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思考無罪化/THINKTOOMUCH
支持思考無罪化/THINKTOOMUCH

因受體制和社會的影響, 人們倦怠於「思考」,甚至認為喜歡思考的人只是想太多,妖魔化思考。思考無罪,獨特有理。 長期流浪在各個國家,曾待過中國、澳洲、歐洲、泰國,現居台灣東部,看待事物有「局外人」之感;關注人文、社會、音樂、藝術、教育、文化、科技、心理學、兩岸。

樂評|令人驚豔的「裝咖人」——傳統北管,鄉野奇談與搖滾樂竟這麼配?

(编辑过)
台灣本土樂團愈加豐富和「在地化」

裝咖人,也就是台語「鄉下人」的意思,顧名思義,創作的題材都以鄉下題材為主,在他們的主頁的介紹寫的是:裝咖人Tsng-kha-lâng音樂結合傳統北管,受著台灣土地的氣味佮目屎來創作,注意著臺灣的庄跤、受難孤魂故事。慣勢用陰神、陰身、鬼怪神摻入歌曲故事在2021年底發行第一張專輯:夜官巡場。 專輯封面以黑為底,黑中透金配上觀世音的設計與專輯風格一脈相承。

沒有特別關注和了解過台灣的獨立樂團,更不是聽團仔,我聽過最「地下」也比較喜歡的大概就是美秀集團,但他們現在已經「出頭」了,所以應該也不算是地下樂團。

初次聽說裝咖人是在台中參加好民文化活動的2022自由路上藝術節,是一個關於民主、自由、人權的文化祭,但我到場的時候實際上他們已經快表演結束,比較有印象的是他們用台語演唱。

有緣的是,回花蓮之後又看到他們在花蓮的花聲客廳有場免費演出,憑著我的感覺「應該要去聽一下」就出發了,一到場,便注意到場內掛著紅燈籠,主唱們拿著紅布,還有專業VJ(視覺製作與控制師,在音樂現場和派對裡是畫龍點睛的角色,越來越受到重視)在控制視覺效果,並且放映的都是精心設計的影像,讓氛圍更加分,主唱拿著北管的樂器,有雙鐘、擦鈸、堂鼓(應該是,我google的,但是北管樂器眾多,有點不確定),是廟會、陣頭會常用到的樂器,兩位主唱,團長也是主要創作人嘉祥是負責低聲部像是布袋戲裡的男聲低吟,另一位主唱戴戴則是用戲曲的腔調擔任「高聲部」,讓歌曲裡的鄉野色彩更淋漓盡致。(吉他手小朱的吉他彈的很強)

歌曲都是以民俗樂器與一般搖滾樂器結合,卻融合的非常好,不會太「民俗」到聽不懂和覺得無聊,又不會太「搖滾」到普通或者炸耳,旋律抓耳又好聽,在適當的地方放入了民俗樂器和戲曲唱腔、台語獨白畫龍點睛,不會曲高和寡,也不會太流行,一切都是一個剛好,是那種第一次聽就會覺得很驚艷,非常有記憶點和識別度的團,我想原因除了他們的編曲非常好之外,也在於創作和心是以鄉野故事為主,這樣新奇的定位,大家都愛聽奇談,尤其台灣人。

每一首歌演唱前嘉祥都會先講一段創作這首歌的背後故事,再吟誦一段台語的唸白,後來才知道這張專輯裡13首歌裡有6首是台語口白,所以其實也是歌的一部分,嘉祥是嘉義民雄長大的,為了還原嘉義民雄地區的臺語腔調,特別找來同樣民雄出身的臺文作家──鄭順聰老師共同校對發音,但可惜的是,影像上只有台語台詞但是我的台語不夠好到看得懂(希望下次有國語翻譯版本..也能利於其他華語地區不懂台語的人理解歌曲),只能聽個大概,印象比較深刻的是有首歌是寫二二八白色恐怖受難者的「拜請」,講到被政治迫害的受難者一去不復返。

