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智臨
陳智臨

易經學者

易經初識 從零開始 二九

易經初識 從零開始 二九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瀆,瀆則不告,利貞。

蒙卦爻辭其意可謂,人之初始懵懵懂懂,日後會聰明知理或愚昧矇矓,是從童年就開始造就,經由教育指導正確的道理,為人切實諄然,得以亨達至熟。

為人並非是自我欲求童稚蒙愚,以致積重難返。而是在自律自重的蒙然之中,求得自我的真實本性。立身行己向學初始必然是蒙昧無知,視示不明,故要虔心誠意,聚精會神的學習,低首下心的接受指導,教誨勸告,求知解惑應再三用心,鑽研探究,一再的懇請以得取知識。在經過多次的引導溝通,能夠茅塞頓開並且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此後就不用一而再,再而三的告喻教誨了,可以引申推演,觸類旁通,用心的熟讀且深思而得其至理。

然而要是其心性散漫慣瀆,屢教不改,就不再告知其事理了。蒙以養正,有利於道義行事,並且使事物各得其宜,不相妨害,貞至明允,真惪正定。

在此爻辭中「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要是從字面上理解會有,「不是我求教於童朦無知的人,而是童矇無知的人求教於我。」的意思。但是這段意思理解起來實在有點無意義,正常來說一般人不會去請教蒙昧無知之人,而蒙昧者去請教懂得之人,在說與不說之間,是否能得到正確的答案 這還是未可知之事。作易者如此慎重的寫出此爻辭,又豈是要表達這麼無所謂的人生哲理嗎?所以此爻辭的不妨如此理解,將「匪我求童蒙」的字辭逐一理解釋義,「匪」匪劣不正,「我」自大自我以及殺伐之意,而「求」則有貪求,仇恨的意思,所以為人對於人性中的匪劣不正,自大自我,殺伐之念,貪求的行為以及仇恨的思想,這都是人的蒙愚之心,所以要在這些蒙愚的心性中求得自我。

爻辭「初筮告,再三瀆」,「初」為一開始,開端之意,「筮」理解為以虔誠之心來問事,「告」為告知,告訴知曉之意。所以「初筮告」可理解為,人在愚昧之時請教於高明者,在一開始就要以最虔誠的心態來請教問題,或有感其誠心誠意就會告知。「再三瀆」為再三的引導溝通之意。「瀆」本意為溝渠。故引申為溝通之意。

因此爻辭「瀆則不告」就可理解為,在溝通而理解之後,就不再告知了。以及在告知之後,求教者要是有瀆慢的態度,也不用再溝通告知了。

山水蒙,山下有水迷濛不清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