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雅
曉雅

「問我所有事」第一期精彩回顧:高天,全職奶爸,倡導用開會解決家庭難題

嘉賓介紹

高天 @Agaguk,1999年起便成為中國非營利組織志工,曾是阿拉善SEE基金會副秘書長,香港樂施會項目官員。他關注婦女權益、勞工問題,公民自組織發展,是送《羅伯特議事規則》下鄉的推廣專家。現在是一名全職奶爸,探索如何將議事規則的精髓融入家庭會議之中。

發言精選

  • 「世上沒有熊孩子,只有熊爸媽」。自古以來,父母恐怕是操作難度最高卻完全沒有認證無需崗前培訓就可以隨便拿起的行當。
  • 情緒管理、界線概念、溝通技術、議事規範,是家庭溝通的四大要素。
  • 當一位推友問我:你该如何让自己的孩子免除这个教育体系所施加的负面影响?我回答:首先是自己的不斷學習和自省,其次是處理好和另一半及老人的關係,然後是如何跟孩子互動,最後才是怎樣跟教育體制打交道。

問答精選

  • 關於全職奶爸

@黃哲斌:冒昧請問高先生,決定在家帶小孩之後,有沒有哪些社會期待落差的經驗?過去二三十年,台灣的性別權利觀念算是有不小進步,但傳統家庭分工意識還是頗有韌性,我自己的狀況是,決定我太太持續留在職場發展,我兼職寫稿,並以小孩為主,一開始受到太太娘家不小質疑,丈母娘尤其憂心,只能靠時間去緩慢化解。去年底,應我朋友央請,找他老闆開會,那老闆是個事業有成的中年男人,他一聽我的狀況,脫口就問我,「為何選擇在家吃軟飯,讓老婆養家」,那是非常傳統的家庭刻板語彙,我顧及朋友,當場只輕輕給他一個軟釘子頂回去。不知中國社會對於女外男內的家庭分工,接受程度如何?有沒有哪些需要適應或克服之處?多謝。

@Agaguk:大陸和台灣在這方面相比,只會更甚不會更好。事實上我夫人是從不明確說我是全職爸爸的。好在她的家人都沒有用奇怪的眼光看我。我自己的父母算很開明的,對我當初選擇做NGO都能接受,現在也知道我沒有穩定收入,並沒有歧視或干涉。其他人的看法,我也不在乎。只是進來大陸經濟不景氣,孩子的開銷日增,我自覺確實需要承擔一部分收入的擔子了。

@黃哲斌:多謝解答,但願我的問題不會太唐突。我們都算幸運,太太願意支持,因為社會壓力經常會落在女方身上,有時要罵很多髒話,才能讓氣場平衡一些,哈。祝福一切。以前曾受託寫一篇文章,其中談到,為何我決定專心陪伴小孩,我那特殊的孩子。厚臉皮拿出來供參 。

@Agaguk:來自星星的孩子,上天的恩賜。

  • 關於家庭會議

@展沾:既然情緒管理、界線概念、溝通技術都排在議事規範之前,有想過乾脆把重心直接調整到這邊嗎?按照這個順序,如果「情緒管理」都做不好,後面幾個步驟是不是也不用談了?

@Agaguk:情緒管理只是「家庭會議」工作坊可以順利實施的必要條件,前者是後者的充分但不必要條件。也就是說情緒管理得當,未必能夠應用家庭會議的方式實現家庭融洽並有效解決問題。另外情緒管理也不是一定要達到多少分才可以進階學習界線概念嘛。雖然有順序上的排列,只是重要性和緊迫性使然。

@Beryl:但那是不是意味著「家庭會議」這種形式沒那麼重要,而是個人溝通的能力,情商等比較重要?

