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ffrey
Jeffrey

Web3、AI、人文歷史、女性主義、哲學、全部包起來的人。 ⚡鏈閃 BD/小編 ,創了一個讀 bar,可以進來一起玩! 與我相關:https://linktr.ee/jeffrey0102

死亡與解脫──《一場極為安詳的死亡》讀後

在死亡面前破滅的騙局,消散於虛無的呢喃

點播一首:傻子與白痴翻唱的「第一隻舞」

第一隻舞
鼓起勇氣低下頭 卻又不敢對你說
曾經見過的女孩中 你是最美的一個
要是能就這樣挽著你手 從現在開始到最後一首
只要不嫌我舞步笨拙 你是唯一的選擇

  讀Bar 第三期讀書會小心得...

《一場極為安詳的死亡》是西蒙.波娃所寫,與其它筆鋒犀利的女性主義作品相比,這本書猶如涓涓細流般平靜又安詳的記述著波娃母親死亡的過程。

作為一個旁觀者,波娃在這場死亡中不短的洗鍊著自己,沖刷著自己,甚至掏空自己。母親他來說是一個如此遙遠但又如此親近的形象。作為當代最激進的思想家,母親宛若某種頑固又保守的「右翼份子」,兩人的心在波娃的成長的過程中愈趨愈遠。

全書不斷的在和解,反反覆覆的撕咬著母女兩人的纏結,但文字卻透露不出任何的恐慌與混恨,甚至連傷心都是罕見的情緒,波娃宛若一個冷峭的他者綜觀著母親的死亡。正如她母親恐懼著那樣,恐懼著她過於聰慧,過於超於常人的靈魂:

媽媽一向有點怕我,她認為我聰明絕頂,並斷然拒絕給予妹妹相同的器重。我和母親之間的戒慎是相互的,打從我還很年輕的時候,母親的過份靦腆澆熄了我的熱情。我曾經是個毫無心防的孩子,但後來我見識成人如何活著,他們每個人都封閉在自己內心小小的牆裡面。有時候牆上鑽出了一個洞,但隨即又填補回來。(128)

 除了波娃,母親自己也有一道解不開的鎖。自母親與父親結婚以來,母親宛如換了一個靈魂似的,原本率性直坦的她在父親面前成為了矛盾的性格。父權之下的母親無法再做那個坦率的自己,作任何事情彷彿都受到了監視與控制。婚姻,對於母親來說就是一個樊籠,但她不願作籠中鳥,一股莫名的「怨氣」便無處可發,除了抑鬱的矛盾性格逐漸養成之外,這股怨氣也轉嫁到了波娃與妹妹娃兒身上。這不是母親,這是一個偽造的母親:

違逆自身而去思考,經常能有豐饒的成果,但就我母親而言則是另一回事,因為她一直是違逆自己而活。他有諸多可望,但他用盡所有精力去壓抑他們,並在憤怒之中忍受這份被棄。在他的孩提時期,他的身、心、靈都被壓抑在道德與戒律的馬鞍之下,且被教導如何自己動手束緊束帶。一名暴烈似火的的女子取代了她,但這女子是偽造的她,缺手斷腳,全然陌生(88)

騙局,一切都是騙局。母親的婚姻成為了一場騙局,猶如波娃與娃兒欺騙母親的病情一般。自得知母親得到癌症之後,波娃與娃兒便無時無刻不歷經折磨與糾結,因為他們決定欺騙母親,欺騙她沒有得到癌症,而僅僅只得了腹膜炎。直到死亡,母親都不知道自己是死於癌症,直到死亡前,都依舊抱有一絲生的希望。但,這是一件好事嗎?

不清楚,波娃也不清楚,或許她連死亡是甚麼都不清楚。母親為此多活了三十天,這是值得的嗎?還是量化生命本身就是不值得的?但母親很痛,撕心裂肺的痛。婚前的母親,是如此的健碩,體態是如此的完美,但現在卻赤裸的任人擺布,如戲偶般被操弄著,就像她的人生一樣。

就這樣,兩場騙局貫徹了母親的死亡。「安詳」又從何談起?母親逝世的那一剎,波娃是如此寫道的:

他的心臟還在跳動,他還有呼吸,但他只是坐著,雙眼無神,甚麼也不注視。然後一切便結束了。「醫生說他會像蠟燭一樣漸漸熄滅。結果並非如此,一點都不是這樣。」妹妹哭著說。「但是太太,」庫諾小姐回答他,「我向您保證,這是一場極為安詳的死亡。」(163)

母親是怕死的,那怕她是一個虔誠的教徒,但她很怕死。但為甚麼呢?宗教之於人的意義又是甚麼呢?波娃在這本書中沒有給出答案,但卻藉由宗教的超脫襯托出母親死亡的平凡與安詳。

在死亡面前,母親最終破除了所有的騙局,在最後一段日子裡,他重新做回了自己,直率又樂觀的自己,同時也對身邊的人保持最基本的溫柔。這樣就好了,卸下一切的包袱讓所有騙局落幕,對於母親而言,只有隻身一人站在死亡面前,所有一切都顯得如此的不顯眼,包括自已也是。也正是在這樣巨大的凝視之下,母親的死亡因此而安詳。

這場死亡讓母親自怪異的矛盾衝突之中,「誕生了一種和諧」那是一種純潔的情感,最後的母親決定為自己而活(上升到女性),儘管如此依舊保有對她人的關懷。

來自他方的、不屬於這裡的、無情的死神。這死神擁有和媽媽相同的臉孔,面帶一大道無知微笑,下顎骨顯露出來。(191)

為甚麼死神正是母親?對於波娃而言,死亡某種程度上來說是一種自我脫離與自我整合的過程。親情、友情、愛情皆無法戰勝死亡的孤寂,只有寂寞的站在死亡面前,生命的意義才會凸顯,才會發亮。

「她終究已經是風燭殘年了。」老年人的悲哀,老年人的流亡。多數老年人並不認為他們已經到了這歲數。我也是如此,關於我母親,我甚至也說過這句俗諺。從前,我無法理解,有些人失去父母或祖父母時,逝者既已年過七十了,他們如何還能真心為此哭泣?若我遇見一名五十歲的女子因喪母之痛而傷慟不已,我會認為她患了精神官能症。我們全是終將死去之人,而八十歲已經夠老了……

整本書的最後,波娃發出最後的哀歌,不斷呢喃、迂迴低語,「不要再年輕了」,試著讓自己站在死亡面前,體驗一回吧!就一回就好,讓我們深刻的體悟一回死亡,體悟一回最原始的自己,最自我的自己。

但最後,波娃還是回到了客體的死亡本身,發嘆道「不合理的暴力終究無法釋懷。」蹉跎下,彌留著繞樑的嗟嘆……


無情工商PART1:

讀Bar共學社群建構中,歡迎一同打造友善且去中心的學習社群!加入我們一起互相監督,互相學習!

新一期讀書會上線了!趕緊加入社群一起學習吧!

讀 Bar 徵文相關活動:
歡迎各位書寫下自己的思念:日日文青

無情工商PART2:

DemiHuman新項目:DemiHolim鑄造中!

關注更多區塊鏈新聞嗎?歡迎持續關注 鏈閃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