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rome
Jerome

連續兩年寫作不間斷,可以稍微自稱是個「文字堆砌人」。曾於多領域任職與創業,帶隊完成金氏世界紀錄項目挑戰。現音樂產業 x 文化活動產業與夢想家共同追逐獨角獸中。

自我訓練與思考培養

久久未與尼先生聊聊職場與產業現況,想不到一談起來才發現這個世代的變化實在鉅大且能以快速追上。

這兩天跟遠在蓉城的尼先生較為頻繁的聊了近況。尼先生的餐飲事業,剛剛拓展了第三個新店,但這幾個月來整個市場恢復迅速,百業復興,結果反而是人力嚴重欠缺,薪資福利一直調漲,但人才還是進不來。導致尼先生進幾週都是一直充當店內的人力,各個職位全包,哪邊缺人就去哪邊救火,很是不易。

尼先生沒有針對這個情況找對策嗎?其實是有的。

他招募了一位 HR 的高階主管,把整個團隊的薪資結構與福利規劃都重新整理與調整了一番,先讓現有團隊可以安心穩定!畢竟目前極度欠缺人力的情況下,很多時候是要靠現有團隊增加工作時間與負荷來扛住的。此外,有了相對於整體市場來說更有競爭力的吸引力條件,當然也更有助於新血的加入。

在這樣的調整後,過了幾週,也不是沒有新人進入,但依然無法補足人力緊缺的問題。尼先生在其新店所在的附近幾個同業問起來,也一樣是這樣的狀態。於是尼先生又想了另一個策略,聯合幾家較為熟識的同業,直接到幾所學校去募集準備進入社會的新鮮人,等於讓學子在還沒正式畢業之前,就能拿到一份在大城市工作的 offer。目前這樣的安排,也正在安排調整中,只能期待有好的結果。

兩波的努力,聽在耳裡,感受在心裡。

猶記得剛到成都時,也在服務業管理著一個偌大的公司。當時所面臨的人力最大問題並不是「數量」問題,而是「質量」問題。當時算是一個城市在正快速起飛的階段,所以所有周邊城市幾乎人力都往這裡流動,自然也就為這裡挹注了大量的人力資源。唯一差距就是基礎建設與教育資源分配導致的城鄉差距,讓同樣年紀的人力卻有的頗為顯著的能力落差。因此當時最大的問題其實是在「教育」與「訓練」上。觀念要先想辦法灌注在新進人力的心裡,才能用正確系統性的方式開始培養培育。否則一進入團隊,馬上開始照表操課,許多人幾乎是沒做好心理準備,自然也就會大量快速的折損。

這一切現在能輕描淡寫的描述著,當時可是許多血與淚交織而成的悲苦。沒日沒夜的重新整理流程,大量且不厭其煩的與同事溝通交流,談公事也聊心事,利用時間換取更多信息,經過咀嚼後歸納結論,再重新調整設計流程,試用,然後繼續確認與修正。週而復始的經過記不清楚多少次巡迴,才慢慢有點改善成果。

這與現在類似產業卻面臨數量上的斷層威脅的情況大相逕庭。因此在跟尼先生相聊之中,不但未能給予經驗建議,更多的是聽他述說,並從旁思考與歸納總結。這也是多年以來自己保持的習性,愛聽別人的敘事分享,並且把自己代位思考投射進去角色中,也想想自己會用什麼方式來面對與處理。經過許多次的自我訓練後,也造就了現在頗能在任何一個領域中用較短的時間達成顯著的熟稔表現。

人生很短,也很長。現在雖然是個資訊爆炸的年代,卻也因為 AI 與機器學習被大量運用後讓使用者逐漸放棄自我訓練與思考的選擇。畢竟天性,是懶惰安逸的。

所以今天,你也思考了什麼問題嗎?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