@Agaguk:「儀式感」對於孩子的心智發展是重要的。規律的時間、熟悉的環境、有序的流程、明確的權責、會議結束後的全家娛樂環節……這些都有助於孩子建立安全感、秩序感和更樂於遵循規則。

@展沾:孩子有曾經意識到此時此刻是正在「開會」嗎?你有跟孩子聊過他們怎麼看待「開會」這回事嗎?我印象中我國小的時候,我爸媽也試過「家庭會議」,但當然不是這麼有系統的開會,我印象中當時的情境更接近是「今天晚上,你們這些小孩有什麼平常不敢說、不敢問的,儘管問,爸媽都不會生氣」,但這也是考驗我的記憶力……我唯一有印象的是討論要不要修改原本一個月只能玩一次電動的規定,哈哈哈。

@Agaguk:在家庭會議中應用羅伯特議事規則,是有「反對」(不用反駁這個說法),但沒有「質疑」,可是允許「提問」。提問是為了信息對稱,質疑是帶著態度和觀點的挑戰,兩者完全不同。因為儀式感的存在,孩子是可以很清晰地了解自己是在「開會」。我倒是沒有問過他們怎麼看開會這個事兒,有機會問問。有機會你可以看看香港一部小有名氣的三級片《一路向西》。其中有個家庭會議的經典橋段被我們用來教學。那種華語家庭中名義上的民主,也許會喚起一些人兒時的回憶和共鳴。

@曉雅:「孩子發言時間」有多長,有隨著他的年紀增長加長嗎?如果實在是在時間內沒有表達完可以加時嗎?7歲的哥哥是否已經習慣了家庭會議的規律性?

@Agaguk:發言時長不分年齡的,大家一樣都是2分鐘(2分鐘可以說好多話了)。如果確實比較複雜沒有表達完,也沒有那麼嚴格打斷,會提醒時間到了。如果確實需要增加時間,可以提出增加每次發言時間到X分鐘的動議,先通過這個動議的話,後續的發言就按X分鐘來了。慚愧,我們家庭會議也還沒有很規律的開,這個需要改善。

@欣潔:我也好奇,家庭會議在什麼空間舉辦?是平常起居空間嗎?或者需要找一個特定空間來舉辦?不然平常在家裡很放鬆的狀態,要馬上進入嚴肅討論,感覺蠻妙的…

@Agaguk:家庭會議可以在餐桌旁,在沙發上,臥室裏……只要試大家可以圍坐看到彼此的空間就可以啊。家庭會議所謂的嚴肅狀態也不會嚴肅到哪裡去,平和就好了。

  • 關於教育理念

@潔平:我最想問的是,以往孩子成長的環境由家庭、學校、社會逐層展開,但現在很早就會有更為廣闊的互聯網世界的全面介入。高天在這方面有沒有什麼樣的觀察?你的孩子會很早接觸網絡嗎?他們的社交世界會向你敞開嗎?這部分與家庭之間的關係又是什麼?

@Agaguk: 太郎3歲之前從來沒有看過電視。至今也只是每天看一集動畫片。喜歡用iPad玩一些兒童圖書、遊戲的APP,一天1-2次,每次10分鐘。這些都是家庭會議上定的。他剛開始發現siri可以幫他找到奧特曼圖片,尚且不會瀏覽。再大些我會做些安全設置,允許他上網。如果他要玩遊戲,我會陪他玩。他最願意每天睡前和媽媽聊天,上學以後尤其如此(畢竟一天見到媽媽的時間真的十分有限),所以即便因此睡得晚了我也不去打擾他們。我會努力讓家裡的氛圍不給孩子們壓力,使他們願意把自己的所見和感受分享給家人。家庭會議在這方面真的有其獨到的價值。

@Yuhan:哪些事務你認為要依靠正式的家庭會議決定?例如使用電子產品這件事,來回幾句話訂好規矩這個過程無法滿足需求嗎?

