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工研究|王江松
劳工研究|王江松

中国劳工学者和社会民主主义者,观察、追踪、分析、研究中国当代劳工运动和社会运动

社会民主主义社会学之三:资产阶级、无产阶级与中产阶级

《王江松文集》(1~4卷)

卷一|中国社会民主主义论纲 

https://www.amazon.com/s?k=中国社会民主主义论纲&ref=nb_sb_noss

卷二|当代中国的劳工意识 https://www.amazon.com/s?k=劳动文化学&ref=nb_sb_noss

卷三|当当代中国的劳工运动 https://www.amazon.com/s?k=致敬底层&ref=nb_sb_noss

卷四@A|广东工人运动考察报告 https://www.amazon.com/s?k=广东工人运动考察报告&ref=nb_sb_noss

谷歌:https://play.google.com/store/search?q=王江松&c=books

资产阶级、无产阶级与中产阶级

    一、古典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

    众所周知,在早期工业经济时代和早期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构成两大基本阶级,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是两个衰退的阶级,并且分别转化为农业资产阶级和农业无产阶级。在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还存在一个过渡的阶层或中间阶层(根据它更接近无产阶级或资产阶级而言,或者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各自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把它称为“半无产阶级”或“半资产阶级”),它是由自耕农、小业主、小商人、自由职业者(如独立开业的医生、律师;自由撰稿人、经纪人等等)等许多群体组成的,他们是以自己资本为基础的劳动者,或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资本所有者。在早期资本主义社会,这个中间阶层,本身兼具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双重特征,但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大基本阶级为主构成的社会结构中,这是一个在夹缝中生存和发展的阶层,不论就其经济力量和政治力量而言,还是就其人数而言,都不足以成为一个独立的阶级,犹如在农业经济时代和古代、封建社会结构中,自耕农、手工业主、商人也处于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地主阶级和农奴阶级之间一样。从这个阶层中,不断有人上升到资产阶级或下降为无产阶级,但是同时,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中也有人不断地补充到这个阶层中来。

    1、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初始定义

    初始的和严格意义上的无产阶级,指不拥有任何生产资料和物质资本,仅拥有自身劳动力并通过出卖劳动力而获取工资报酬以维持自己生存的劳动者;初始的和严格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指拥有物质资本并雇佣劳动力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资本家,所以又称为“资本家阶级”。从这样严格的定义出发,利用自己的物质资本进行生产经营的劳动者,便不能称为“无产阶级”,而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资本所有者,便不能称为“资产阶级”。

    2、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内部分层

典型的无产阶级,是以出卖自己简单劳动力为生的体力劳动者,他们分布于农业、工业、商业、服务业各个产业,构成无产阶级的绝大多数,他们与他们的家庭成员一起也构成社会总人口的绝大多数。历史上称他们为“产业无产阶级”或“工人阶级”。以出卖智力劳动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劳动者,则构成无产阶级的上层。还有一个更低的社会阶层,史称“流民”、“游民”、“城市贫民”、“流氓无产阶级”,是无产阶级的下层,他们没有赖以谋生的正常职业,靠乞食、接受救济、捡食垃圾、打零工、拉皮条、小偷小摸、卖淫等等为生,他们是处于产业无产阶级和结帮成伙的黑社会之间的一个阶层,是失业、没有社会保障也无正常途径自救的一个阶层,是社会苦难、不幸、蒙昧等等的集中体现。

与此同时,资产阶级或资本家阶级也存在内部的分层。上层资产阶级即大资产阶级、垄断资产阶级,包括拥有巨额物质资本的工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金融资本家、农业资本家,他们只占整个资产阶级的少数,在社会总人口中更是少数。中层资产阶级是中等资本和财产规模的农场主、工厂主、商人、银行家。下层资产阶级即遍及各行各业的小企业主,是典型意义上的“小资产阶级”,他们在资产阶级中人数最多。他们经营的企业规模较小,只雇佣为数不多的劳动力。他们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比较接近上层无产阶级和介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中间阶级”即自耕农、小业主、小商人和自由职业者,区别在于后者并不雇佣他人为自己劳动。因此,小资产阶级仍然是资产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中产阶级: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由对立走向融合

