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stin Chen
Arstin Chen

大學中文系講師|第7屆金馬亞洲電影觀察團成員 電影|戲劇|文學|音樂重度痴迷者。 經營臉書與IG粉絲專頁「映画案內所」。 https://linktr.ee/arstinchen

電影需要市場,陳可辛需要中國:電影《奪冠》觀後感

即將於5月13日上映的電影《奪冠》,以中國頂尖女子排球選手郎平的運動生涯為劇情主線,講述中國國家女子排球隊自1980年代到2016年里約奧運會為止,三十餘年來的發展歷史。透過四場主要賽事(包括1981年對戰日本的女排世界盃總決賽以及2016年對戰巴西的里約奧運會)體現了所謂「中國女排精神」的傳承與革新。

即將於5月13日上映的電影《奪冠》,以中國頂尖女子排球選手郎平的運動生涯為劇情主線,講述中國國家女子排球隊自1980年代到2016年里約奧運會為止,三十餘年來的發展歷史。透過四場主要賽事(包括1981年對戰日本的女排世界盃總決賽以及2016年對戰巴西的里約奧運會)體現了所謂「中國女排精神」的傳承與革新。

《奪冠》乍看是一部政治相當正確,通過特別容易激動人心的體育競賽影像,進而趁機宣揚大中國思想的作品。然而在政治以外,其情感飽滿近乎煽情的敘事方式,加上賽場裡的緊張感、速度與力量感,以及由中國國家女子排球隊員們親自上陣演出的真實和熱血,確實能引起共情共感,甚至數次會因為她們純粹的、鍥而不捨的運動精神而熱淚盈眶。

除了球員親自參演外,本片的演員陣容也可謂眾星雲集。鞏俐、黃渤、彭昱暢、吳剛,甚至連客串飾演工程師的李現,都是中國演員裡流量、演技兼備的一時之選。還有片尾曲「生命之河」,更是找來王菲與那英兩位歌壇天后合作獻聲。這果然是一部非常「陳可辛」的電影。沒錯!《奪冠》的導演就是陳可辛,這是他親自執導的第16部電影。

圖片來源:《奪冠》劇照

我真的不敢不拍明星

我本來就很欣賞陳可辛的導演作品:《金枝玉葉》(1994)、《甜蜜蜜》(1996)、《如果・愛》(2005)、《投名狀》(2007)、《海闊天空》(2013)、《親愛的》(2014),都極為出色。再攤開電影的演員列表:張國榮、劉嘉玲、袁詠儀、張曼玉、黎明、金城武、周迅、張學友、劉德華、李連杰、黃曉明、鄧超、佟大為、黃渤、趙薇等,全是中國、香港影壇一線的明星演員。

多年前,我曾在某場座談會上聽過陳可辛導演的分享。依稀還記得他談到,「大家都說陳可辛你沒種,因為你從來沒試過不拍明星。對,我真的沒種。我真的不敢不拍明星,因為觀眾就是認明星。」如何權衡電影的商業與藝術性,一直都是陳可辛關注的議題,尤其是他擁有導演和製片人的雙重身分。若基於商業考量,並不難理解他為何總喜愛起用明星演員。

圖片來源:《奪冠》劇照

看見中國的電影市場

普普藝術大師安迪沃荷認為藝術與金錢掛勾,因此應該要努力把藝術商業化;日本當代藝術家村上隆也曾說過:「我要金錢的力量。」對於陳可辛而言,電影同樣有機會取得商業和藝術的完美平衡。儘管2011年的《武俠》,其所收穫的評價並不高,但它仍是陳可辛一次很好的嘗試。因為在《武俠》以後,他便於下部作品《海闊天空》,做出了漂亮的調整。不僅順利斬獲金雞獎三項大獎,口碑、票房亦皆取得不錯的迴響。

陳可辛曾走過香港本土電影時期,經歷美國好萊塢的洗禮,然後再朝著亞洲合拍片的方向前進,一直到他看見了中國這個潛力無窮的市場。如果說電影需要市場,那麼陳可辛就需要中國。《如果・愛》,就是經典的範例。它不僅是陳可辛第一部合拍片,更是他成功挺進中國電影市場的代表作。其後,當陳可辛以《投名狀》榮獲2008年金馬獎最佳導演時,他致詞裡其中一句話是這樣說的:「謝謝你們讓中國電影有希望。」 既不得罪中國,也偷換概念地閃避了兩岸敏感的政治關係。

圖片來源:《奪冠》劇照

🌞 溫馨提醒:下文微有雷,請斟酌閱讀


《奪冠》暗示文革的發生

再回到《奪冠》本身,片中充斥大量的企圖展示「中華民族精神與驕傲」的場面。其中主要呈現的兩場賽事:中國對日本、中國對巴西,都是在對方主場,中國隊如何力抗主場優勢努力拼搏到最後,摘下金牌的輝煌時刻。中國選手們站在頒獎台上,看著中國國旗緩緩升起,背景襯著中國國歌的播送,選手們留下了感動的淚水,真正體現了「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共存共榮的意志。那是多麼政治正確的一刻!

我之所以會說這是一部「乍看」政治相當正確的電影,實是因為在電影中有一段極具暗示的表演,似乎是陳可辛對中國的一點小小的叛逆?!郎平年輕時在國家隊的教練袁偉民(吳剛 飾),在1981年帶領中國女排出國參加女排世界盃的前一晚曾對選手們說,1966年以後的中國比世界慢了十年,如今中國迎來改革開放,我們只能拼盡全力,才能讓世界看見中國。1966年!不就是文化大革命發生的起點嗎?當然這句台詞一閃即過,或許不太有人注意,但我卻暗自驚訝了一下。

圖片來源:《奪冠》劇照

陳可辛需要中國?

片中,當中國國家女子排球隊戰勝日本時,記者在興奮報導之餘仍不忘將「台灣同胞」也一併收編進這份喜悅之中。因此,在看完《奪冠》後,我便不斷思考,陳可辛真的有需要討好中國嗎?所以,我才想起了多年前陳可辛出席的那場座談會。且不論藝術是否需要服務政治(這本身就是一道龐雜的命題),但我絕對相信藝術是真的需要市場(票房、金錢)支持。

或許有人會認為排除中國市場,喜歡電影的大有人在。但不置可否的是,中國確實是龐大的票房市場。最近另一部即將上映的中國電影《你好,李煥英》已經讓賈玲瞬間躍升為全球票房收入最高的女導演。所以對我來說,只要能持續創作好的作品,對於陳可辛的選擇,我是予以尊重的。大家又是怎麼看的呢?

圖片來源:《奪冠》劇照

文章寫得零散,說是《奪冠》觀後感,但好像對電影本身無太多著墨,反而更多討論了陳可辛。不妨就將它當作是我對陳可辛導演些許想法的彙整吧。最後,《奪冠》將於5月13日正式上映,大家屆時可以進電影院觀賞看看喔!


---

☀️ 喜歡我的文章嗎?成為我的讚賞公民:https://liker.land/jingfuchen81/civic

☀️ Follow me:https://linktr.ee/arstinchen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