想到在台灣會將民主、政治、歷史放進作品的並不多,再加上每一首歌的名字都取得相當文學性,「夜官」「花巷」「乩身」「花下媒人」,專輯又叫做「夜官巡場」,我便小聲地向同行人嘀咕了一句:這個創作者很有文化,而後才發現一半以上的團員都是文學系

這張首張專輯概念以主要創作人嘉祥的童年記憶為主軸,用嘉義民雄火燒庄(今為豐收村)為地景,融合地方信仰與陰神祭祀狀況,交雜地方野史傳說與二二八的歷史事件,對於地方歷史的考察與田調相當扎實(取自「吹音樂」),也和嘉祥創作的小說同步進行、相呼應,可以說更像是文學與音樂的融合創作。

《自頭講起》是說嘉祥小時候「遇到鬼」的經驗,《羅漢》歌裡結合了佛經的低喃,非常有意味,想起了最近看的《南國再見,南國》裡林強的插曲《自我毀滅》(最近發現的神作)——在1990年代末就用電子樂結合佛經和搖滾的方式創作。在演唱《出庄》前,嘉祥有讓現場觀眾跟著他的口號之後喊「有喔」(猜想應該是模擬廟會文化的一個環節,在歌中有出現過,但是查不到出庄到底是什麼意思?)以及最後擦鈸、戴戴的戲曲作為結尾,在歌曲快結束的時候嘉祥眼睛戴上了一塊紅布,開始吹嗩吶,讓我想起了崔健在《一塊紅布》裡的造型,其為了諷刺紅色政治蒙蔽雙眼而用紅布蓋著眼睛,只不過崔健當時應該是吹的是小號。

在搖滾樂裡使用嗩吶(其實小號也是)真的會正中我的愛,前有交工樂隊(生祥樂隊)的經典客家民樂巔峰之作風神125帶我走進嗩吶的美妙(北管、嗩吶、管仔),以及來自中國北京知名獨立樂團二手玫瑰民樂與東北二人轉結合與中國式的drag queen裝扮的搖滾(嗩吶、笙、馬頭琴),嗩吶高昂的聲音在搖滾樂裡真是畫龍點睛之筆。

民俗搖滾一直以來是一個偏小眾的流派,但在文學、音樂價值上都具有一定的意義,代表有生祥樂隊,而走進了台灣本土化之後,結合台灣的廟會、陣頭等民俗文化,甚至誕生出了宮廟搖滾這樣的派系,比如震樂堂,也是融合了嗩吶,以民間信仰為主的創作,歌曲有「拜拜唷」「光明燈」這樣神明祈福的歌,專輯設計有金紙、線香、火材、神明等元素,而更已經很出名的前輩 閃靈樂團 (二胡)也是主要講述民間民俗信仰、原住民歷史、政治等話題。

這幾年台語在音樂圈有逐漸復興的趨勢,從拍謝少年、茄子蛋、董事長樂團、甘苦人、農村武裝少年、百合花等等都可以看到本土意識的抬頭,台灣年輕人對於自己的本土的身分認同愈來愈肯定,台語教學在學校內外越來越受到重視,關於這件事,我會在之後的端傳媒報導中持續深入探索。

fun fact:多虧了網路的發達,我看到在豆瓣專輯評論上對《夜官巡場》的評論為四星半,評價很高,雖然沒有銷售通路但還是在大陸賣出了五張,評價也非常高

裝咖人網上資料非常少,如有錯誤歡迎更正

北管臺灣漢族傳統音樂的其中一種,歌曲及戲劇表演的籠統範疇,各個地區、館閣包含的音樂範圍跟種類可能不盡相同。北管對臺灣近代的傳統文化影響深遠。在21世紀的台灣,雖較少有完整的北管表演,但是北管音樂仍常見於迎神賽會、陣頭,乃至於傳統或現代布袋戲表演中。北管借用中國北方音樂戲劇元素與官話。在臺灣與來自閩南地區(泉州、廈門)的南管互為對應,而得名北管。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