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rome
Jerome

連續兩年寫作不間斷,可以稍微自稱是個「文字堆砌人」。曾於多領域任職與創業,帶隊完成金氏世界紀錄項目挑戰。現音樂產業 x 文化活動產業與夢想家共同追逐獨角獸中。

ClubHouse 使用心得更新

歡慶農曆新年的氛圍前,網路上熱度最高的應該非 ClubHouse 末屬了吧?那麼這幾天大家還在熱烈使用嗎?

加入 ClubHouse 至今十來天,翻翻手機的用電紀錄,一目了然發現其已赫然穩佔耗電大戶榜首。由於僅有十日的耗電紀錄,其中 ClubHouse 就使用了超過80個小時!第二名的即時通訊 app 僅僅20多個小時,其他的都在10個小時之內。在這80多個小時中,螢幕點亮的時間與背景播放的時間相比約為 1:2,也就是關著螢幕或是在背景播放的時間超過了開著 app 狀態下一倍以上的時間。

這十來天總共追蹤了超過400位各個領域的 ClubHouser,有一部分是現實生活中的真實朋友,也有一部分屬於久未聯繫但「撿」回來的朋友。另外則有不小一部分屬於各行業中的意見領袖,當然也包含許多音樂演出圈中的台前幕後工作者。

每天在其中四處瀏覽與進各式各樣的房間聽著各種故事,其實是一種逛大街的感覺。

例如前一版的 app 圖案,也就是剛剛開始在大中華圈子中爆發時,是一位捲髮大鬍子看起來很有個性的音樂人。(也就是上圖第二排中間的那位)他的名字是 Bomani X,如果想要追蹤他,可以在 ClubHouse 裡面搜尋:@iambomanix。 追蹤他之後,他會在每週三(美國時間)晚上有個 THE COTTOM CLUB,這週加入時簡直欲罷不能。裡面不斷的有各家音樂人播放著音樂,並且隨性的跟著旋律或哼或唱,聽起來很有隨性與放鬆的感受。

病毒擴散般的無聲房

除此之外,像是「病毒」一般不斷出現的是各式各樣的「無聲房」。這類的房間會在標題提示"勿發聲",也就是大家都進到房間裡,卻都不說話。這樣在幹嘛呢?有些人開這樣房間會寫到是「互相看 bio 與關注」,也就是增加粉絲之用。但真正的功效至少自己觀察起來還沒有顯著效果。且之前 ClubHouse 共同創辦人也提到這樣類似的行為算是「違反使用條例」。近幾天則變成可能不特別這樣標注,而類似「大家一起開著在裡面睡覺」。這樣的感覺有點像是在虛擬世界裡尋求陪伴?(也是頗弔詭)

頭部流量入駐擠壓其餘領域者

這幾天的趨勢感覺則是超級大流量的明星藝人入駐後再次把關注的目光幾乎都吸走。例如天團主唱加入,每次他所在的房間中,就很快的爆滿。(房間有人數限制,最多就5000人上限)對許多素人來說最大的吸引力是有機會跟名人同房,並且舉手有機會被叫上去一起說說話一類的。

這樣的效應擴散後,其實逐漸也壓縮了一些小聲量的意見發表者。例如剛加入的前幾天,自己花了不少時間在聽許多行業幕後工作者與相關工作者的甘苦談。他們在各自的工作領域中各執擅場,對許多人而言,聽他們在共同聊著這類話題其實非常有意思。許多幕後的工作背後的故事都相當有意思,得以聽到這些寶貴的故事,也虧了 ClubHouse 這平台才能有這樣的「效力」。

最終

每一個新形成的平台,在成長的階段會有各自不同的發展策略。大家可以回想最早期的 facebook 與 instagram,他們都跟現在這樣臃腫全能有著許多的差異。而 ClubHouse 現階段的克制(或是能力與人力來不及趕上)也讓功能很有限的在其中被釋放出來。這樣讓其很有純粹與乾淨的感覺。前幾天邀請動物哥加入後,他第一個就問有沒有辦法切換為中文介面,相當然爾沒有。這樣的「陽春」,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也算是頗有獨特奇異的魅力的。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