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月
江月

惟江上之清风

[西西弗]“客观”看中美体制

原文链接

争论体制优劣,不如先想一想你是哪个阶层。了解自己的位置,才知道什么体制对自己更好。

​​写在前面


春节这几天,相信大家都被迫成为宅男宅女,我也不例外。一般每个月写个两三篇的我,也奋讯了一把,连写了三篇文章,今天就再写一篇。


昨天的文章,和我预料的一样,留言评论批评的读者,也都是左右两边都有。我这边精选留言时,也尽可能的把赞同的,左右两边批评的留言都筛选一些。


右派朋友认为美国这种天选之国的体制怎么会遇到疫情这种东西呢?本世纪初的西班牙流感起源不是西班牙,为啥叫西班牙流感。只是因为当时英美这些民主国家都封锁消息,无人得知,而西班牙当时是中立国,新闻比较自由,报道比较多,于是就叫西班牙流感了。真是背锅侠。


左派朋友认为我包藏祸心,诋毁我们的抗疫伟大事业。


其实我这边文章写出来就很纠结,知道同时会被两边骂,但也是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所在。社会舆论场,宁可被两边骂,也比完全一个声音要好点。今天这篇,也做好了准备同时被骂。


我的号是写随笔,随笔就是想到哪里写到哪里,本人有全职工作,写文和看大家评论对我如解压放松,曹操说陈琳檄文又治愈头风的效果,笔者不敢与先贤相比,但挨点骂的心理准备还是有的。不过有些读者,说不删文就举报,还请手下留情,不看取关,眼不见心不烦即可。笔者最满意的几篇文章,都发不出来,一言不合就要封文封号确实有点戳心呀。


下面是正文



读者也许注意到了,题目中的“客观”带引号。有的读者也给我评论,认为我的文章客观。这个褒奖笔者受宠若惊。我们都是身在局中人,每个人都受自己所在的阶级,国籍,教育背景,家庭朋友影响,有自己的立场,客观二字谈何容易。也许只有几百万光年外默默观察地球的外星人,在能真的说客观二字。所以我题目中的客观,必须打上引号。


想做到“客观”,在思考时,尽量站在不同人的角度,相信如果身处他人立场,应该怎么想,在阅读时,应该尽量看不同观点,兼听则明。西方谚语,put yourself into others' shoes, 去穿一下别人的鞋,才知大小。


中美体制差异,现在已经开始有不少讨论了。对中国来说,不需证明说中国体制优越,现在能有讨论就是巨大的成就。大概三十多年前,央视播放了一部影响力巨大的纪录片“河殇”,这部片不要说制度不自信,种族都不自信。而这样一部片子时任国家领导人却向外国领导人推荐,以显示中国人自我反思之彻底。不过想当年日本明治维新时,教育部长提出要废除日语全民改英语。更有首相级别的政治家一本正经的提出人种改良论,要通过跨种族通婚来引入白种人的基因来改良日本人,我们的反思还是不够呀(这是反讽,别误解!)


现在呢,美国和你打贸易战的背后的真实原因是,美国精英对在现有的全球化自由贸易框架下与中国竞争失去了信心,没有了制度自信。本来现在全球化自由贸易就是美国人制定的规则来管理收割全世界的,结果发现中国体制在这个框架下比美国还能混,竞争力还强。于是自由贸易原则也不要了,掀桌子重新制定规则和你玩。


美国掀桌子也不是第一次。日本经济颓了小三十年,大家都已经忘了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经济在全球是怎么样一个恐怖存在。现在世界市值前十大公司其中八家美国公司,前六名都是美国公司。而三十年前的1990年,世界前十大市值公司中,八家日本公司,前七名都是日本公司。中国有发改委工信部,日本那时有通产省,一样整合全国资源,把美国企业打的满地找牙。于是美国人就掀了桌子,日本一个半殖民地国家,自然毫无还手之力。


