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ger
Jeger

《後綴》假掰文青誌,關注身為「第一讀者」的精神,獻給Matters的一頁式文青......(Jeger是幻想自己是主編的人) 收藏《後綴》Writing NFT: https://liker.land/zh-Hant/like1etwj3ek0mfnwdz3rt3nhvguuuu6scpvzen6pg2 聯絡:pdfonline15@gmail.com

《後綴》特刊:「在文學劇場的咖啡館」

Matters裡除了「作者」與「讀者」,還有......


📌 6月特刊的邀稿,稿量已足夠,趁著放假來發文。


❑ 編輯者與贊助者

Matters社區裡,除了作者與讀者之外,特刊的目的還想突顯兩種市民:編輯者與贊助者

編輯者包括舉辦社區活動的市民,搜尋「社區活動」可查閱過去活動。還有推薦市民作品的個人文選,例如,地下文選 | LGBTQ不只是議題,也是我的生活【捲氏雙週報】穀雨號

有一群人固定每個月編列預算支持市民,或是打賞喜歡的文章,默默挹注社群活力。《後綴》特刊的主編費、稿費、推薦文章的打賞費,皆由匿名的驗證人提供。



❑ 關注新朋友

邀請市民追蹤:我想加入讚賞公民3.0但不足5000Like

若你還不是「讚賞公民」,邀請你精選自己的文章,投稿至此標籤,《後綴》會(盡量)優先關注你。


以下從標籤裡推薦選文(每期特刊推薦3~5篇),可獲得200LIKE:

村上春樹圖書館巡禮⛪

美食🐾邀您進入童話世界一同夢遊仙境的【台北💗來自愛麗絲主題餐廳】

停不下來的鼻子

每天叫醒你的不只是鬧鐘,而是「生き甲斐」

討論心得|我為什麼去法國上哲學課




❑ 本期選文主題:「在文學劇場的咖啡館」

以咖啡館為主要場景,用文學筆法,也就是散文或小說,描述故事或心情、回憶。(虛構或非虛構皆可),或是書評或介紹這種文章類型的圖書或歷史故事。

📌 推廣「主編式選文」:

讓Matters站內優秀的舊文章以新的面貌被重新閱讀。
邀請你加入「當月特刊主編」,特刊主編費:1000LIKE,將你企劃的主題,和選文5~10篇,投稿至後綴信箱:pdfonline15@gmail.com


很想將這次特刊主題就命名為:《在青春迷失的咖啡館》,但又怕無法表達、無法強調,做為一個假掰文青,怎能錯過咖啡館其實就是文學生發的現場。不,主編要講的,是在那之前的事。

繁體中譯:《在青春迷失的咖啡館》

露琪是《在青春迷失的咖啡館》裡的角色,主編自己理解為,其原型其實是咖啡館本身。


"在青春迷失的咖啡館”,迷離閱讀中也跟著傷感 ︳@歲月靜好小燕子 🌟

但若想要以書寫方式來概述這部小說的內容,確實是很難以言詞來統整概括,這是因為作者同時以複調的方式,由四位人物接續說話,藉著不斷變換敘事的視角和語調來呈現故事。所以閱讀中稍不專注,即容易陷入錯亂的感覺。

小說內容,主要是描述一位在青春歲月,經常出入孔代咖啡館的女子露琪,因行蹤常不定,似乎是在逃避自我和生活,且周邊的人對她也不甚瞭解又好奇,可以說故事是圍繞著露琪這位失蹤人物的構思為起點來鋪陳


引自:在青春迷失的咖啡館”,迷離閱讀中也跟著傷感

書評中提到「陷入錯亂的感覺」,對主編而言,小說中的謎樣女子露琪,其實是我(們)年輕時,常待在那流連忘返的那些咖啡館(們),「她就盯在這裡,白天如此,晚上如此,在那張桌子旁等待,等待那人的到來......」(《在青春迷失的咖啡館》)

而我往往無法,那麼世故,與老闆攀談,或許我不抽煙,沒有機會躲在後巷,有一搭沒一搭探探那些青春迷失的老闆身世。後來想想,應該也不是臉皮太薄、羞怯內向,主要是,我(還)不是文青,

主要是,我不是文青。

為什麼「我不是文青」?