    正像资本与劳动的互动形成了一个历史合题即劳动性资本、人力资本、知识资本一样,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对立和斗争,也形成了一个新的历史合题即以人力资本家、智力劳动者为主体的中产阶级。

    这一合题是通过无产阶级大规模地转化为有产阶级来实现的。传统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依然存在,但无论在其人口数量上,还是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财富占有量上,都退居次要地位,而中产阶级却成为处于上升过程的、兴旺发达的一个阶级。这个阶级兼具劳动者和资本家的双重特征,是在工业经济向信息知识经济转化过程中崛起的,并将在信息知识社会取得完全的领导地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产阶级是一个最先进(就其掌握科学技术这一第一生产力而言)、最革命(就其有能力摧毁传统的、两极对立的社会结构而言)和最有前途(就其符合和推动世界性的民主、自由、和平与发展的历史潮流而言)的阶级。

    1、中产阶级的历史来源

    中产阶级的第一个历史来源是传统资本主义工业经济中的管理劳动者和科技劳动者。由于资本家本身同时是经营管理者,因此专门的经营管理者最初只承担中下层经营管理工作,构成资产阶级的下层。进入20世纪以来,股份公司的普遍发展和所有者与经营权分离,导致一场具有普遍意义的经营管理革命,使专业经营管理者或企业家成为一个独立于资本家和所有者的中间阶级——他们不仅要对股东和所有者负责,同时也要对雇员和消费者负责。在早期资本主义阶段,科技劳动者也是依附于资本家的一个阶层——资本家或是他们的老板、雇主,支付给他们超过一般劳动者的较高报酬,或者是他们主要的顾主,购买他们的科技产品并支付给他们较高的价格。20世纪的科技革命和科学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迅速提高,也使科技劳动者在人数猛增的同时,成长为独立中产阶级的一部分。

    中产阶级的第二个历史来源是传统小资产阶级即处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中间阶层(以自己劳动和自己资本相结合而进行生产经营的农场主、小业主、小商人、自由职业者),他们虽然在资本主义的竞争和集中过程中,不断分化瓦解,但由于他们毕竟占有某一种市场优势地位(小型、灵活、无孔不入、与消费者直接交换),并没有消失。而在20世纪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他们本身素质的提高,由于消费者对标准化、专业化、同步化、集中化、大型化和集权化的生产经营及其产品的抵制和厌弃,他们又得以复兴,获得新的市场和发展前景。美国数百万中、小企业活跃在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并且有越来越多的“自己雇佣自己”的自由职业者和自己为自己制造产品的生产消费者(产销者——Prosumer)。   

中产阶级的第三个也是最大的来源是传统的无产阶级。由于无产阶级长期不懈的斗争和资产阶级的让步,由于资本主义更趋开放和多元化、合理化,由于无产阶级收入水平的提高,由于无产阶级本身的教育水平、科学技术水平和文化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由于工人参与管理、利润分享、员工持股、股票证券市场的发展,无产阶级正以越来越大的规模和越来越快的速度转化为有产者。

2、中产阶级的产业和职业分布

    1956年,无论在美国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都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一年。这一年,美国以智力劳动为主的“白领工人”的人数,超过了以体力劳动为主的“蓝领工人”的人数,从那以后,蓝领工人以越来越快的速度转化为白领工人,到20世纪70年代,蓝领工人只占全美劳动力的2/5,到90年代已不足1/5,到2000年,则只占1/8左右。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过不了几十年,在发达国家,以从事体力劳动为主的蓝领工人,将接近消失。智力劳动阶级的形成和发展壮大,是中产阶级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基础和前提。因为这个阶级拥有巨量的、雄厚的人力资本,并因此而获得较高的经济收入。

    最初他们分布在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第三产业(商业服务业)之中,随着第四产业即知识信息产业从以上三大传统产业中分化出来并成为主导的和最大的产业,他们便主要集中在这一新兴产业群(包括科学技术产业、信息情报产业、文化教育产业、传播娱乐产业、智能智慧产业、策划设计产业、咨询代理产业、规划管理产业、通讯资讯产业、思想创意产业等等)之中,以自己的发明、发现、创意、策划、设计、技术专利权、著作权、版权、商标权、品牌、思想、信息、情报、文化、娱乐、传播、资讯等知识商品、知识资本和知识价值,对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并因此而取得相应的经济收入。

