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rome
Jerome

連續兩年寫作不間斷,可以稍微自稱是個「文字堆砌人」。曾於多領域任職與創業,帶隊完成金氏世界紀錄項目挑戰。現音樂產業 x 文化活動產業與夢想家共同追逐獨角獸中。

醫療資源

母親近期後下背部到小腿總是不太舒適,白天站立行走坐下...等等都還算正常,但到了晚上就寢時,總會出現不適感,間接也影響睡眠。

於是本週預約了醫師後,驅車前往約25分鐘車程的醫院檢查。在陪同等待檢驗報告過程中,坐在等候區旁邊的一位陌生阿姨,忽然轉過頭越過我問隔壁母親掛了的是幾號,然後說自己怎麼等了那麼久都還沒有被叫進去看診。接著她就開始問我們為什麼會掛這位醫師,然後說在這裡應該還有更多醫院呀,怎麼會跑這麼「偏遠」的醫院呢?

原來,這位阿姨遠從大老遠的城市趕到這裡,花了一兩個小時的路程,因為她經由某位教授介紹到這個醫院來看這位醫師,說的是這裡有某個儀器可以診斷她的病狀。接著她說在她那個城市原本看診的醫院每次都人很多,醫師與診間護士態度也很糟糕,所以很苦惱。

母親熱情的跟她對談,我夾在中間有點尷尬也插不上話。十句中就夾雜一兩句應付的話。後來輪到她進去看報告,我跟母親還在等待,等阿姨出來了要離開前,還來跟母親道別,問她結果如何,她說這醫師說今天這儀器沒辦法用,如果要用要改天再來,建議她還是回去自己城市找方便的醫療院所檢查處理與治療,否則這樣舟車勞頓太不符合效益了。

陪母親進去跟醫師共同討論病徵後,也是得到年紀大了,關節退化...等一類的初步判斷結果,如果要在這裡處理,未來還是要一直跑這邊。我們就決定到時候在家裡附近作後期復健了。返家車上又聊起了這位阿姨的故事。

其實外婆家裡也在距離大都會區約一小時車程的山間小城,我們就聊到說上次母親臨時身體出狀況去看急診,要不是家裡附近的醫院品質與服務都算很好,開車過去又不用20分鐘,當時可能真的就要請救護車來處理了,否則沒有把握她能忍得住疼痛。(當時吐得很嚴重且頭昏到沒辦法站穩)這時候就顯得醫療資源在高齡社會的重要性了~如果她當時在外婆家,遇到這樣的情況,確實是很苦惱的。

在大型都會區,醫療資源豐沛,彼此之間競爭激烈的好處是對病患來說有非常多合宜的選擇,當社會逐漸因為高齡化的形成讓醫療資源的需求日漸增加,儘管近年政府積極推動長照2.0計畫,希望逐步佈署解決長者的照護需求,但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自己身邊同年人也都慢慢面臨上一代的照護問題,碰面聊天除了事業、下一代養育外,幾乎離不開討論自己父母的健康問題。如同之前討論 「年長後還能獨立自在嗎?」內文提到的死亡課題,對於醫療資源的有備無患,其實也是我輩中人為了自己雙親與自身該妥善安排好的常備認知,否則一旦臨時有需求時手忙腳亂,就真的是措手不及了。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