濟活動。至於新加坡,新加坡政府擁有控股權的公司佔當地整個股市市值的差不多四成。政府參與市場的運作,應該基於什麼原則?現在外科口罩短缺,政府應否禁止抬價囤積?香港特首林鄭月娥曾經表示,政府懲教署生產的口罩,不應推出市場,造成競爭。這個說法與香港政府參與市場的其他例子有沒有衝突? 
  2. 很多國家推出了各項限制市民自由活動的措施。就算沒有,各地政府也會呼籲民眾避免外出活動。這個時候四處旅行、搞婚宴、開派對,自然會引來很多批評。不過,我們有什麼理據限制別人的自由?如果他們自願承受風險和不幸染病之後的醫療開支又如何?有人可能會指出,這些人不單止有機會染病,也有機會傳染病毒給其他人。不過,駕駛私家車也有機會造成交通意外,但我們不會因此禁止駕駛車輛。兩者的分別是否只在於傷害別人的機會和嚴重性?近日很多餐廳推出優惠吸引食客,但也會間接增加傳播病毒的機會,這個做法又有沒有問題?
  3. 意大利醫療物資短缺,例如病情嚴重的人往往需要呼吸機,但呼吸機數量絕不足夠。很多醫護人員面對一個難題,便是如何決定那些病人能夠優先接受治療。這些決定很多時候不能避免,但是應該基於什麼準則?病人的年齡?病況的嚴重程度?康復的機會?病人對社會的貢獻?還是先到先得?其實,資源永遠有限,要為社會的整體醫療制度作出規劃,類似的判斷也是無可避免的。
  4. 全球疫情蔓延,不同社會階層的行為,直接反映了社會財富不均的現實。經濟狀況較好的,可以買多些口罩和消毒酒精,在家工作,甚至外出時不用乘搭公共交通工具。據報有些俄羅斯富豪,正大舉囤積呼吸機。自由社會,收入一定不會均等, 但財富不均,是否等同社會不公平?很多國家的政治體制失效,未能解決日益嚴重的貧富懸殊問題。這個困局有什麼出路?貧富懸殊,是政治問題,經濟問題,還是資本主義的結構性問題?
  5. 有研究經濟和政治的學者認為,大飢荒往往只會在沒有民主的專制國家出現。觀乎今次疫情,民主國家也不能避免病毒的蹂躏。民主到底有什麼好處?疫情的發展,對民主有什麼啟示?當然,有民主選舉的地方,不一定有真正的民主,因為很多政客可能只是維護自己和商界的利益而無視市民的福祉。據說美國有些參議員接獲有關病毒的情報後,隨即大手沽售股票,卻叫市民不用擔心。沒有民主,情況當然可以更加嚴重。民主制度應當如何鞏固,才能發揮最大的功效?真正的民主,究竟是何種面貌?
  6. 疫情對經濟的打擊,大家有目共睹。剛剛加拿大航空便宣布裁員 5,100 人。很多公司也會要求員工減班、「自願」減薪或者放無薪假期。近年很多企業強調履行社會責任,營運時除了符合法律以外,也會主動關注社會利益與道德及公眾的要求。到底這是否只是為了贏取口碑的公關伎倆?如果不是,我們應當以什麼準則釐定企業的責任?在現時嚴峻的情況下,商界應如何維護員工和社會的利益?又或者做生意便是在商言商,根本沒有責任可言?
  7. 很多人認為今次疫情的起源來自野生動物,尤其是武漢海鮮市場售賣的野味。不少人批評嗜食野味是一種不文明的行為,應該禁止。不過,「不文明」是什麼意思?為何我們可以食豬食牛,但不可以吃穿山甲和果子狸?是衛生的緣故,還是因為豬和牛並非瀕臨絕種?假如穿山甲不會傳播病毒,也可以大量繁殖,這是否代表吃穿山甲便沒有問題?其實,為了滿足我們對肉類的需求,現代禽畜業工業化,令大量的動物非常痛苦,也帶來嚴重的環境污染,這又是否文明的表現?
  8. 今次疫情的主兇是 SARS CoV 2 新型冠狀病毒 。病毒其實是地球數量最多的生物單元,比細菌還要多。有科學家估計,地球上病毒的數目,甚至多過全宇宙的恆星。但病毒到底是什麼東西,如何定義?病毒和「病毒粒子」有沒有分別?另外,病毒是否擁有生命?「生命」這個概念,又應該如何解釋?
  9. 新冠肺炎的「零號病人」到底是誰,到現在也不知道。有人說病毒是人造生化武器,也有人說病毒來自美國。謠言和假新聞滿天飛的時候,我們如何判斷那些資訊比較可靠?另外,大家也可能發現,身邊有些朋友特別熱愛陰謀論,總是言之鑿鑿地把假設當成事實說出來。要改變他們的意見,絕不容易。當然,主流意見不一定正確。理性思考,有時候正是要挑戰共識。不過,我們應該如何分辨合理和不合理的懷疑?更重要的是,我們有什麼辦法檢查自己思考上的偏差?
  10. 病毒來勢洶洶,一浪接一浪,引起了一連串的連鎖反應。社交隔離之餘,負面新聞不絕,健康和生計受到嚴重威脅,我們很難避免憂慮。面對這種困境,我們應當以什麼人生態度自處,以及安慰身邊的親人和朋友?新冠肺炎的死亡率雖然不是太高,但死亡風險亦絕對不容忽視。人生無常,死亡本不能避免,但死亡為什麼令人恐懼?我們害怕的,是死亡前的痛苦,還是死後的狀況?我們活著的時候,應如何安然面對死亡?

與疫症有關的哲學問題,當然不止這十個。今次疫症是個大災難,但疫症所反映的,不單是健康和經濟。希望這些問題,能夠引發大家的思考。祝各位雨過天晴後,可以活得更精彩。

【 原文 2020年3月23日 刊登於《立場新聞》:https://www.thestandnews.com/philosophy/疫情下的十個哲學問題/ 】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