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雅
曉雅

傅達仁,首位公開協助自殺的台灣人走了

花了一些時間瀏覽傅達仁的臉書主頁,在離世的最後幾個小時間,他一一感謝了自己的親友,一人一段,回憶相遇相交的往事。當一個人能預期自己在世的時辰,在倒數時刻要做些什麼呢?

前資深主播傅達仁於台灣時間7日晚上7點,由其妻子出面證實,已在瑞士尋求協助自殺,離開人世。因不堪疾病所帶來的痛苦,從去年11月他便赴瑞士,由瑞士「尊嚴(DIGNITAS)」組織給予諮詢協助。「尊嚴」是位於瑞士的非營利組織,由人權律師莫奈利(Ludwig A. Minelli)在1988年創立。「尊嚴」回應BBC中文的郵件查詢,澄清他們在做的不是安樂死(euthanasia),經由他人之手結束生命的安樂死在瑞士是不合法的。他們提供的是協助自殺(assisted suicide)或稱為陪伴自殺 (accompanied suicide),意即結束生命的動作是由意識清醒的病人本人,經過審慎評估之後所啟動,他們提供的是器具及諮詢。

自此,傅達仁是首位公開尋求協助自殺的台灣人。他每天在臉書發文陳述理念,並錄下了長達124秒的獨白影片,強調,選擇客死異鄉,是為了喚醒台灣的公平、法治人權,在合乎情理法的地方結束生命,替台灣做出示範。

選擇結束生命的自由,到底是不是基本人權?台灣2019年將要實施「病人自主權利法」,未來簽署意願書後將尊重病人生命最後一刻不進行延續生命的醫療措施,這與傅達仁所期望的安樂死依舊有落差。在此前的討論文中,有提到對安樂死或協助自殺持保留態度的意見,擔心一旦開始走了第一步,會有「滑坡效應」──只有末期病人才能接受嗎?那年輕人為什麼不能做?情緒障礙的病人是否也有權利結束自己生命?

媒體在報導傅達仁離世的新聞時很小心,在文末會有警預提示,如「《TVBS》提醒您:
自殺解決不了問題,卻留給家人無比悲痛。請珍惜生命。請再給自己一次機會」。

而「捍衛生命權」和「捍衛自主權」之間找到一個平衡的關係,不是一件容易的課題。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