@Agaguk:這種操作看起來有點“小題大作”或者“浪費時間”,其實是刻意為之的訓練。這涉及“規矩”和“規則”兩個概念的差異。我告訴他每天看幾次,這是“規矩”,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是我給了你一把尺子,你只去用就好了。我和他一起商量定下來每天看幾次,有個討價還價的過程,他可以知道我們為什麼提出要求,也知道自己可以提出反對意見,但自己還沒有到16歲所以需要以父母的意見為主,形成的東西是“規則”,我們共同認可而且遵循的東西。

@曉雅:你是如何看待「易子而教」這個理念的?

@Agaguk:我的一個兄弟提出來「易子而教」。他修習書法、太極拳多年,性情敦厚,是當年一起上過黃河源的朋友。太郎去他那裡寫了一段時間毛筆字(其實更感興趣的是爬房頂),我卻沒有機會跟他的兩個兒子有什麼交流——因為每次都是在做作業。後來我們也沒有去練毛筆字了,因為……上學了。我其實對「易子而教」這個源遠流長的提法不是很感冒。這個說法隱含的意思是:我對孩子下不了狠手,交給你吧。也許在某些技藝的習得過程中,交給更有水平或者擅長的人是有效的。在人格的建立、性格的形成過程中,易子而教可以說是不負責任。

@Jiahe:想請問高天對台灣最近愈來愈流行的「親子共學」有沒有什麼認識?若有,覺得這跟自己在做的事有什麼異同嗎?

@Agaguk:謝謝指引,我是第一次知道「親子共學」這個概念呢。快速瀏覽了一下,很有趣。我文中提到的工作坊開展方式,有一點點親子共學的影子吧但很不系統。大陸目前有一部分家長敢於掙脫教育體制了,例如成都的鑰匙玩校、北京的一土、線上有埃爾特教育……都是非常有價值的實踐。

  • 關於「羅伯特議事規則」在現實的推廣

@Beryl:很早前看過《可操作的民主》,印象非常深刻,知道羅伯特儀式規則也是因為這本書。想了解,南塘村後來怎麼樣?後來還有用這套規則嗎?

@Agaguk::謝謝對我們之前努力的認可。南塘村現在紅紅火火,在中國農民自發組織的合作社中一枝獨秀。生產自己的酒,建自己的文化館,開自己的華德福幼兒園……她們的理事會仍然在應用本土化的羅伯特議事規則——南塘十三條。有效的治理,是她們得以不散、不倒的重要保障之一。

(編者注:「南塘村」位於安徽省阜陽市,是「可操作的民主議事規則」的試點,以滿足鄉民自治需求,並培育其民主能力,被記錄在《可操作的民主——羅伯特議事規則下鄉全記錄》中)

@Beryl:這好難得。那後續有把經驗在推廣到其他地方嗎?好像這幾年,沒有看到太多類似的案例了。

@Agaguk:袁天鹏先生(《羅伯特議事規則》譯者)從未停止過在大陸的議事規則推廣工作。另外近些年各地有一些議事規則專家湧現,在以各自擅長的方式在不同社群、渠道做努力。只是沒有出版等渠道讓很多人看到而已。去年我和寇延丁大姐嘗試了一個18歲左右年輕人的自組織工作營,她紀錄了全部過程,將來又可能出版。

@朱玉:议事规则这个,现实里已经有很多实践,比较好奇一个问题,就是规则在网络上的推广不知现状与前景如何?有无可行性?网络最容易变成互殴或群殴,所以这个议事规则的网络倡议与推广,做成一个什么活动,或项目之类的,似乎是很值得期待的呢。

@Agaguk:大陸有一位企業家叫王瑛,是阿拉善生態協會的成員。阿拉善生態協會是目前大陸難得的真正意義上的association,而且是合法的。在王瑛的努力下,她們根據羅伯特議事規則制定了一套微信群會議規則,行之有效。突破了以往羅伯特議事規則適用於見面(或至少語音)實時互動的前提條件。袁天鹏先生翻譯的第十一版(最新版)中文羅伯特議事規則中,也增加了網絡會議相應的內容。NAP也在與時俱進。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