拥有人力资本的智力劳动者阶级成为中产阶级的主体,已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推动这一历史潮流的是一种更深刻的历史潮流——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化,科学技术和智力劳动成为第一生产力;智力劳动者因为拥有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即信息和知识而成为经济过程中的主导力量,又因为知识经济所要求的不是像工业经济那样只要求部分劳动者成为智力劳动者,而是要求绝大多数劳动者成为智力劳动者,因此,一个占就业人口大多数的、主宰整个经济过程的、以从事智力劳动者为主的阶级便形成了,这个阶级,就其职业、劳动特征而言,可以称之为“智力劳动阶级”,而按其经济地位、财产状况而言,可称之为“中产阶级”。

3、中产阶级的资本构成状况

    从资本构成情况来看,中产阶级是拥有中等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占社会总人口75%左右的阶级。在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是可以自由交换和转换的。一般而言,从无产阶级出身的、经过长期学习、接受教育和艰苦奋斗而积累了“人力资本”的人,也可以很快获取一定的物质资本(或者直接以人力资本持有股份,或者将较高收入的一部分转化为物质资本);反之,传统的中小物质资本家,也可以将一部分资本用于自己及后代的人力资源开发,使自己和后代拥有较高的人力资本,从而在进一步的经济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而不至于沦为坐吃山空的食利者。在现代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条件下,纯粹以物质资本所有者身份,或者纯粹以人力资本所有者身份,而不成功地实现两者的结合和转换,要想长期保持中产阶级的地位,是比较困难的。如果说单纯拥有人力资本而不积极转化为物质资本家的白领职工还能勉强获得一份体面的报酬并处于中产阶级下层的话,那么,单纯拥有中小规模物质资本而不拥有人力资本的人,则会很快被淘汰下来而进入无产阶级的队伍。

    在现代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条件下,仍然有一部分在各个产业领域中从事简单劳动的、收入较低的阶级即传统无产阶级(占总人口的20%以下),这个阶级正在以越来越快的程度转化为中产阶级。不过这个阶级也会长期存在,因为不仅任何一个知识经济高度发达的社会,都很难完全消灭简单劳动、初级服务劳动,而且随着知识经济总体水平的提高,当过去的简单劳动者初步转化为智力劳动者以后,从前的智力劳动者会上升到更高的层次,两者之间的相对差距总是存在的。即使在典型、发达的知识经济社会,也仍然有一个在竞争中处于失败和弱势地位的阶层,这个阶层相对于中产阶级而言,仍然可以称之为无产阶级。

    至于巨额物质资本的所有者(这是工业经济时代的产物)和高级人力资本所有者,大约占总人口的5%左右,他们当然不能归入中产阶级,但也不好继续称之为“资产阶级”或“资本家阶级”(因为中产阶级也是拥有资产或资本的阶级),相对于“无产阶级”和“中产阶级”而言,可以把他们称之为“巨产阶级”。这个阶级面临人数众多的中产阶级强有力的挑战和竞争,也将是一个人数不断减少的、势力不断衰退的阶级。不过,只要存在私有制和市场经济,这个阶级也不会完全消失——如果说,单纯的巨额物质资本所有者会趋于消失的话,那么,高级人力资本所有者则是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的必然产物,而且他们凭借其高级人力资本,也会获得巨额的物质资本。他们是大科学家、大发明家、大企业家,不仅年薪在数百万美元以上,而且拥有数额巨大的企业股票。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就是他们的代表人物。

    4、中产阶级的收入状态

    按逻辑上推论,中产阶级的收入也处在社会的中等水平,因其人数占社会总人口的75%左右,因此,所占社会财富也应在社会总财富的75%左右。

    实际情况也是如此。按舒尔茨的报告,到1970年,美国官方公布的分种类的国民收入中大约有3/4由雇员报酬所组成,余下的1/4可分成财产所有者的收入、租金收入、净利息和公司利润四项。劳动收入(包括经营管理劳动和科技劳动)已占国民收入的4/5,从中刨除“巨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劳动收入部分,中产阶级的劳动收入(人力资本收入),再加上他们所拥有的物质资本收入,应该已占到国民收入的3/5以上。