所以,现在大家觉得中美体制优劣,已经是一个有些争议可以讨论的问题,就已经是我们巨大的成就了。



社交媒体上,各种观点风潮都有,爱国党恨国党,公知自干五。时不时大家吵上一架。两国体制,是两派吵架永恒的主体,谁也说服不了对方。


有句比较粗俗的老话,屁股决定脑袋。高雅一点的说法是位置决定想法。我们不说爱国恨国,说哈美哈中两派吧。社交媒体的哈美派中,很大比例就是屁股决定脑袋。


哈美派中有多种。有一些人哈美不是立场,而是职业。比如做移民生意的、做海外置业的、做赴美生子的,做进口跨境电商的。做移民生意的,肯定得说美国是天堂,中国是地狱,否则客户干嘛移民呢?做海外置业,赴美生子生意的也是这样,如果不把外国夸成一朵花,怎么吸引客户呢?做进口跨境电商的稍微间接一点,但本质也一样,把外国夸成一朵花,自然外国货也是一朵花了。


这个真的无可厚非的。比如一个卖货的销售,肯定要说自己卖的货物美价廉,质量顶呱呱,竞争对手的货都是垃圾。他们哈美贬中,是有职业精神的表现。当我们看到他们哈美贬中的言论,应该赞赏他们的职业精神,然后该干嘛干嘛。如果觉得他们卖的货好,就买呗,觉得不好就不理呗。卖货的天天夸自己的货好很正常,我们做为顾客,不买货却跟着卖货的销售天天说:“您卖的货真好真好确实好。”,这就有点二了。


另一些人,哈美,就好像踏空的股民,自己买的股票死活不涨,自己卖掉的却翻了三四倍。那时股民的心态是什么呢?一方面咬牙切齿,我踏空的股票都是泡沫,迟早要崩盘,跌了一点就欢呼雀跃。另一方面,对自己买的那支股票是真爱,坚信一定会涨,现在不涨只是小问题。没买房的人一般都希望房地产崩盘,也是这个心态。这个心态,很小一部分海外华人是有的,特别是原先在国内地位很高,出国时做出了巨大牺牲的人,而在海外并不太顺利的人,会有一点这个心态。


这次新冠疫情,在微博上看到一个大V的评论:“给叉车打call的那些人,你们把家里如果有多余的医疗物质,最好捐给就近的医院。反正你们在家呆得住。一旦医疗失控,或者医疗因物质缺乏无法继续的消息被蔓延,你们阿中哥就完了 。为了你们爱的阿中哥,需要你们奉献一下。” 解释一下,给叉车打call就是指看建设雷神山医院直播的观众。阿中哥就是指中国。


这个大V的评论,做为中国人乍看一下比较生气,但想想也释然了。这个大V从事的是跨境电商,把海外商品卖给国内的用户。首先哈外贬中就是职业需要。其次呢,这个大V非常敬业。最优秀的销售都是从内心认为自己家的产品是最好的,别人的都是垃圾。只有自我洗脑才是好销售。这个大V不仅仅卖海外的货,他自己深深的相信中国一定会完蛋,并付诸实践,自己全家毅然移民海外,可谓知行合一的典范。当然,冷暖自知,移民后的酸甜苦辣我等无法置评。他是否有“自己卖掉的股票跌得越狠越好”的心态,读者也自行评价吧。


对这些朋友,我等也没必要生气,每个人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当然,绝大部分批评者和绝大部分海外华人都是善意的。中国有成就他们会赞扬,中国有问题他们会批评。这都是为了国家好,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我们虚心接受。


笔者并非认为从事那几个行业的人都是哈美反中,但确实这几个行业中的哈美派的比例远大于正常群体。社交舆论场上活跃的一批逢中必反的人,如果他们属于我前面说的两类人,基本上他们说什么,基本就可以充耳不闻了。


当然,有职业哈美,也有职业哈中。这个话题不细讲了,大家心里也都清楚。



前文有一个评论,说做为一个普通老百姓,我觉得中国体制更好。这个评论说的好。任何一个体制,都无法简单用好坏两字来形容,要问哪种更好,先要问你是谁?