《百年孤寂》看過嗎?不然,《鱷魚手記》?呃,那《挪威的森林》有吧,二手書都快50元了,你還沒看過?電影《去年巴倫巴》、《重慶森林》也沒聽過?《銀翼殺手》有了吧,至少?沒有,都沒有,老闆都沒有像是面試工讀生那樣盤查我的文青程度。

其實他們只是在聊,最近有進什麼新鮮豆子,哪一款適合做成冰滴?

只有露琪默默接受我,陪伴我恣意在任何一個角落,在我被文學啟蒙之前,恐怕是先被藝術(圖片)吸引,我當時隨便抓了一本很厚的雜誌,圖很多,可以翻著看,好像叫《藝術家》。

(露琪是貓貓嗎?)

露琪是《在青春迷失的咖啡館》裡的角色,我自己理解為,其原型其實是咖啡館本身。



在青春迷失的咖啡之中,找到你的……@Arielsakura 🌟

我當時很喜歡《在青春迷失的咖啡館》這首歌,為此還特地去買了原著——帕特里克.莫迪亞諾的短篇小說。

大陸譯名是《青春咖啡館》,相比於台譯少了點文藝多了點直白。
“在青春迷失的咖啡館”,我認為,會采取這個譯名的原因也和書中描繪的迷茫青年主體有關,他們四處遊蕩,不知自己從何而去,因此聚集在咖啡館中,將其當作據點之一。

這也確實符合我一段時間的生活狀態——當我不知道要幹什麽,生活陷入迷茫的時候,反而就很喜歡跑到各種店里點東西喝,消磨時間。而一旦生活“有方向了”,“去咖啡館”便瞬間歸位了,回到“普通興趣愛好”中的一種。

因此,我認為,“咖啡館”所代表的,最本質,核心的感覺,還是對迷茫的收留與包容。當生活陷入不知所措,連呆在家里都會感到不安時,那至少還有咖啡館可以去。


主編私以為,露琪就是那一座,到了今天,消逝了層層疊疊的光陰之後,仍會感到遺憾的咖啡館。因為當我回頭去尋找露琪,不是已經歇業,就是易主,像是在巴黎的街頭永遠消失了,其實是消逝在台大旁巷內,2007年已經易主的「挪威森林」咖啡店。我後悔,我怎麼那麼羞於攀談,或是那麼笨,忘了編個理由(我選修了一門通識課,要求要採訪一家咖啡店的故事之類的。)若我不認識老闆,怎麼能說我認識這家咖啡館呢?因此,我總是與露琪交身而過,又總是留在心裡無法忘懷。

咖啡館「就像一個庇護所,使我遠離所有當年被我視為灰色生活的東西。」(《在青春迷失的咖啡館》)我會說,露琪是引發諸多開端的Live House,老闆將店開在大學旁的僻靜巷內,附近學校的電音社、熱音社、吉他社會來表演,不回饋學生也說不過去。而且,無法預料的是,誰會在將來竄出了點名堂,跑到大港開場又出了專輯,被雜誌採訪時,會提到露琪,一切是從那裡開始的。


👉延伸閱讀:

村上春樹電子報:6/30 跟《挪威森林》咖啡館告別!



☕ 咖啡店 X 回憶

傷心咖啡店之歌—聞山自家焙煎咖啡館@瑪西Marcy 🌟

虎年讀冊02.—《北歐咖啡浪潮》之說書前先說個我與咖啡的故事@SunDori /怕水的多莉🐟 🌟




改變我一生的咖啡店@今日丹堤大安店 🌟

短評丨特別邀請@蔡凱西🦁


店哥的文章總是令人一再回味,每次重讀都有不同的感悟。

在我憧憬成為假掰文青的大學時代,當時修過的英詩,如今多已還給老師,少數記得的幾首,其中之一就是Robert Frost的〈未選擇的路〉(The Road Not Taken〉。詩人選擇的那條路,是一條荒涼、幽寂,人跡少有涉足,且路徑綿延,不確定性高,卻也是改變詩人一生的一條道路。

人生交叉點的抉擇背後,往往有個「推一把」的動因。「改變我一生的打工度假」(國家可以隨意代換),是我近幾年最常聽到的敘事。而金瓜石的咖啡店,顯然對店哥的人生別具意義,如果不是因為這家咖啡店,店哥或許不會在馬特市,開設這家以偷聽別人壞話為宗旨的「今日丹堤大安店」,寫下一篇篇令市民噴笑,又帶有深刻人生哲理的文章。