    中产阶级的收入状态当然不是一种平均主义状态,而呈现出一种梯级状态,也就是说,中产阶级本身按收入水平出现上、中、下等不同层次。这是根据效率和效益原则来分配的,是市场竞争的结果。但是,由于中产阶级成员受教育水平的趋近,由于排除了非个人因素(如等级、门第、出身)后,人本身之间的素质和能力的发挥更多的是水平的差别(即各具特色和个性),而不是垂直的差别,因此,这种收入差别不可能达到巨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收入差别那么大,中产阶级于是便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收入比较接近的社会层级。

    5、中产阶级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

    中产阶级除一部分作为科技劳动者和管理劳动者分布在大型企业、巨型企业,绝大部分将分布在独立或合伙创办的中、小科技型企业以及大学、研究机构、文化团体中,按丹尼尔•贝尔的说法,大学将取代企业而成为后工业社会的主要机构,成为知识生产的主要“企业”。在这样一种新型产业结构中,中产阶级的工作方式将日益趋向于个体化、自由化、非集中化。

    (1)大型企业和组织本身会扁平化、网络化和多元化。由于知识劳动需要劳动者充分发挥其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因此,传统的垂直型的官僚主义科层组织已经不再适合了,而电脑网络的出现,又使得基层、个人能与高层、领导机构进行“同时态”的沟通,使许多中间组织成为多余的了。于是,高度集权的决策转向网状结构的分散决策,统一、集中、同步的管理转向半自治工作小组和个人的自我调节。劳动者的个性将得到空前的发展。

    (2)中小企业将成为小型的合作团队和自由的联合体,它们将既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同时又是一个兴趣、个性合作互补的文化共同体。而且,在新的高度科技化和知识化的基础上,一种新的、产销合一的直接经济模式将会复兴。

    (3)将普遍兴起弹性工作制和在家工作模式,许多工作都可以不出家门就在电脑上和网上完成。

    工作方式的转变也将大大促进生活方式的转变。首先,“工作”与“生活”的边界趋于模糊,可以按本人的特点自行安排这两种活动;更多地为满足自己需求的工作的出现,将使消费者自行选择的自由更为充分;“必要劳动时间”大大缩短,将提供大量自由时间,使人们的个性、兴趣、才能不受外在限制地得以更充分的发挥。

    6、中产阶级的政治态度

中产阶级将在两个向度上重建与社会政治生活的关系。一方面是更加远离政党制和代议制政治,对全国性的大选日趋淡漠,因为政党制和代议制本质上是工业经济时代的产物,而且反映了社会上两大对抗阶级争夺政治权力的需要——无产阶级固然要通过工会运动和政党政治来改变和提高自己的经济和社会地位,资产阶级也需要政党政治来抵御无产阶级的进攻并力图垄断经济利益和政治权力。相比之下,中产阶级则显得非常分散化、多元化、个体化,没有形成集体的政治运动的强烈愿望,这并非因为他们的个体素质不高、个体能力不强,而正好是其个体素质和能力不断提高的结果:这个阶级的成员具有强烈的自主性,不太需要通过政党这样一个中间组织和代言人来行使自己的权利,而希望直接行使公民权利和履行公民义务。可以预料,不管是工会、社会民主党、民主党,还是雇主协会、保守党、共和党,双方争夺中产阶级选民的努力会越来越难以凑效。中产阶级如果需要有自己的政党的话,那也会是一个非常松散的联合组织,而不可能是一个紧密地组织起来的、垂直的官僚主义组织。知识经济和中产阶级越发展,政党政治和代议制民主将越衰落。美国和西方发达国家参与大选的选民越来越少,已经充分表明了这一发展趋势。

