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mdit
Jemdit

小鲜肉

未命名

    作为资深宅男,很难说是最近这种无奈的宅,还是之前单纯不想出门的宅更让人觉得孤独。并没有宅得更心安理得,一个人的狂欢也因为太多纷杂的声音而举措不安,嗯,我不孤独,我只是有点慌。

    从一开始极少数不和谐的声音被和谐到现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一直都不知道该相信什么,我又愿意去相信什么。《尚书·泰誓》有言:“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民之所视民之所听成为了跟病毒一样需要严加管控的对象,防啥甚于防川来着,我不记得了。流言止于智者,小生愚钝,自以为不具备获取第一手资料的途径和鉴别真伪的专业知识,我迫切希望合理有效地被引导,而不是语焉不详、似是而非、自攻自受的瞎忽悠,我可以被忽悠,但请专业一点,不要侮辱我的智商。

    自媒体贩卖焦虑也不是一天两天,灾难某种意义上成为知识分子的盛宴,新媒体充斥着观点和情绪,却没有任何有价值的一手信息;真正的新闻正在死去,只会歌功颂德的媒体落入“塔西陀陷阱”,能够不受权力胁迫、没有利益驱使、可以从容说出二加二等于四的第三方已经鲜为人知。

    举个例子,前些天央视“约谈”市长的直播着实让我理解不能(黑线、乌鸦和问号齐飞)。在镜头面前戴不戴口罩确实是个问题,至少不是之前发布会上那样“我是领导我可以不戴”的做派,严格消毒的环境可以主持不戴(其他人带了就可以?),市长戴着是为了做个榜样,有多少用说不清楚,但是戴了至少可以让民众有信心有安慰。然后就是主持人专业且精准的质问和打脸,然而都被指东说西、避重就轻的一一化解:我很难,我听从指挥(把脏水往上泼?这种人在美剧里活不过一集),我很硬,我已经很努力了。把过错说成是功劳并且往自己脸上贴金的嘴脸一看就很恶心,好的,算是我修为不够,再怎么努力也无法忽略如此这般的丑陋,明知生气没用但我就是生气。气生完了,我还是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不清楚,也许是真话让人不幸福,所以需要多说多听废话来填补?

    淹没在嘈杂中,我开始选择接受那些来自身边的声音,友邻、群聊、票圈,仿佛信息通过一个可信的人再次呈现就可以获得更高的可信度一样。然而,这不科学,我出让了甄别判断的能力,啃食着被情绪裹挟的转发信息,抱团取暖。我们转发恐慌、安慰和感动,好让心理上负担小一点,再小一点;不过在这个层面上,谣言和真实都有着同样的人性基础。

影响大众想象力的不是事实本身,而是它所扩散和传播的方式…谁能影响群体的想象力,谁就掌握了驾驭他们的艺术。《乌合之众》

    压力,求生本能的压力,没有人愿意成为统计数据上那个“1”,负面情绪需要宣泄的出口,恶毒的话语看多了不免受到人性丑恶的惊吓。我愿意去相信他们只是言不由衷,看一个人不是通过他怎么说的,而是他怎么做的,这个简单的道理很多人都忘记了。如果换做是你,你会怎么办?在庞大的利维坦面前,个体的抉择是那么的渺小,在干得多不如说得好、干的越多越可能被整的大环境下,你会往前迈步还是不懂不会不知道,一旦事情出现坏的结果,你冲锋陷阵带来的伤口并不会成为你的军功章,反倒成了擅长秋后算账的苍蝇死盯着的腐肉。心疼处于压力末端的基层干活的人一秒钟,往后余生,风雪是你,春华不会是你。

    社会怎么对待“少部分人”很重要。因为每个人都很难避免在某个时刻成为“少部分人”,不会永远都是幸运的大多数的。没有多少人愿意成为感动中国的主角,要恰饭的嘛,如果你在那座城,如果你具备逃离的资源,你是走还是留?同样的提防着、谩骂着、担心着逃出来的人威胁了自身安全的人,也只是普通人,为了生存,人不能失去兽性,灾难并不能让人团结,道德在生存面前显得微不足道。处于不同的群体决定了道德感的不同(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口诛笔伐不同道德倾向的时候,不要基于自身的优越,不要无视常识,不要把自己身上的恶投射在他人身上,自保可以,但不要使用恶意的手段去伤害他人。

    我没有办法去考虑那个不确定的结束,也不去考虑未来,而是把眼睛盯着自己脚下的路,宅着在生活中漂过而不是宅在生活其中;无视掉原来很重要现在却显得无关紧要的事情,但是我不想失去全部的生活,我选择背负着灵魂和良知,去学习相爱,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不让世界改变自己。

    最后,连林加德都进球了,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