某一年,我在飄著細雪,沒有宮崎葵的宮崎縣山坳裡,帶著筆電,想找家咖啡店寫點字。拉開一家坐落在民宅間,外觀有著濃厚昭和風的咖啡店門扉,隨即被店內那些一邊吞雲吐霧,一邊喝著咖啡的歐吉桑們,所散發出的尼古丁氣味逼退。我關上門,頭也不回。在此後的旅途中,這樣的咖啡店無緣扮演改變我人生的重要角色。不過,幾年之後,我走進京都南禪寺附近的藍瓶咖啡,解鎖了在京町家老屋裡喝著高檔咖啡的成就,但是藍瓶終究沒成為改變我人生那家咖啡店。

京都南禪寺附近的藍瓶咖啡

我還在尋找那家可能改變我一生的咖啡店。欸不是,醒醒吧!你哪有還有一生?除了在日劇裡看著高橋一生之外,半生都快沒了,只有餘生而已。


👉延伸閱讀:

欲知店哥的前世今生,請閱讀蔡凱西糾纏店哥數月(誇飾)、以驚人的耐力鍥而不捨的訪問:

千呼萬喚始出來:鹽酥雞ft.今日丹堤大安店(文長圖多)

其實我一開始的初衷不是要開咖啡店的,我是想開一個頻道來講別人壞話的。開咖啡店只是一個嘴賤又想假裝中立的掩護藉口:「誒誒誒,這些壞話是我在咖啡店從鄰桌那邊聽來的喔!!!」這樣的話就得從「客人會在店裡肆無忌憚地聊天而且講話很大聲」和「講話的內容是八卦和壞話」兩個條件開始搜尋。

「開一個頻道來講別人壞話」聽到這個idea,主篇簡直尖叫了,我也好想開一個超U默的頻道,偷偷訐譙周遭那些討厭的人們!



☕ 咖啡店 X 私故事 X虛構

【文生短篇】藍之牟咖啡廳 丨@文生🌟

那間白色咖啡店 EP.1 丨@鯊魚桃桃🌟

在星巴克 丨@Shawn🌟



咖啡廳的創作者咖啡廳創作者之流言咖啡廳店主的視角 🌟

短訪作者 @Chin 🦁


既然是即興之作,問你寫這個虛構故事的契機,似乎是多餘的?
身為一個成年人還有餘裕能閱讀是很幸運的,更不用說在工作之餘還有時間寫作了,我一直覺得能夠閱讀寫作在心態上是很奢侈的事情。

我是個是爵士樂愛好者,帶著長笛去流浪,遇到其他樂手就可以jam一下,這可能也是我喜歡即興創作的原因,不知道文字的即興創作通常有什麼要求和講究,或者應該如何執行這件事?我的作法就是放著音樂開始沒計畫性的寫。

在我有意識創作時很容易寫出有邏輯的文字,反而會失去文學創作的樂趣,因此我喜歡寫下夢境或是像這樣由幾個不互相關聯的概念寫的雜談。

上週日突然想到兩個月前寫的咖啡廳的創作者,那是一篇我在店裡即興寫下的小故事,上週又接著寫了兩篇相關卻不相連的極短篇。放著自己喜歡的音樂,隨著感覺寫下來了,寫完的當下我也不確定他是否和前一篇不互相矛盾——也可以說這是一種很直覺又懶散的寫作方式。
引自:極短篇|咖啡廳的創作者


這個故事,心中有個巴黎咖啡店的原型嗎?
我記得你說過,看到《在青春迷失的咖啡館》封面的照片,就想到留法時流連的街區?
沒有,完全是亂掰的~

但是那整個氛圍比較像我在台北長大對咖啡廳的投射。

巴黎的咖啡廳在我的記憶裏面比較像是「馬力歐兄弟的蘑菇」,就是走到哪裡看到咖啡廳,覺得累了就進去喝一杯!有時候也是立食的。

要打破大家的迷思,是巴黎人的生活步調絕對快於台北許多,吃東西的速度、講話的速度、走路的步伐⋯⋯

比較少人會悠哉的一個人坐在咖啡廳寫作,不過印象中《在青春迷失的咖啡館》是拉丁區,就是大學匯集的地方,所以裡面的氛圍會比較特別(文青?)。以前是在左岸混(就是索邦、先賢祠、莎士比亞書店ㄧ帶),但這次的虛構故事,可能是對咖啡廳整體的記憶,更偏向台北的咖啡廳。

我在台北市咖啡廳最密集的「民生社區」長大,幼稚園就開始去咖啡廳,國中翹課也是去咖啡廳,有很多編劇和導演會在那裡討論,他們比較接近我即興創作中「中年創作者」的形象,不過我在寫的時候並沒有意識到此。

音樂結束的聲音@Jeger🌟

短評|現實與自我的辯駁 @文生🦁


音樂結束時是沒有聲音的。

但當大江東去浪濤盡、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後,這些創作者怎會知道,往後的我們,將「睹物思情」換了一種…該說較為囉嗦?還是更具重擊力的方式,抒發我們如江湧的情感?