另一方面是,中产阶级将更积极地追求直接民主。人们将在五个环节和层次上要求实现直接民主。第一个层次是企业或其他组织的基层民主,这种民主就其以所有权的分享和多元化为对象而言,可称之为“经济民主”或“产权民主”,就其以经营管理权的分享和多元化为对象而言,可称之为“工业民主”或“管理民主”;第二个层次是职业民主或专业民主,即虽然大规模和科层化的产业工会和全国性工会随着产业无产阶级的衰落而衰落,但适合于智力劳动者和知识分子特性的各类专业性、职业性的协会将会蓬勃发展起来;第三个层次是社区和地方的共同参与民主制(Partticipatory Democracy),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以地方性复决(Referenda)和创制投票(Initiaives)为中心环节的直接民主形式,在美国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蓬勃发展起来,选民对此类投票表现出极大热情,投票率可高达70%、80%甚至90%;第四个层次是专题性直接民主,如消费者运动、环保运动、反核运动、女权运动;第五个层次是全国一级的直接民主,即选民将绕过政党和代议士而直接选举产生国家领导人以及就重大问题举行全民公决。这种最高层次的直接民主虽然实现起来还有很多困难,但人们的民主意识和素质的普遍提高以及先进的电子网络投票技术的发展,将使这一远古时期(如雅典共和国)实现过的直接民主成为现实。随着中产阶级的发展和壮大,市民社会也将更为强大;随着市民社会的进一步强大,国家终将衰退而成为真正的“守夜人”。

    7、中产阶级的文化价值取向

    中产阶级的文化价值取向也可由两个方面来描述:一方面是更趋多元化、自由化、个体化。各种宗教、哲学、艺术、道德将得到更为充分和无限制的发展;各层次的价值观都可以在价值和道德谱系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并且被不同的人们所信奉。文化市场将越来越繁荣昌盛,同时,一种宽容的、兼容并包的文化市场秩序和公平的竞争规则也将形成,人们不会因为价值观、信仰等等的不同而发生社会分裂和处于敌对状态。

另一方面,人们的文化价值观又会在多元发展的基础上向更高方向整合,这种“更高的方向”可以这样来测定:

(1)随着物质需要和物质财富欲望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被满足,金钱和物质财富的边际效益递减,人们的精神需要将变得强烈起来;为了谋生而工作的动机会逐渐减弱,为了生活的更高意义而工作的动机会不断增强;“生活质量”将取代财富数量而成为最重要的追求目标。

    (2)物质生活的丰裕、政治民主的发展,将使人性中的惰性、奴性、破坏性、攻击性、侵略性等恶性因素得到进一步抑制,而自尊心、自我现实需要、合作精神与爱的感情将进一步发扬光大;损人利己的行为将进一步减少,自利利人的行为将进一步增多。

    (3)在世俗的大众文化继续繁荣的同时,高雅的精英文化将有极大的发展,并反过来提高大众文化的档次和水平。

    8、中产阶级与社会结构的优化

    自从人类进入阶级对立社会以来,一直到早期工业经济时代和古典资本主义社会,社会都是按照“金字塔”结构组织和运转的;占社会少数的有产阶级、统治阶级高踞于“金字塔”顶部,而占社会绝大多数的无产者大众、被统治阶级蹲踞于“金字塔”底层;虽然也有处于中间阶层的自耕农、小业主、小商人,但它们只是构成“金字塔”结构的一个过渡层,根本不能构成一个独立的、足以与其他两大阶级分庭抗礼的阶级。

    20世纪以来,尤其是20世纪中叶以来,中产阶级的迅速崛起和壮大,在人类历史上、在社会结构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根本转型的意义。这是一场深刻的革命,从此以后,具有数千年历史的、两极对立的“金字塔”型的社会结构转化为一种两头小中间大的、三元互补的“橄榄”型的社会结构。从此,激烈的、对抗性的、两极之间的阶级斗争,被一种温和的、非对抗性的、三边之间的阶级竞争所取代。相比巨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中产阶级不仅将更加坚定而有力地促进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多元文化的发展,而且还是保持社会稳定、和平和有序的缓冲器、制动器和安全阀。随着橄榄型社会结构的中段越来越大,处于两端的巨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体积越来越小、人数越来越少,终于不再构成两个独立的阶级,而分别成为“中产阶级”的最高层和最低层,然而,当中产阶级成为唯一的阶级时,也就同时意味着阶级不复成为阶级,阶级结构终于转变为阶层结构。

社会民主主义,作为工人阶级的思想意识形态,却并不主张工人阶级永远是一个无产阶级,而是主张无产阶级的有产化,主张阶级之间的正和博弈、公平竞争和良性合作;因此,社会民主主义从工人阶级的角度出发,把推动无产阶级向中产阶级的转化,当作自己重要的历史使命。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