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rome
Jerome

連續兩年寫作不間斷,可以稍微自稱是個「文字堆砌人」。曾於多領域任職與創業,帶隊完成金氏世界紀錄項目挑戰。現音樂產業 x 文化活動產業與夢想家共同追逐獨角獸中。

速食的時代,造成的傷害還會被記住嗎?

對當事人有意或無意的傷害,可能就這個造成了。有人還會記得要為這件事情做好檢討嗎?

這週應該不分地域,大家都沉浸在為自己支持的選手加油的緊張與感動裡吧?即使對運動無感者,也是躲不開滿滿的媒體報導與朋友圈們在各個社交平台上的發言。

奧運每四年舉辦一次,撇除疫情的因素干擾的話,基本上算是對舉辦國來說在經濟、政治、民生......等領域都能帶來積極且正面影響的超大型國際活動。也因為奧運帶來極大的影響力,因此許多在期間發生的各種言行也就很容易被放大檢視。現在又累加上疫情因素,尤其在台灣還處於疫情降級的過渡期之中,許多民眾依然還是對社交平台重度沈溺中。

例如運動員因為獲得獎牌,那個當下激動與感動交錯,而除了運動員本身之外,整個圍繞著運動員協助的團隊也同樣興奮不已。尤其身為指導運動員一路成長的教練更是如此。於是兩位在鏡頭前一段擁抱的影片就不斷被放大審視。整個討論社群、公眾人物...等紛紛跳出來高舉某些立場對此行為進行立場批判。

漸漸的,批判失去理性,並且隨著發酵結果越來越嚴重似的。逼得當事人還必須在應該細細消化奪得獎牌後的喜悅的時間裡分神發出一篇「聲明」,希望事件風波得以止息。

在一邊看到這個事件的自己即使心理有些立場與想法,但還是覺得實在不需要多為其作任何的公開動作,畢竟當事人雙方都沒有聲明,我們怎麼能知道現場的情況與情境?

不過奧運期間的消息就是一直被更新與推過,因為每天都有新的賽事在進行,群眾不會過度的在一件事情上聚焦過久,很快就又遺忘了。但其實對當事人有意或無意的傷害,可能就這個造成了。有人還會記得要為這件事情做好檢討嗎?這個速食的時代,應該很難吧。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