中美之间有很大差别,但中国国内不同阶层的差别,远大于中美两国之间。亿万富翁和美团外卖小哥,他们之间的距离,远远大于普通中国人和美国人之间的距离。体制的核心是分蛋糕,没有一个体制是对所有阶层都好的。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们可以把国人用经济地位简单分一下:坐私人飞机飞来飞去的巨富、年入过千万的金领,年入百万的高级白领,年入20-30万的普通白领,年入4-5万的人民群众。


对于巨富来说,什么地方是他们的天堂?是香港,摩纳哥,新加坡也不错。


香港是真正的巨富天堂,没有累进个人所得税,完全的自由经济,政府监管干预极少。新加坡也是个不错的地方。我们看到海底捞创始人是新加坡国籍,很多富豪都是香港身份,这个一点都不奇怪。这个城市真的是巨富的天堂。香港最大的缺点是房价贵,生活成本高。但对于巨富来说,花几亿甚至十几亿买一个浅水湾豪宅,又算的了什么呢?毕竟中国第100名的富豪,财产也是小200亿规模了。


新加坡吸引收割整个东南亚的富豪,香港吸引收割大中华区的富豪,这个就是这些自由城邦国家的经营模式。他们城市的体制,就是为了富豪设计的。一个大国,再怎么优待富豪,也永远不可能与这样的自由城邦国家竞争。即使美国,也有富豪移民新加坡。


推荐一本书《亚洲教父》描写了香港和新加坡这两个城邦国家和富豪的关系。大家可以看看


美国对于顶级富豪,其实并不是一个完美无缺的地方。君不见,民主党左派天天琢磨着收富人税,顶级富豪们也时不时面对舆论压力,扎克伯格,比尔盖茨都跑去华盛顿接受过国会老爷们的质询。美国的富豪们也想移民的。但是总体来说,美国对富豪还是远比中国更友好。下周回国的贾先生,如果没跑出去,一定不会像现在这样自在潇洒。


香港又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地方。对中国大陆的富豪而言,香港是唯一一个既能保留中国国籍,有可以享受自由城邦国家的所有对富豪的优越待遇的地方。对中国的富豪来说,香港就是名副其实的天堂。有些富豪因为国内有业务,还得日常在大陆居住,但广东大湾区无数知名富豪早已是香港身份,纳税居住在香港,赚钱在内地。


他们有错吗?没错。“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趋利避害,人之本性。


国内也有类似的呀。曾经在电影片头,经常看到霍尔果斯四个字,这个边境口岸曾经是中国影视行业的中心,集中了无数知名企业。为何,全国独一份的税收优惠政策而已。轻资产行业,收入转移很容易。在商言商,这个不违法,也无关道德。


对年入千万的金领,什么地方是他们的天堂?


对金领来说,香港也是个好地方。金融/咨询机构的同学们,升到合伙人后,很多都会移居香港。无他,税低耳。一个年入千万的金领,与大陆相比,在香港差不多每年能省下200-300万的税。金领不像富豪,个人所得税上能做的空间不大,大公司也不会冒风险为你避税。去了香港,税上省的钱能完全覆盖香港更高的生活成本。然而他们的工作还得需要靠大陆挣钱,于是金领们每周就跋涉于香港和内地之间,周一早上飞到大陆,周四晚上飞回,一周大陆呆三天。每年底都小心翼翼的计算在大陆过夜的天数,唯恐超过183天变成中国税务居民。


大湾区前不久出台政策,为在大湾区工作的香港人,地方政府补贴大陆和香港的个税差额。这就是地方政府也没办法了,大湾区离香港近,金领就纷纷移居香港省税。反正个税我收不到了,索性补贴一把,收到15%也比完全没有好。你也不用每年算大陆过夜的天数了。然而效果如何,还不得而知。


