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渝
张家渝

A freelancer in Beijing. 著有《麻辣人世间》、《爱这个世界,虽然它不够完美》。

中国大陆疫情防控要走出三个误区

疫情防控要科学理性、以民为本

 

 因为新冠变异株奥密克戎的高传染性,目前我国防疫形势确实不乐观。近一个月来,本土疫情多地散发。从2022年2月10日至3月13日,本土日增确诊病例从7例到1807例,波及26个省份(不含港澳台)。另外,本轮疫情,一个显著特点是无症状感染者增多——从3月7日至3月12日,全国日增无症状感染者数量连续六天超过日增确诊病例数。

可以说这是普通百姓久违了的一种情势:武汉疫情暴发并封城两年多了,人们开始淡忘时,今年1月西安疫情导致的封城又唤起不悦的记忆。但今年二月以来的疫情与武汉、西安当时情势又有所不同,那就是多地散发,增加了不同城市的恐慌情绪。在这种情况下,于是各地出台了一些对策。不过,梳理后我们很容易发现,一些对策有过激之嫌。

其一是动辄封城。

比较突出的例子是河北省保定市属的县级市涿州市:3月8日,通报三个确诊病例,即开始封城,在该市从事生产生活、居住往来的所有人员居家隔离3天(从3月8日-11日),后又增加1天(3月12日)。3月13日又宣布全市居民居家隔离3天!封城期间,整座城市(包含乡村)全员核酸,到3月14日,一共四次核酸。

如此大动干戈,最终有多少确诊病例呢?涿州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的数据是,除3月8日确诊的三人外,3月12日,又确诊了两个。从其行动轨迹看,是那三人的密切接触者!而且3月8日已经被集中隔离。 也就是说四天封城,普通百姓全员核酸三次,根本没有筛出一个病例!

涿州并非孤例。3月13日凌晨,山东淄博市桓台县委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运行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办公室发布通告,强令“全县实行人员静止、居家静止、原地静止、原岗位静止”。从感染数据看,3月12日,桓台县新增确诊病例3例(均为无症状感染者)。据此前报道,桓台县荆家镇荆三村、桓台县中心大街2277号兰香园14号楼、桓台县果里镇沈家社区3号楼划为中风险地区。同一天,深圳全市社区小区封闭式管理,公交、地铁停运,是为“封城”。深圳3月12日0-24时,深圳新增66例病例,其中60例诊断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6例诊断为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在7天(3月6日—3月12日)内,深圳新增确诊病例近150例。要知道,2021年5月深圳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该市常住人口(含深汕特别合作区)1756.01万人。

    其二是防卫过当。

以返京为例,2021年11月17日起,进(返)京人员人员进(返)京须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北京健康宝”绿码:14日内有1例以上(含1例)本土新冠病毒感染者所在县(市、区、旗)旅居史人员严格限制进(返)京。另外,针对环京地区通勤人员,在该措施执行后首次进(返)京须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此后每次进(返)京持14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即可。

事实上在本波疫情前,可以说并且未严格按照上述规定执行,只要是绿码,有核酸阴性证明即可畅通无阻。但现在情势发生变化后,不但严格执行还强化了上述规定。举例来说,在北京居住到涿州上班的人员本是环京地区通勤人员,绿码加核酸证明即可通行。结果由于涿州出现了几例确诊病例,北京健康宝就向滞留在涿人员弹窗,“若您在京外,请暂缓来京。待排除疫情关联风险,满足14天内无涉疫县(市、区、旗)旅居史等进(返)京其他规定后,您可通过健康宝重新申请获取‘绿码’状态”。

按上述逻辑,无论你是否通勤人员,只要所在地有一例病例,就必须待在原地无法返京。比较吊诡的是,北京出现了疫情,并不限制你在市内跨区流动;也不限制你出京,只不过建议“非必要,不出京”而已。

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外地出现疫情,北京还追溯过往多天。比如涿州3月8日通报疫情,3月3日往返过一次的返京通勤人员健康码就会提示居家隔离,社区甚至上门贴上封条,禁止全家人出入。

其三是“核酸崇拜”。

很多地方出现一个或几个病例,立马就强推全员核酸,而且不是做一次,而是多次。涿州此次在全市要求四次核酸(全员免费)。北京也开始在中小学要求做全员核酸。

核酸当然是筛查的重要手段。问题是,是不是所有人都应该做核酸?是不是一定要做多次核酸?从过往的经验看,精准防疫才是王道!出现病例,追查其轨迹,隔离密接者和次密接者,进行隔离并核酸三次即可,根本没必要全员核酸。

虽然现在核酸检测价格大幅下降(比如北京单从去年的70多降为30多,混检现才8元),但它是一门好生意却是真的。上市公司的年报显示,迪安诊断2021年预计净利11.05亿—12.52亿,同比增长38%–56%;西陇科学2021年上半年营业收入约32.32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32亿元,同比增加409.79%。虽然在疫情发现时检测免费,但实际上用的也是纳税人的钱。

   今年,清华大学健康中国研究院院长梁万年团队在《中华医学杂志》发文,认为从疫情初始至今,我国疫情防控共经历了三个阶段,即:突发疫情应急围堵阶段、常态化防控探索阶段、全链条精准防控的“动态清零”阶段。第一个阶段“围堵”策略,即:在限定的地理范围内,采取了区域封锁、停学和停工等非药物性干预措施,尽可能地阻止病毒传播。 

从2021年8月起,中国已经进入了全链条精准防控的“动态清零”阶段:我国开始进入全链条精准防控的“动态清零”阶段。其要义是“采取有效的综合性防控措施,追求快速、精准,而非‘零感染’,追求最大限度地统筹疫情防控与社会经济发展”。

从科学性和有效性上说,“动态清零”更加快速,精准,对社会运行的伤害越小,对经济发展的冲击也就越小。不过,遗憾的是,自冬奥会结束以来,各地对疫情管控的反应是违背“动态清零”的初衷和相关原则,直接回到了突发疫情应急围堵阶段,也就是战时应对阶段。

老话说,“吃一堑长一智”。在疫情防控两年多时间,我们国家累积了很多经验,也有不少教训。从社会治理角度,我们不应走回头路,“动态清零”就是要告别应急围堵阶段和常态化防控探索阶段。在大数据的全景敞视,几乎每个人都是透明,行动轨迹无比精确下,对疫情管理实行精确化科学化、理性化并不是难事。

在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人民至上”理念背后是以人为本,就是保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疫情防控来说,要践行这一理念,各级相关政府部门首先要考虑的是,最大限度地降低防控对百姓生产、生活的影响。从大处看,这是对中国的发展保驾护航,而不是添乱。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