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权史上的今天】2月14日:V-Day,十亿人站起来,受伤的新娘

1998年2月14日,《阴道独白》(The Vagina Monologues)作者伊芙·恩斯勒(Eve Ensler)发起了 V-Day 全球运动。
V-Day 运动中的 V 代表“胜利”(Victory)、“情人”(Valentine)和“阴道”(Vagina)三重含义,中文翻译为“战胜暴力日”。
该运动希望通过《阴道独白》全球表演筹集资金,推动实现终结针对女性的一切暴力,包括殴打、强奸、乱伦、阉割、贩卖等等,创造一个“女性可以安全、自在生活的世界”。
《阴道独白》是恩斯勒1996年创作的女性主义话剧。该剧以反抗对女性暴力、打破禁忌、尊重女性身体等为主题,目前已被翻译成50多种语言,在140多个国家上演过。2004年,她们还首次上演过跨性别版的《阴道独白》,由18位跨性别女性出演。
V-Day 运动基于四个核心理念:艺术具有改变思想、激励行动的能力;持续的社会和文化变革要由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来推动;当地妇女最了解她们的社区需要什么,可能成为不可阻挡的领导者;要了解针对女性的暴力,必须考虑种族、阶级、性别的交叉点。
该运动自2001年初开始走向国际舞台,包括在阿富汗举办过妇女领导人峰会;在罗马举行过女权活动家聚会;在中东多个国家策划过保护妇女免受暴力侵害的 Karama 项目等。
2012年2月14日,恩斯勒在 V-Day 运动的基础上又发起了“十亿人站起来”(One Billion Rising)运动。因为根据联合国数据显示,全球有三分之一的女性一生中遭受过强奸或殴打,人数大约为10亿。
当年来自160多个国家的5000多个组织参加了这场抗议运动。此后每年2月14日,全球多地都会举行要求终结针对女性暴力的抗议活动,到2015年时加入国家已超过200个。
V-Day 运动也引发了争议,被保守派人士指责骑劫“情人节”。批评者认为,女权主义者不应该在人们庆祝爱情、享受浪漫的时刻提醒大家关注强奸、乱伦、暴力等问题。
不过台湾国立成功大学教授暨性别与妇女研究中心主任杨芳枝在《强暴文化与情人节》一文中指出,情人节作为一个商业化的节日,让男性送花、送巧克力扮演“保护者的角色”,让女性继续充当被保护的“公主角色”,整个过程中支持“强暴文化”的性别角色不但没有被颠覆,反而得到强化。“不同的,只是情人节以浪漫泡泡与金钱包装爱情,遮掩性别不平等的本质。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女性运动,或者反性暴力运动,都选择在情人节这天发出声音。”
“受伤的新娘”
2012年2月14日,在中国北京,有三名女大学生志愿者身着带有血迹的婚纱,化妆成被施暴者,出现在前门步行街。
她们举着宣传牌,上面写着:“平等才和谐,暴力无特区”、“暴力在身边,你依然沉默?!”、“打不是亲,骂不是爱,不要暴力好好爱!”,还有一些志愿者们向过往行人散发反暴力的宣传资料。
这是一次受 V-Day 运动启发的街头行为艺术,名为“受伤的新娘”。
参与者之一表示:“活动正是要提醒人们,爱不是暴力的借口,亲密伴侣关系中先有平等和非暴力,然后才能有爱、和谐。暴力也不是私人问题,是人权问题、发展问题、健康问题,家庭、婚姻和亲密关系不是暴力的特区。”
搬运/翻译/编辑/参考资料:
https://en.wikipedia.org/wiki/V-Day_(movement)
https://en.wikipedia.org/wiki/One_Billion_Rising
https://en.wikipedia.org/wiki/Eve_Ensler
https://www.onebillionrising.org/about/campaign/one-billion-rising/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Vday-logo.png
http://www.chinadaily.com.cn/hqzx/2012-02/14/content_14607836_2.htm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