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rome
Jerome

連續兩年寫作不間斷,可以稍微自稱是個「文字堆砌人」。曾於多領域任職與創業,帶隊完成金氏世界紀錄項目挑戰。現音樂產業 x 文化活動產業與夢想家共同追逐獨角獸中。

行前焦慮?

是不是自己過度反應了?是不是因為面對各種籌辦的壓力產生的焦慮,反而過度放大一些情況?

很久以前看過一篇文章,當時尚未有疫情干擾,自然國外旅遊興旺不已。大致上提到如果是一家人的國外旅遊,撰文者會針對旅遊做好詳盡的事前規劃,而其中往往被忽略的一點就是「健康風險管理」。

為什麼呢?因為如果在出發前臨時出現大大小小的傷病,重則影響行程甚至直接取消,輕則帶著類似感冒之類的不適出行,那麼整場期待許久的旅程豈不是品質大受影響?私人的假期旅遊也就罷了,如果是商務出差公辦行程,更可能影響許多重要的安排。因此只要是涉及遠行,就會特別留意身體的狀態。

當時看完後,也覺得頗有道理。於是除了平時的兩岸往返外的差旅,基本上都會特別注意在出行前一兩週的身體狀態。這樣的習慣,也延伸到活動的準備期之自我管理中。舉辦大大小小的活動前期約一週起,就會特意的留心身體狀態,如果活動規模更大,就會自己也適度延長健康管理的前置期。

一直以來這樣的方式也算是頗為奏效,僅有某次外地的活動過程中突然腸胃出了問題,但也算是掌握之中平安順利完成。

近日也進入了活動緊鑼密鼓的準備期,前幾天在前往場地處理籌備事務時覺得身體有點異樣,於是很小心的一直觀察著自己。在返回住處後儘快梳洗完畢早早就寢。隔日醒來後,覺得身體還是處於不太對勁的狀態,就毅然決然直接前往診所就醫。

進到診間,醫師耐心的詢問著癥狀與作檢查,只見他忙著根據陳述作各個部位的癥狀確認,最終有點懷疑的說看起來沒有什麼嚴重的問題,是不是過度敏感了?癥狀是有點類似感冒,但又離真正的確定有點距離。於是預防性的開了些癥狀消除的藥物,叮囑多喝水與注意自己身體狀態,也就沒多說什麼了。

返回工作後,想想這樣的情況是不是自己過度反應了?是不是因為面對各種籌辦的壓力產生的焦慮,反而過度放大一些情況?儘管左思右想難有真正的結論,想想其實多一些預防總不會有損失,於是摸摸鼻子把藥吞了,也就繼續努力投入項目中去,放下病徵了。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