作者Jeger在朋友車上憶起過去,每個人的過去都是一份人生的厚重痕跡---那在咖啡廳擔任服務生的日子,彷彿可聽見呼嚕嚕的煮咖啡聲混著焦香味道,由年輕的Jeger穿梭自如的身影,混成了一幅最貼近生活的印象派畫作。

我喜歡Jeger細細描述「音樂結束後」的一切,那是一個文化人,特別的耳朵、特別的靈魂才能感受到的奇境,我依稀可以理解那個狀態;但於我,音樂快結束跟結束時,通常都感到一種悵然。

那好像,這一場歡欣鼓舞的饗宴,必須停止了。

你得習慣這種具暴力性的突然終止,3分鐘、4.5分鐘的溫柔或時尚,就是終止了---你得習慣,然後開始接受下一首歌。

於此文可玩味之處乃…到底音樂播放時、還是沒有音樂時才是真的現實?

音樂停止時,陡然被抽乾的不止戛然而止的衝突感、聽者的靈魂亦同樣被抽走了…剛剛的那份現實呢?現在不是現實嗎?

而作者對於「現實」的質疑,我想一直以來都是很多受「創作之苦」的人永遠在追尋的問題。

她覺得自己在小白兔店長眼中的自己,喪失了部分的「我」,但現實上呢?物理定律裡有嗎?難道她頓時間失去了一隻手?但她就是確確實實這麼覺得---或許是失去了靈魂的一部份?

「我覺得的現實,就是我的現實。」

這部分有點沙特跟卡繆的追尋之味---我的存在,到底是怎樣的?

而音樂結束時,於我,是沒有聲音的;但於作者細膩獨特的靈魂來說,就是整個現實的一種特異之境。

那一瞬間的「停頓」,在一個人的身上,造成了巨大的不適。

我們難以適應「停頓」,因為那太沉重。

她提及音樂結束跟文學創作的關聯,確是一份箴言。

「綿延」需要的是文章的厚重、劇情的精鍊、文字的美感…等等諸多因素,這也是同身為創作者的我們,戮力追求的延伸---讓觀者在嘗試閱讀或聆聽完,還能沉浸在每一份創作裡面,很久、很久。

作者的文字有力、簡潔、甚少贅字,卻將濤湧的澎湃情感藏於冷靜的文字之中,那一份曾切切實實身在咖啡廳裡的日子,是她專屬的生命重量。

最後,我特別喜愛安排得如一部好電影精心策畫的小白兔店長,她出現的時機總是恰到好處---外加詼諧。

作者隨著時間活著,不在咖啡廳裡了、沒有親眼看見小白兔的眼睛了,但音樂結束時,仍是有聲的。




大雨說書|古內一繪《深夜咖啡店》 ─ 藏在深夜的午後日光暖意@大雨🌟

介紹|@Arielsakura🦁


日本的文藝作品:《深夜咖啡店》 ,描繪“深夜中營業的小店”很有一套,比如“深夜食堂”就是。

老實說,光看封面我還以為是繪本,自己去搜了才知道,是小說。

由於四本我無法一下讀完,因此僅就書評本身而言,我認為這篇書評能夠給人“讀下去的沖動”。

作者直截了當地指出這本書的“特點”所在,比如店主是變裝皇後(男扮女裝)這一點,光這個就給了看書評的讀者吸引力——店主究竟是什麽來歷?為什麽要開咖啡店?又為什麽選在深夜營業?這就是一本書最開始吸引讀者的點。

就個人來說,我對書中“細致的料理描寫”很感興趣,也許原作者是相關從業者吧。

以及,最後一本的標題是“再見”,而也提到主人公生病的事情,這系列結局究竟怎麽樣呢......這也是很令人在意的事情。

引自:大雨說書|古內一繪《深夜咖啡店》 ─ 藏在深夜的午後日光暖意

另外必須再讚一下此系列的封面裝幀,真的太漂亮了。果然現在實體書記本多少都有點周邊化傾向啊.......

