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MattersAMAhost
ExMattersAMAhost

【今晚十點 在線問答】離開緬甸之後,羅興亞人怎麼辦?

你,還記得「羅興亞」嗎?

羅興亞(Rohingya)是居住在緬甸西部若開邦(Rakhine)的一個穆斯林群體。關於他們的族群起源有許多爭議,一般說法是他們原本就是印度半島以東沿海地帶的混血民族,但19世紀英國進入緬甸以後,為了殖民治理,刻意在阿拉干(Arakan,若開邦的舊稱)地區引進大量穆斯林以制衡當地人口,也陸續埋下佛教徒與穆斯林因生存利益與政治認同的衝突而爭奪相殘的因子。

緬甸獨立建國之初,原本一度願意承認羅興亞為境內少數民族,但1960年代軍政府上台後奉行「大緬族主義」,羅興亞人急速被邊緣化,最後在1980年代以後被迫成為法律上的無國籍人。

此後,緬甸官方統一口徑拒絕使用羅興亞一詞,主張這群「孟加拉人」(Bengalis)是獨立後才陸續進入緬甸的非法移民,不承認他們的公民權利。若開邦時不時傳出衝突,不論是佛教徒或穆斯林,到後來都有一定數量的人口淪為必須居住在安置營區裡的國內流離失所者(internally displaced people);而即使散居在外,羅興亞的村落也時常遭受緬甸軍方或激進佛教徒的侵擾,向外偷渡的逃亡潮,大大小小,幾乎沒有斷過。

2017年8月下旬的某個夜裡,若開邦北部傳出有數十個軍警哨所同時遭到阿拉干羅興亞救世軍(Arakan Rohingya Salvation Army, ARSA)攻擊,緬甸軍方展開反擊,隨後進一步開始在該地區的穆斯林村莊進行掃盪,並且升高軍事戒備狀態,限制外國人進入。

這起事件很快就演變成了大量羅興亞人棄村出逃、穿越邊界進入孟加拉的難民潮,根據路透社(Retuers)在9月中所做的追蹤統計,這一波逃亡的人數在短短三個星期內就達到了40萬人次,而且還持續增加。直到10月以後,出逃情況才相對穩定下來,估計這一波至今大約造成60萬人流離失所,是近年來最大規模的羅興亞難民潮,卻也只是羅興亞流離史最新的一頁而已。

國際媒體在第一時間就從「人道危機」的角度予以高度關切,國際組織和主要西方國家的輿論都對「前」人權鬥士翁山蘇姬(Aung San Suu Kyi)所領導的緬甸政府喊話施壓,而緬甸周邊長年以來容納了不少羅興亞人的穆斯林社會(至少包括孟加拉、印尼、馬來西亞和巴基斯坦)也都爆發了群眾上街頭抗議穆斯林同胞遭到迫害屠殺。

然而,緬甸政府仍一直拒絕承認若開邦出現種族清洗,堅持這是極端穆斯林團體先挑起事端,衝突與出逃只是局部的現象,並不像外界渲染那般嚴重。身為緬甸名義上的領導人,翁山蘇姬因此受到國際輿論強力譴責,甚至先後被撤回了兩項西方頒發給她的人權獎項;但也有人認為這是她實際上無力左右軍方決策、治理權力被部分架空的必然結果。

近幾個月來,若開邦的情勢逐漸穩定,但這一波衝突的謎團始終沒有解開,各種流言四竄,緬甸軍方在若開邦的舉動也讓人難以樂觀。教宗方濟各在去年11月出訪緬甸和孟加拉,曾經一度被寄予調停的厚望,但後來也未促成什麼實質進展。

湧入了大量難民的孟加拉,持續希望與緬甸政府協商如何妥善遣返留滯在臨時難民營裡的群眾,但緬甸政府願意接納的有限。儘管翁山蘇姬近來持續在外交和出訪的場合拋出訊息希望第三國介入協助,但問題至今尚未見到比較明朗的解決曙光。

今晚要跟大家切磋探討的@楊智強,是台灣七年級(八○後)極少數專注經營國際報導的獨立記者。原本在媒體機構中擔任編譯,楊智強苦於台灣媒體對國際新聞的想像過於保守偏狹,於是決定辭職轉型為前進第一線的記者。

瘋狂如他,在難以取得足夠資源的困境下,甚至向銀行借貸,自掏腰包前往各地採訪,回國再將完成的作品四處兜售給眾家媒體。在過去兩、三年之間,他以這種近乎Mission Impossible的模式,先後去到了韓國、印尼、泰國、緬甸和非洲的蘇丹,作品可見於台灣的網路媒體報導者、公共電視「獨立特派員」節目以及SOSreader的專案頻道

近來智強與兩位志同道合的夥伴合作成立了Loop Media,希望繼續艱苦但奮力地拓展國際獨立記者的極限可能。羅興亞,正是他們目前正在進行中的重要採訪計畫之一。去年11月底,就在教宗到訪之際,智強與夥伴也正在泰國和孟加拉進行採訪。

在泰國,他們接觸了曼谷的羅興亞社群,一窺羅興亞在緬甸之外跨地域的複雜社會網絡,以及他們如何在另一個佛教徒為主的社會裡找到生存之道;在孟加拉,他們見證了從國際媒體目光移開後的邊境難民營狀況,更深刻地感受羅興亞問題的歷史情結,以及緬甸、孟加拉兩國要如何妥善解決問題之困難。

這是一個沉重而複雜的議題,但跟亞洲各華語社會的距離其實並不遠。

香港有轉置難民的機制,而且也衍生出本地社會一些爭論;台灣的人權團體,仍在等待《難民法》正式立法;馬來西亞、新加坡則有大量的南亞裔群體,也是羅興亞流徙的主要去處之一。

羅興亞值不值得我們了解,只在一念之間。今天十點,歡迎您一起來跟這位硬頸的台灣記者聊聊他的見聞與反思!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