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塵
古塵

讀雨居書房主人|我把自己剖開,掏出記憶與影子,雕刻成雨季,語落成詩。【2022.04.07從Matters畢業,不再更新。留下12個月的寫作記錄之後,離開。】

別再「作者已死」,「讀者已死」才是王道

(编辑过)
首先,作者本身的身世背景關係著書寫筆觸的獨特性,每位作家都有各自獨特的成長歷程與性格想法,因而造就作家書寫時用字的習慣,語調的表現,以及關注的焦點等等都是文本建構暗藏的書寫意識。再來,作者寫作的時空背景具有影響書寫調性與方向的必然性,對於文本根源性的探索有關鍵性的認識。最終,結合以上觀察到的細節,方能對於文本的解讀有更深一層的了解與詮釋空間,這種閱讀樂趣是研究式的探索而獲得的深度理解。

  羅蘭巴特的「作者已死」鼓勵讀者開創自己閱讀的新世界,將文本當作是一扇未知的窗,閱讀成為開啟這扇窗的鑰匙,然後進入窗內建構屬於自我的新發想。這是以「讀者」展開「閱讀樂趣」為訴求的說法。實際上,這種閱讀樂趣只能從文本的文字線索中獲得一知半解的用意,而且這種用意偏向意義死板的中性詮釋,即使從閱讀中獲得對於想像空間字字飛行的樂趣,依舊只有原本樂趣一半的價值與意義。

  想要獲得全部的閱讀樂趣,就必須讓「死者復甦」,還原「作者」的用意,賦予文本字彙原先被塑造的性格,這才能真正地讓閱讀樂趣更加豐富且具有核心式的意義與價值。首先,作者本身的身世背景關係著書寫筆觸的獨特性,每位作家都有各自獨特的成長歷程與性格想法,因而造就作家書寫時用字的習慣,語調的表現,以及關注的焦點等等都是文本建構暗藏的書寫意識。再來,作者寫作的時空背景具有影響書寫調性與方向的必然性,對於文本根源性的探索有關鍵性的認識。最終,結合以上觀察到的細節,方能對於文本的解讀有更深一層的了解與詮釋空間,這種閱讀樂趣是研究式的探索而獲得的深度理解。對於讀者,這種「關注作者」的態度能夠強化閱讀的經驗與深入解析的作用,讓讀者透過對於文本根源意識的探索慢慢培養高度的閱讀涵養與自省能力。閱讀,不僅是娛樂的作用,還具備增長見識與判讀的能力,若是以「作者以死」的閱讀態度將閱讀的用意停留在只是開啟想像空間,無疑是養成讀者的惰性,讓「慣讀者」的現象不斷積累傷害創作本質的意義與價值。

  若是想要提升全體的「閱讀素養」與「高度見識」用以淘汰劣質創作,不再浮濫地出版創作書籍,讓書籍擁有真正的品質,就要重新審視人人都是作家的「多元精神」去構築出版事業「重量不重質」的經營策略,回歸以精品的意義與價值去凸顯創作與閱讀的本質存在才是王道。為何實體書店漸漸消失?為何閱讀的風氣慢慢喪失?原因就在以「讀者」取向為主要思考的出版事業的經營策略,帶動「短視近利」的社會意識的茁壯,想要透過「多元精神」去討好每一位讀者,結果就是養成「慣讀者」與「慣作者」現象,不斷拉低創作與閱讀的層次,形成集體無意識的後果,形成規訓手段的祭品。要明白一件事,知識是反擊不公不義的利器;是形成自我獨立思考意識的自省之鎚;提升成長,就能不被欺壓而反擊;削弱而萎縮,就等著被壓榨且服從。一句「作者已死」的背後真相,漣漪出來的影響就是如此之大。

  以上談論「作者已死」對於「慣讀者」的養成的看法。接下來,就必須反思「慣作者」的出現,所以我大聲宣告「讀者已死」為思考,作者不該再以「討好」的手段滿足讀者的需求,而是針對現實提出反思與檢討,或是發揚美好事物為書寫目的。總之,回歸書寫的初衷,以作者自身感受到的現實經歷而回饋想法作為軸心,讓書寫不再商業化,努力提升自我創作的品質,這才是真正的出版事業依賴的王道。改變讀者的惰性,領導讀者素質提升的力量,在社會出現不公不義的對待時,群體才有遭遇阻礙而奮力前行的勇氣與實力。創作,必須要有這樣的主導精神才能改變集體無意識與群體規訓的結果,讓獨立思考的精神重新凝聚在閱讀者的靈魂內,提升集體的成長品質,才能成為抵抗惡勢力的真正反擊之源。

  因此,別小看了實體書店消失背後隱藏的恐怖原因與影響,也別小看了「作者已死」一句話帶來的後果與效應,更別看輕了「讀者已死」的重要性與發展。不讓「慣作者」與「慣讀者」傷害書籍出版的觀念擴散,這才是找回人文精神與文化的重要態度與思考。改變世界,就從自身小小的謹慎開始,不需要背後有多少豐富的資源支撐,也不需要付出多慘烈的行動,只要一個信念的實踐,世界的改變就從這一秒開始變化。

2021.07.29 初稿 讀雨居書房
2021.07.29 首發 方格子
2021.12.29 分享 Matters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