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son
Jason

怡然的對話:於己與材料與信仰 對話聯想與學習

神之旨意與人的意志

諾亞 愚公與精衛


從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到1988年長江全流域大洪水,再到2002年的非典型肺炎,從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到2010年青海玉樹地震,再到2019年四川涼山州木里縣雅礱江森林火災,從2020年新冠肺炎至今,中國人在面對災難時,不管是被汙衊、疫苗被笑、封城更是被西方指不人道。災難的中國大陸這幾年這災難的鍛鍊下,動員力更強,救援技術比西方也過之無不及,災後的遷村重建,更是有目共睹。中國的政治哲學與愈來愈值得驕傲技術,一方面保護自己的人民,救災、重建。一方面也用實力向國際社會說話。​

不管是記實的災難片或娛樂科幻片這幾年的技術也不輸給西方!用中國人的視角說好中國人的故事,是可以期待的未來!​

救災電影《峰爆》一座修建十年的隧道即將竣工之際,受全球地質變動影響,地裂、地震、山體滑坡、泥石流等一系列地質災害呼嘯而至,隧道與整個縣城危在旦夕。雖然有現代科機偵測的數據,但怎偵測到自然的無常迅速,瞬息萬變,再再考驗的不只是經驗,更難的是選擇: 以保護縣城為主是否不惜炸毀承載了十年心血的隧道。一邊是人民的生命財產,一邊是辛苦犧牲的大工程。​

其中有一段話我特別印象深:「在災難面前,西方人的傳說是諾亞方舟,我們祖先的故事是精衛填海,愚公移山。」​

闡述了西方人和中國人在災難面前的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中國人想到的是如何化解災難,西方人考慮的是如何躲避災難。​

西方諾亞方舟:諾亞依據神的囑託而建造的一艘巨大船隻,建造的目的是為了讓諾亞與他的家人,以及世界上的各種陸上生物能夠躲避一場因神懲而造的洪災,最後方舟實現了這一目的。​

由此可見,在諾亞方舟的故事裡,面對災難,西方人的態度是躲災保命,一心想著如何躲避災難,抱著一種被動等待的態度。​

愚公移山、精衛填海大家就再熟悉不過了吧,一種持之以恆、主動應對困難的態度。靠小石塊填平大海,用微弱的能力來移動大山。都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精神。​

兩種哲學無所謂的優劣好壞,應該說是不同的社會價值下,人民與政府的選擇!​

西方的神話,大多也是個人英雄的心靈鍛鍊,或取寶物或找公主;相對中國神話的英雄若不能有利人的事蹟是不足以記載的,甚至死後,還要以身體化成山川大林以護佑一方!​

當然,本片致敬是鐵道兵,負責大部分的開路架橋的工作,和平時犧牲人數最多的兵種!大概相當於台灣早期開山鑿路的榮民們。對岸仍會以拍片來致敬,反觀台灣對待一群榮民曾經的貢獻,也令人唏噓!​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