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MattersAMAhost
ExMattersAMAhost

【今晚十點 在線問答】黃哲翰:褪色的租房天堂,德國怎麼了?

在兩岸三地,居住普遍大不易。中國經濟發展帶動了巨量人口湧入城市,「蝸居」、「蟻族」等名詞的流行,充分反映一般授薪階級在城市定居之艱難。地狹人稠的香港更不用說了,居住成本之高、居住品質之參差、房地產市場投機之洶湧,一直都是舉世惡名。面臨產業空洞化危機的台灣,過去十多年來地產發展與經濟情況呈相反之勢,熱錢都往不動產項目去,造成收入水準停滯但房價所得比卻不斷拉高的窘況,直到晚近社會住宅才幾乎要從零開始發展,困難重重。

即使將視野投向東亞其他國家,在新加坡、日本、韓國等地的一線國際城市,房價與居住的問題雖各有不同,但生活成本高度受到房地產市場牽動,向來也只是程度高低的差別,而其他發展中國家的都會區(比方說吉隆坡、雅加達、曼谷),當擁有了成長空間大、逐漸看好的經濟前景,通常也都會伴隨著容易不受控制的不動產投機炒作。

相較之下,一般則認為歐洲國家比較多傾向把居住視為人民生存的基本需求,視住宅政策為福利政策的一環,對住宅市場的波動乃至於投機、炒作有比較明顯的控制,尤其是德國。

有好長一段時間,每當亞洲談論起社會住宅制度,德國經常被標舉為能成功讓人民「買房不如租房」的理想國度。德國有全世界已開發國家之中數一數二低的住房持有率,至今仍只有不到一半的家庭擁有自己的住房。這是自二戰結束以來長期穩定的現象,主要原因在於經歷過戰爭大規模的破壞,德國在戰後必須於最短時間內拉高住房供給,因此政府除了努力興建公共住宅,也鼓勵私人建商發展,但他們同時在房屋貸款、租金控制上做出了諸多嚴格的限制,同時有比較繁複的制度保障租客的權利。

因此,在德國,四口之家可以一輩子都不買房、只租房,並非神話。

這樣的體制,創造出了難得的租房天堂。然而,就在其他地方還熱衷於借鏡德國的成功之道,自2010年以來,德國的房市卻遭遇了史無前例的熱錢轟炸,導致市場失控,投機嚴重、租金暴漲、供需失衡,不只發生在一線大城市,許多二、三線的中小型城市也都明顯有感。這造成了一連串的社會效應,讓德國政府措手不及,至今乃無法有效控制。

今天晚上在線問答的主談人@黃哲翰,就是在這一波市場瘋狂的浪潮下體驗過找房與搬家之苦的「受害人」之一。

哲翰是台灣人,曾經是新聞系的學徒,後來轉攻讀哲學,負笈德國多年,先前在海德堡大學(Ruprecht-Karls-Universität Heidelberg)進行博士研究,主要研究領域是歐洲古代哲學。過去幾年來,哲翰一手研究哲學、一手在台灣的媒體平台上抒寫他對德國的社會觀察。前一陣子,他在聯合新聞網的《轉角國際》發表了〈德國「瘋狂房租」時代〉三部曲(),獲得很不錯的迴響,也因此我們邀請他在Matters上再跟大家多聊聊。

哲翰對德國租房市場的觀察,有一部分來自於近兩、三年親身經驗。如今已移居奧地利維也納(Vienna)的他,在三部曲之外另外寫下一篇生動的後記,闡述自己的心路歷程,也非常值得大家參考。

居住是每一個人都必須面對的核心課題,但在不同社會底下,處理這項需求的機制與文化卻往往有很大的差別。這也是為什麼了解其他社會的經驗總是有趣,而且往往能激活我們的想法。今晚的活動,將帶給你貼近真實的德國時況,請不要錯過!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