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rome
Jerome

連續兩年寫作不間斷,可以稍微自稱是個「文字堆砌人」。曾於多領域任職與創業,帶隊完成金氏世界紀錄項目挑戰。現音樂產業 x 文化活動產業與夢想家共同追逐獨角獸中。

年輕職場工作者的基本素養

一些待人處事的態度與解決之道卻是能不能讓一件事情被順利推動有時候很關鍵的背景因素之一。

前幾天收到一個陌生來訪電話,由於手上正在忙著其他事情,所以到了晚上才給予回覆。

對方留了電話,由於晚上畢竟不屬於大多數人的正常上班時間,因此決定先加了對方的即時通訊 app 後,再用文字訊息聯絡。

對方沒有設定對於新增聯繫的審核機制,因此加完聯繫方式後,就馬上開始跟對方發起文字聯絡。第一句話的文字信息先問好,然後確認對方身份,免得聯繫錯人。接著是自己報上自己是代表什麼身份來聯繫,並開始說明是由。

此時對方回覆了兩個字後,就直接撥了語音通話過來。由於時間已經接近半夜,所以也是嚇了一跳。

電話接起來,直接就切入主題說要跟我們商借物品,目的是為了要拍攝廣告宣傳片。由於對於要用在什麼地方,宣傳片的內容以及需要借的東西都一頭霧水,所以接下來語音溝通的5分鐘基本上就處於一種我問你答的狀態。可能問三題,對方回答一兩題。然後從回覆的語氣中明顯感受到對方的一切思維邏輯都是依照「自我」為中心。也就是要借東西,目的是為了要解決他的問題,他的問題的來源是宣傳片的導演之要求,因此當自己詢問著為什麼要借,要用在什麼地方,以及借得東西的詳細內容時,對方所有的回答都說是因為導演很難搞、所以他也沒辦法。

由於實在很難問出個所以然,於是直接詢問對方是否有拍攝腳本之類的參考,想不到年輕人回答說有啊,不是就在xxx一類的地方。這才讓自己更是聽的一頭霧水,到底在說什麼東西呢?請他發送給我後,結束了語音通話。

對話結束,自己開始研究收到的拍攝腳本,仔細看了每一個分鏡以及需要我們出借物品會出鏡的片段,再重新整理劇情後才發現根本跟我們借的物品與劇情所設定的年代是有差異的,也就是借了一份來自「未來」的東西要出現在劇情設定的年代中。可是這部片子根本不是屬於科幻範疇呀......

又重新把狀況跟對方說明後,告訴他我們在該年份沒有他需要的物品。想說這樣應該可以結束這個話題了。想不到對方又多回了一段話:「那有什麼?」

文字信息沒有溫度,沒有情感。所以自然會比較注意使用文字的語意語境,避免產生不必要的誤解。但這句回來的話,可是一下子讓自己也矇了。這下似乎是把一件根本不屬於自己責任範圍的事情給招攬到身上來似的。

最終,對話就停留在對方最後的這個問句,也不想多做解釋與回覆了。

心中的感慨是許多職場上的一些基本禮節與專業技巧,或許很難一五一十的照本宣科給予教育訓練,但一些待人處事的態度與解決之道卻是能不能讓一件事情被順利推動有時候很關鍵的背景因素之一。這位未曾謀面的職場新鮮人,如果沒有被引導用正確的方式與態度跟外界聯繫對象溝通,最終只會一次又一次的得罪許多不必要的對象。放任這樣發展下去,總有一天會讓個人甚至其所代表的團隊發生嚴重的形象損失。所以年輕入職場者的訓練重要嗎?或許由此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