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eEr OMG
JieEr OMG

在紐約的馬來西亞人|只會分享美國生活日常的Youtube Channel: JieEr OMG

「你那邊下雨了嗎?」

當我的世界從熱鬧變成寂靜,我才發現那些一如既往的關心,有多麽地不容易;而那些一如既往的關心,真的都來自家人。

我弟弟是個特殊兒童,就是那種學習能力非常緩慢,沒有生活自理能力的人;我們雖然只相差一歲,但見過他的人都不敢相信他已是20多歲的大人,因為不管是外表還是心智,他彷彿都停止在十多歲的年紀。

他的「笨」在我看來,並不是那種完全聽不懂別人說話、隨時失控大吵大鬧的類型;只是頭腦過於簡單,不懂得人世間的複雜(某種程度上是一件好事),雖然不識字,可是具備基本的說話能力。

按照我媽的說法就是,「有時候你說他傻吧,可是又好像不是真傻,還是聽得懂人話」;他18歲時從特殊學校畢業後,再也沒有上學,日常生活就是在家劃手機、玩Ipad。

在我離開馬來西亞到美國求學後,經常會收到他的微信語音消息來問候我;從他所說的話中,我了解到他根本不知道美國和馬來西亞距離有多遠。

「你那邊下雨了嗎?我們這裡下了很大的雨。」

有一次打開他的語音消息,這句話伴隨著屋外的滂沱大雨聲傳到我耳裡,我按下錄音鍵,直接回他說,「你到底知不知道我在哪裡啦,你那邊下雨不代表我這裡也下雨了啦。」

那時候他三不五時就會發語音來跟我聊天,一起到美國上大學的朋友總會調侃我,「怎樣,又是你弟是不是,簡直就是你的小男朋友」;「沒辦法,他就是整天沒事做啊」,我這麼說。

之後好幾次,每當他那邊下雨的時候,他都會發消息來跟我說,「我們這裡下雨了,你那邊下雨了嗎?」;儘管我已經解釋了無數次我在很遠很遠很遠的地方,我覺得他還是不理解,他甚至可能覺得,我只是在距離他車程一兩個小時以外的城市。

我感到好笑又無奈,「都跟你說了,我們不在同一個地區了,我在一個要坐飛機才能到的地方」;他始終似懂非懂,不過「你那邊下雨了嗎」這個問題之後確實就不怎麼再問了。

在適應美國大學生活的第一年裡,起初還能和馬來西亞朋友維持一定的聯繫,可慢慢地各自有了不一樣的人生目標;能明顯地感覺到,聊天的次數逐月減少,有時候主動關心,對方也是好幾天後才會想到要回覆。

那時我一直覺得,就算我的人生在美國發生了變化,但不管如何成長,馬來西亞的一切還是停留在我出國前的那一刻,彷彿不會轉變;我對它的印象如此,對那裡的友誼也是如此看待,我以為我們的關係還能像從前天天見面的小夥伴一樣親密。

直到後來我才真正意識到,他們的人生在馬來西亞也是會發生天翻地覆的改變,誰都不會一成不變;我不該固守從前,不該抱著從前的心態去看待現在。

剛開始難免感到心酸,但後來也就釋懷了,我們只是沒經常聯繫,並非失去了這些情誼。

而再一次聽到弟弟說「你那邊下雨了嗎?」,已經是來美國一年後的事,一聽見的那個瞬間我是帶著不耐想再跟他解釋清楚;但突然一個想法浮現,我覺得他其實不在意我這裡下不下雨吧,或許是雨天沒事做,想找人聊天,或許只是想打開一個話題,聊點什麼。

但最重要的是,他此刻還能想起我;頓時感到鼻酸,然後自己真的也很戲劇性地看著窗外晴空萬里,回覆他說「是啦,我這裡也下雨了。」

當我的世界從熱鬧變成寂靜,我才發現那些一如既往的關心,有多麽地不容易;而那些一如既往的關心,真的都來自家人。

因為弟弟的特殊情況,我們一家有很多不尋常的生活體驗;我弟弟不聰明,但他教會了我們很多,也讓我篤定他一定是我們兄弟姊妹之中,最勇敢的人。

謝謝你花時間來閱讀我的文章,希望之後還能有更多有趣的故事分享。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