然而,香港对金领来说,虽然税少,但还是太贵了。金领虽然年入千万,但香港房价那是高过天际。对于金领,掏出1000万美元(大概7700万港币)买套房子也不是轻易的事情。1000万美元在香港也就是西九龙买个200-300平米的高级公寓了。这个价在北京深圳可以买个几百平的别墅+几百平院子。但在美国,如果不是纽约硅谷,在尔湾这种上佳的居住区,1000万美元也可以买个上千平米的别墅+几千平的院子了。


即使年入千万的金领们,在香港也无法过上他们心目中的生活。所以金领的天堂是什么呢?在大陆工作,在香港纳税,在美加居住吧。在孩子长大比较独立后,很多金领就会搬家到美加,配偶在美加生活带孩子,金领留在亚洲继续挣钱。对于没有私人飞机的差一点的富豪来说,香港生活的成本也是不小的,美加也是他们安顿家小的好地方。


不同人群的消费构成不同,对金领来说最大的消费是房子、豪车、奢侈品,对他们来说美加的物价确实比中国更便宜。


这些人有错吗?我也认为没错。还是那句话,趋利是人之本性。无关是否爱国。当时华为孟晚舟事件出现后,有人就揭孟的情况,在华为工作,拿香港身份,在温哥华安家。笔者认为,这个没什么需要回避的,对于孟来说,这个确实是对个人来说非常理想的安排,完全无可非议。


对于年入百万的白领来说,他们的选择就开始不同了。年入百万,在香港也只是维持小资生活而已。能住上百平米的房子也得三十年按揭吃吃力力。在北京上海深圳,年入百万可以过得不错,但也无法肆意挥霍。如果有两个孩子,想让他们都上私立学校都是很大的经济负担。而在成都武汉这样新一线二线城市,年入百万就能过得很舒服了。


在美国,年入百万(15万美元)如果在纽约硅谷,也就是勉强维持,但如果在德州这样的低成本州,15万美元也能维持相当舒服的生活。这一点美国和中国比较像,国家内不同地区的生活成本差别很大。


对于年入20-30万的白领,在香港那基本就是地狱模式,在大陆北上广深,也是HARD模式,但在二三线城市,基本可以维持很体面的生活了。


这个收入在美国(3-4万美金),不管是在美国哪个地方,过的都是相当的不易。哈美一族会说美国也是穷人的天堂,各种福利等等。要了解这个群体,还是看看美国人自己的书。有两本有中译本,一本是万斯的《乡下人的悲歌》,一本桑德斯的《我们的革命》。大家可以看看,了解这个群体在美国的地位和生活。这些Silent Majority 的愤怒,让英国脱欧,让Trump上台。有兴趣的朋友也可以看看我之前写美国的几篇文章。


然而,在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多少呢?是3.07万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4.24万元...... 年收入超过20万元的人,顶多占中国全部劳动人口的10%,剩余90%都达不到这个数据。


4万元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就算两个人工作,家庭也不过8万元。这个收入,在香港就是无法温饱,在美国就是流落街头。但这就是中国的平均水平。这个收入,在三四线城市和县城,还是能过普通人的生活,他们的孩子如果聪明勤奋,也有机会接受最好的教育,实现阶层跨越。


批评中国的人,有时候会说,中国这么好,为什么富人会移民?这个答案很简单,无论是香港还是美国,他们的体制都是对富人更友好的,而中国的体制,对富人不那么友好。富人移民,是非常正常的趋利避害的选择。全球对富人最友好的体制中香港数一数二,但香港的现状大家也看得到,这样的社会,决不是大多数中国人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富豪流失最严重的国家,除了中国俄罗斯印度以外,还有法国和英国,以及一些北欧国家。西欧和北欧国家的富豪流失,原因也很简单,就是这些国家的体制,对富人不如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友好。


对一个普通人来说,富人纷纷移民离开的国家,也许反而是一个更好的国家。



在中国,曾经有这么一句话,“要钱不如要政策”。这句话再对不过了。霍尔果斯因为全国独一份儿的税收政策,就一度集中了中国一大半的影视轻资产公司。之前各地方政府为了招商引资,也纷纷制定对企业有吸引力的政策。各地方政府有时候就陷入了政策竞争的陷阱之中,企业在不同地方之前用建厂投资做筹码尽可能争取对自己有利的政策。