“周邊化”這個詞也是我在社交網絡上偶爾看到的,博主說看到最近某個明星的實體唱片宣傳,CD設計非常精致。便在感嘆現在實體生意不好做,大家都把這些往周邊商品的方向去做了——放在實體書上,大概就是不斷精致的封面設計與豐富的贈品。

畢竟現在大家都看電子書了,買實體書的人確實越變越少。

我手邊也有好幾本類似的被周邊化的書,有一本小書,只有一百多頁,但在黑暗中它的封面會發出幽幽的熒光。就顯得特別像放在櫃子上的擺設或者一種收藏。感覺可能隨著實體經濟的衰落,將實體唱片/書籍往精致方面做也不失為一個曲線救國的方法。

就和現在隨著家用咖啡機的普及,很多人開始在家里做咖啡而不去咖啡店了了,許多新開的咖啡廳/飲品店為了攬客,開始不斷在自己的菜單/裝潢上下功夫一樣。



👉深夜哪裡吃:

深夜裡的法國手工甜點 營業時間16:00~00:00

引自:深夜裡的法國手工甜點 facebook

@喬安納 推薦

店面質感極佳,甜點價格也頗高貴。半夜十一點燈火通明,有專人開門招呼,問:「取餐還是外帶?」剛進門,張望著櫃子上的甜點,馬上又有一客人進門要來外帶。半夜果然有這麼多人想吃甜點?

外帶了招牌的巧克力派,2-3人份 NT$330。塔皮是亮點,脆且香,上方平鋪的巧克力口感像是生巧克力(或許就是?)若真是生巧克力,這價格又不算貴了。

檸檬磅蛋糕口感也很好,濕潤不乾不硬,但以尺寸而言,還是塔皮系列感覺 CP 值較高。

吃個甜點比來比去,若感覺俗氣了真是抱歉。總體而言,我還是會回店光顧。




☕ 咖啡店 X 邂逅 X 旅行

{美國咖啡館} 阿拉斯加 Ketchikan 咖啡館之旅 (前篇)@海馬老爸 🌟

旅遊速記|柳人不悔流浪作家:一台環島咖啡車,我們的生活,很歐洲@辰晞 🌟


☕ 咖啡 X 歷史

喝咖啡都有罪?危害國家安全的咖啡?☕️🥐🇹🇷@一隻儀仔🌟

咖啡是土耳其傳來的恩物,而牛角包卻是嘲笑土耳其的麵包,從此,成為了史上最諷刺的早餐組合。
一杯香濃咖啡配上外脆內軟的牛角包,隱藏著一個又一個的政治故事? 引自:喝咖啡都有罪?危害國家安全的咖啡?☕️🥐🇹🇷



《後綴》邀稿中:

《後綴》採訪寫作營:陪你採訪一位市民

我是你的「真愛讀者」Reader review

《後綴》採訪寫作營:陪你採訪一位市民


預告七月特刊主題:性及其「非性關係」:Except Sex (暫定)

.選文特徵:

性徵與性慾被詮釋成為另一種意涵,變成另一種作用或功能,或是非典型的性(慾)。

歡迎推薦相關作品,或自行貼上標籤:性及其「非性關係」:Except Sex

特刊主編:Jeger(暫定)


.參與編輯特刊的方式

介紹、讀後感或短評標籤內的文章,稿費一個字1LIKE,一篇上限500LIKE
一個人最多寫兩篇,可介紹自己的文章,截稿日:7/10。
後綴信箱:pdfonline15@gmail.com



以上特刊推薦文章可獲200LIKE🌟,投稿文章可獲500LIKE🦁,皆由匿名驗證人提供。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後綴》假掰文青誌

Jeger

以「第一讀者」精神互動的圍爐 主要推廣「成為你的第一讀者」理念,鼓勵市民去採訪另一位感興趣的市民,並寫成採訪稿。 希望在此圍爐,營造彼此鼓勵創作的氛圍,結交志同道合的朋友,保持創作的活力與玩興,一個發想、提案、討論作品、共同創作可能的平台。 「圍爐眾聊」在discord ,請直接加我: 《後綴》假掰文青誌#0538 Email :pdfonline15@gmail.com

057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