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越
羅越

日文譯者、撰稿人,自稱“日劇愛好家”。畢業於南京大學中文系,曾任職日本時尚雜誌《with》、《美的BITEKI》中文版編輯。每週更新,歡迎追蹤。Notion頁面➡️ https://luoyue.notion.site/adabf4a190044417b01f803edf92b7b4

從卡片盒筆記法到Roam Research——終極手帳術的前世今生

One cannot think without writing.
by Niklas Luhmann

2017年,一本名為《How to Take Smart Notes》的書引發廣泛熱讀與熱議,作者Sönke Ahrens把同為德國人的知識界前輩Niklas Luhmann介紹給英語讀者,並詳盡闡述了「 Zettelkasten卡片盒筆記法」的非凡價值與實踐方法。

「筆記法」為何如此重要?受過正規學校教育的人,難道還不會記筆記嗎?這個問題很好回答,只需捫心自問,你有沒有向班上的尖子生、課代表借過筆記呢?知識的累積、比較分析、歸納總結,每個環節都離不開筆記。科學研究表明,書寫不是思考的結果,怎麼寫也會決定怎麼想。換句話說,思維的精度、深度與如何書寫、記筆記很大程度是掛鈎的。

那麼,什麼是「 Zettelkasten卡片盒筆記法」?這種筆記方法又好在哪裡呢?

簡而言之,「卡片盒筆記法」就是在卡片大小的紙張上做記錄,通過排列組合搭建體系,發現卡片之間潛在的聯繫,從而使知識得到延展和深化。

當然,卡片本身並不稀罕。背英語單詞時會用到單詞卡;小學時,我的語文老師就提倡用「索引卡」抄寫好詞好句;在電影《編舟記》中,詞典編纂者們也使用類似的卡片撰寫詞條;而且早在1969年,日本生態學、人類學專家梅棹忠夫(大阪世博會策劃人之一,國立民族學博物館首任館長)就出版了專著《知識生產的技術》介紹「卡片」的妙用,至今暢銷不衰,重印近百次。

梅棹忠夫在書中倡導的「卡片筆記法」與Niklas Luhmann驚人相似,例如:

堅持一張卡片寫一條信息;

對卡片進行編號便於後續調用;

保持好奇心,養成每天寫卡片的習慣;

在書寫時保持簡練,用自己的話而非單純摘抄;

我們的目標是通過卡片的排列組合進行知識生產,而不是對既有的知識進行整理、分類和儲存……

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紙筆、手帳、電腦、平板都可以成為稱職的筆記工具,「卡片盒筆記法」萬變不離其宗,只要你能掌握核心,充分發揮工具的長處即可。值得信賴的工具(系統)讓我們把頭腦中的大小事務交付於它,專注當下,心無旁騖地去做此時此刻最重要的事。

正如梅棹忠夫所說:

知的生産の技術のひとつの要點は、できるだけ障害物をとりのぞいてなめらかな水路をつくることによって、日常の知的活動にともなう情緒的亂流をとりのぞくことだといっていいだろう。精神の層流狀態を確保する技術だといってもいい。努力によってえられるものは、精神の安靜なのである。
(知識生產技術的一大關鍵是,盡可能排除障礙,疏通水脈,阻絕伴隨日常知識活動產生的情緒性亂流。這種技術能讓你保持精神上的層流狀態。你通過知識生產獲得的,其實是精神上的平靜。)

作為數字版「卡片盒筆記法」,Roam Research受到如此追捧也就不難理解了。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