在全球化时代,国家遇到的困境也是类似的。富人和跨国公司可以更自由的在国家之间流动,合则留,不合则去。对富人不够友好,就一定出现富人流失的现象。因此各国政府也陷入纠结两难,如果分蛋糕的时候对富人不够好,他们就会带着财富流走,但如果给富人分的太多,蛋糕就这么大,分给富人多,穷人就少。而穷人更需要蛋糕。


中国面临的是富人流失,而美国面临的就是工作岗位的流失。中国管不住富人,美国也管不住跨国公司。苹果把生产全部外移到美国之外,运用荷兰爱尔兰夹心三明治,赚了钱不交税,在海外积累了2000多亿美元的巨额现金。最后还是靠Trump 减税加上特殊税务优惠,才让跨国公司把钱拿回美国。这笔回流的资本也是特朗普美股大牛市的推动力量之一。


过去二十年来,跨国公司把工作岗位从美国转移到中国,而中国富人们却移民去了美国。对一个普通人来说,你是希望要富人留在中国呢,还是希望能有更多的工作岗位?



说中美体制谁更好?首先看你是谁。


对于顶级富豪,香港的体制就是世界最好的。美国的顶级富豪通过技术革新,创造伟大的产品而致富。而香港的富豪却更多是靠囤地、垄断、食租而致富。


对于年入千万的金领,美国的体制也比中国更好。如果不考虑语言因素,有钱人在美国确实比中国过的舒服。


但对于占90%甚至99%的普通人,首先,大多数人并没有国籍自由,无法在中美间自由选择。另外,对他们来说,同样的收入水平,在中国其实能有更多的机会和更体面的生活。


即使同样收入,职业不同,也不一样。比如同样年收入100万的律师和码农。美国的体制肯定对律师更友好,美国司法体系中,律师的作用远大于中国。如果是个码字的文人,假如没有语言的原因,美国的环境也是更友好的。但这部分人加起来能有多少。


中美的体制,对某些人来说,是美国更好,但对另一些人来说,中国更好。


比如有些人是民国粉,幻想上海滩十里洋场纸醉金迷的生活。也对,如果你是四大家族,或者国府高官,在民国是舒服的多。然而,你投胎水平能那么高吗?你要投胎做一个普通老百姓,脑子进水了才会投胎回民国时代。


争论体制优劣,不如先想一想你是谁。了解自己的位置,才知道什么体制对自己更好。



争论体制优劣,除了看你是谁,还要看具体什么领域?


上篇文章我讨论和美国H1N1 和中国的新冠。其实有一个隐含的优劣比较,在评论中没有人指出来:


H1N1猪流感发现第一例样本11天之后,美国就宣布了国家公共卫生紧急状况。反应迅速,相信完全没有瞒报这回事儿。然而最终还是完全没控制住。


中国正好相反,疫情透明度和地方政府早期反应都有很多值得批评之处。然而,事态严重后采用的控制策略是美国政府绝对无法做到的。


这也是说美国流程导向,中国结果导向的原因。两者其实都重要。如果中国严格重视流程,严格执行,充分披露。这次新冠战役应该能好打很多。


同样,在集中力量办大事,快速发展产业,赶超国际先进水平这一点上,美国体制确实不如中国。但在科研创新,网罗吸引全世界人才上,中美差距巨大。中国经济也许10-20年总量能超过美国,中国的大学和科研机构要超过美国,会需要长得多的时间。


何必争中美体制之优劣。我有长处,更有短处。发扬优点,改正缺点,才是进步之道。改革开放,不就是不断纠正自己体制的缺点,学习他人体制的优点吗?


就传染病疾控来说,发现疫情,透明沟通,早期反应,我们要承认确实不如美国09年那次。但后期集中力量打防“疫”战,我们确实比美国强,也不宜妄自菲薄。


这篇写的太长了,构思时本来还有一些内容,实在写的太累了,就到此为止吧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