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rome
Jerome

連續兩年寫作不間斷,可以稍微自稱是個「文字堆砌人」。曾於多領域任職與創業,帶隊完成金氏世界紀錄項目挑戰。現音樂產業 x 文化活動產業與夢想家共同追逐獨角獸中。

辛苦的經營者準備好後疫情時代重新迎接顧客了嗎?

不僅有可能的過路客生意消失了,原本的熟客也因為疫情警戒無法再來支持,外帶即使可以參與,但總訂單數量一定還是遠低於原本的水準。

警戒的行政命令是調降了,同時也開始開放一定程度的餐飲內用後,店家們準備好了嗎?

會有此感觸是因為這一段剛剛開始開放的日子裡,陸陸續續會刻意的選擇一些街邊的獨立咖啡店家,主要因為他們算是「弱勢」群體,不像是大型連鎖咖啡品牌,有豐沛的集團財務在背後支撐,且在疫情之中應對也算快速,因此即使疫情多少還是對其造成或多或少的打擊,但依然算是存活者。但是獨立經營的街區咖啡店可就是完全要靠自己了。倘若經營者本身尚有其他主被動收入,則或許在此艱難時刻還可以得到一定的補充收入來源。但若是自己獨立就靠著一家街邊的實體商店,用著辛辛苦苦的一杯又一杯飲料來掙取業績,則在這一波疫情來臨之際可以說是完全的災難。不僅有可能的過路客生意消失了,原本的熟客也因為疫情警戒無法再來支持,外帶即使可以參與,但總訂單數量一定還是遠低於原本的水準。

無論如何,這還是他人的人生選擇,因此身為消費者可以做的,就是盡量透過一些消費來多少協助經營者。

可惜近日的經驗實在不是這麼好。

例如正在準備要趕一場會議時,透過手機 app 找到一間獨立咖啡館。數了數等等要與會的人數後,點了五杯飲品。這間店就在平時車水馬龍的道路邊,裝潢的也算精緻素雅,店裡兩位工作人員,像是一位主要負責者與一位打工者。點了飲料後,從開始製作到真正走出店,可能花了將近半個小時。主要就是人力實在有限,加上因為疫情的關係,許多產品設備原料的外部中轉庫存準備就不是那麼足夠,導致真的需要相關飲品時,就必須從頭準備起。

內心沒有任何抱怨與不滿,只覺得這樣的情景實在太不容易了。這數量少少的幾杯飲品,當然也不可能對其造成多大或多小的影響。但相較起旁邊轉角的國際連鎖咖啡品牌,可以用精準且有效率的機器快速準備需要的產品,這少少的數量絕對是五分鐘以內就可以完成的。不免還是許多心疼。

心裡錯綜複雜,依然還是會盡自己能力去協助這些獨立經營業者,或許下次為了能準時赴約,需要為這些尚未完全準備好的老闆們多留點備餐時間,讓大家都更有餘裕吧?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