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rome
Jerome

連續兩年寫作不間斷,可以稍微自稱是個「文字堆砌人」。曾於多領域任職與創業,帶隊完成金氏世界紀錄項目挑戰。現音樂產業 x 文化活動產業與夢想家共同追逐獨角獸中。

新常態下的 interview

線上溝通,儘管現在科技工具都提供了很多的便利,但無論如何還是難以取代實際真人面對面的溝通效率。所以實際上一場面對面的半小時溝通,可能在線上就需要被放大成1.5~2個小時的長度。

近日忙碌的幾項議題中,佔用時間最多的,應該就是線上面試這個「活動」了。

先前有說過這一輪的人力招募,採用了不同於傳統的「守株待兔」方式,改為半邀請半等待的混合模式。所以前半段的招募期可以算是「精準」招募的階段。

簡單來說,當時得花費許多時間,透過平台的搜尋引擎下不同的關鍵字,然後在跳出來的搜索結果中過濾合適的候選者。如果有看起來適合的對象,再透過平台、Email、即時通訊 apps......等方式聯繫,然後進行線上溝通。

這樣搜尋的方式會讓第一階段的過程變得非常緩慢且耗時耗力。

可能幾個小時下來,最終搜出來的幾組人選其實都難以入選標準。難得找到看似合適者,也不見得會接受邀請進入實際的溝通階段。就算真的開始溝通,又不見得是對彼此合適的機會。所以事實上從啟動招募計劃的前半段時間,將近一個月的期間約篩選出20位的候選者,執行了半數不到的線上音頻或視頻溝通,確實有不錯人選但彼此總感覺緣份未到似的沒有進入最終階段。

這樣的過程坦白說也是對意志力的考驗。有時候打開平台看看有沒有新的合適候選者,卻怎麼樣也沒有新入選者。不免會想說這樣下去能找到合適的伙伴嗎?有時候也會思考是否乾脆簡單點回到傳統的招募方式,在大平台用大浪淘沙的的篩選方法,想像應該還是比較容易找到候選者。

但明明知道這樣「old school」的方式往往搜到許多其實不合適的候選者,也就是每天感覺來了許多資料,卻其實夾雜了很多「雜訊」。光光淘汰雜訊這個動作,可能就成了另一種時間與精力的耗費。也因為這個因素驅使下,最終還是忍住沒有透過傳統的平台來招募心血加入。

到了下一階段後,決定把平台上的信息做了一些更新維護與升級,同時新增了另一個相對更為初階的職位。配合近日畢業季後大量投入求職市場的新鮮人們也開始尋找自己的職業生涯起點,就在剛剛更新沒幾天的日子裡,一下子收到許多新來的信息。數量猛增的情況下也壓縮了之前「精準搜尋」的時間精力,且入選候選清單者,還會儘速安排線上溝通,這也是另一個巨大的黑洞。

每次的線上溝通,儘管現在科技工具都提供了很多的便利,但無論如何還是難以取代實際真人面對面的溝通效率。所以實際上一場面對面的半小時溝通,可能在線上就需要被放大成1.5~2個小時的長度。

除此之外,因為透過的是「鏡頭」、「麥克風」與「螢幕」,所以許多信息的收集會更需要提高專注度。可以想像一下一場持續90分鐘的高專注度線上會議溝通,要耗掉多少精力嗎?肯定遠比透過視訊跟遠方的親友聊天耗神多了。

這可能是疫情狀態下的「新常態」,對於大大小小團隊中的用人部門以及求職者而言,早晚或許都得適應。透過這波的疫情驅使下,也快速催熟了這類遠距溝通的許多應用場景。不知在這樣的局勢下,你也遇到了嗎?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