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小城
纪小城

我来解释一下我家(黑龙江)过年吃饺子时间逻辑

坐标黑龙江,仅以我还是少年时(十几二十年前)的我家为例,不代表别的东北人~

我家多年奉行的传统是,大年三十晚上在我爷爷奶奶家(南方)过年,吃住;大年初一午饭前赶到我姥姥姥爷家(女方);大年初二、初三、初四走亲戚,大年初五再回到爷爷奶奶家。

首先,吃年夜饭是不容修改的默认设置,甭管平时是不是晚上九点多钟就上床睡觉了,大年三十都得熬到半夜。我家年夜饭通常在晚上11点半到12点之间开饭,开饭前会放鞭炮,但12点前一定要放完回家。12点整,电视里春晚倒计时的时候,全家人要整齐坐到桌前,完成举杯+吃饺子的仪式——所以这顿饭当然要有饺子,通常还是包了硬币的那种。

然后,从年夜饭往前倒推。长辈们有雷打不动吃早饭的优良传统,而在早饭到午夜12点之间,通常只吃一顿是不够的,况且生物钟也会提醒你晚饭时间得吃点啥,所以晚上七八点钟我们会“简单”吃一点。后来长辈们发现,如果这顿太“简单”了,下一顿大家又都困了,就没有机会使劲喝了,所以大约在我十几岁的时候,晚饭逐渐变成最重要的大餐,大口喝酒大块吃肉。

本来这顿晚饭也有饺子,毕竟过年嘛,但后来被省略了,因为连续吃饺子和连续包饺子的群众基础越来越弱,于是包饺子的时间被统一安排在这顿饭之后,也就是晚上九十点钟,一边包一边看春晚,而且往往会包很多,拿到阳台去冻上(对,我们的阳台零下20度,但还是叫阳台)。所以跨年那顿饭就以饺子为主,再加几个晚饭的剩菜。后来跨年这顿饭越来越形式大于意义,大家基本上都困大于饿,半小时内吃完,然后纷纷回家睡觉。再后来就没有后来了。。。

大年初一终于可以官方睡懒觉了,但最多也只能睡到10点,因为午饭要赶去姥姥家吃。而新年第一天从奶奶家出门,自然也要“吃了再走”——这很重要。至于吃啥,那还用问吗?毕竟前一晚剩了那么多。。。到姥姥家吃啥,那还用问吗?毕竟她家前一晚也剩了那么多。。。通常这顿午饭最大的悬念就是,昨晚饺子里究竟还有几个硬币没吃出来,可能分布在哪个盘子里。不过数据经常不靠谱,总有坏人吃出了硬币默默藏起来,就为了看别人最后为了已经不存在的硬币撑得要死。。。

大年初二、初三、初四,会是各种走亲亲串门之类的活动。我家那些年的情况是,大年初二去我姥爷的兄弟姐妹家,他们都在一个村,住得特别近,人丁兴旺,极其热闹,聚餐规模达四五十人,得轮着吃,能消灭一个集团军的饺子;初三去我姥姥的弟弟家,他家属于影响力大,多年也就形成习惯了;初四可能会去老爸老妈的一伙朋友家,但无论到谁家,主人都会极为热情地推荐 Ta 家的饺子:只吃别人家的(剩)饺子,没吃我家的(剩)饺子,那哪能行!

大年初五,又叫“破五”,也是个节,通常我们会再次回到爷爷奶奶家过。这个节好像跟财神有点瓜葛,属于“要有钱不要穷”的节,而有钱的标志也是吃饺子,而且要吃新包的饺子,不能吃三十、初一、初二、初三、初四没吃完的冻饺子。当然了,初五新包的饺子也不可能吃光,那就跟三十、初一、初二、初三、初四的饺子们冻在一起,风物长宜放眼量,还有正月十五、二月二~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