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塵
古塵

讀雨居書房主人|我把自己剖開,掏出記憶與影子,雕刻成雨季,語落成詩。【2022.04.07從Matters畢業,不再更新。留下12個月的寫作記錄之後,離開。】

電影評析:從《薄荷糖》的「反向敘事」看人性轉變的細節

韓國電影《薄荷糖》發行於1999年,內容以反向敘事(倒敘)的詮釋引起廣大關注,並且倒帶的時間點(電影分段標題)與情節恰好與韓國的特殊歷史變革事件相關,因此吸引各路電影評析者的注意與好評。
薄荷糖電影海報(照片來源:Friday影音)

中文名稱:《薄荷糖》
英文名稱:
《Peppermint Candy》
上映時間:
1999年
國家名稱:
韓國
類型:
劇情
導演:
李滄東
編劇:
李滄東
演員:
薛耿求 / 文素利

前言

  韓國電影《薄荷糖》發行於1999年,內容以反向敘事(倒敘)的詮釋引起廣大關注,並且倒帶的時間點(電影分段標題)與情節恰好與韓國的特殊歷史變革事件相關,因此吸引各路電影評析者的注意與好評。

  導演李滄東自編自導,對於現實人生有相當細膩的體悟,並且運用獨特的表現手法,完美將創作意識呈現在電影畫面之中,引領觀眾深思與自省。這是一部展現人生醒悟與諷刺的作品,同時也是暗喻歷史創傷的藝術反映。

  《薄荷糖》是李滄東「綠色三部曲」中的第二部。第一部是1997年《綠魚》,第三部是2002年《綠洲》。關於得獎紀錄,《薄荷糖》拿下2000年有「南韓奧斯卡」之稱的「大鐘獎」中的最佳影片、導演、劇本、女配角、新人五項大獎。另外,《薄荷糖》也是第53屆法國坎城影展「導演雙週」的入選影片。

敘事結構:反向敘事(倒敘)

  《薄荷糖》最特別也最受人注目的就是反向敘事(倒敘)的敘事結構。時間橫跨1978年秋天,至1999年春天,透過男主角金永浩(薛耿求飾演)的人生經歷,從絕望開始,反向陳述其生活轉變的過程和心境變化。其中,女主角尹順任(文素利飾演)雖然戲份不重,卻扮演著關鍵的轉折。

  在反向敘事(倒敘)的安排上,由導演區分的時間點,大致可以分成三個時期(內含三個轉變的關鍵),以順敘排列:

  • 第一期:年輕的金永浩帶著攝影理想與憧憬在佳麗蜂區工廠做事→之後當兵誤殺女學生後內心留下難以抹滅的陰影→暗自深埋日後本質轉變的不定時炸彈。
  • 第二期:金永浩放棄攝影師的夢想,轉而任職警察→期間遭受長官煽動而迫不得已做出虐待嫌疑犯的行為,導致身心丕變,開始有了墮落的言行→甚至藉此遠離純真的初戀的追求。(自我懲罰)
  • 第三期:金永浩離開警察的職業,轉而從商→卻又面臨了詐騙與借高利貸而破產逃亡,加上再遇見初戀尹順任重病的情狀→充滿絕望與懊悔,一步步走向自我毀滅的結局。

  其中,可以細微發現,其實金永浩的善良始終存在,可是面對一次又一次的現實打擊,他進行了無意識的自我懲罰,雖然想要重返初戀的身邊,卻是受困於自身的罪與惡之中。這一切都來自太過善良的懦弱態度,所以,可以見到金永浩一直在做與性格相反的事業,不肯再度面對自己的初衷——攝影。

  因此,初戀情人尹順任的「相機」和「薄荷糖」的意象,就成為對比金永浩一生的原點。其實,他最後不用選擇極端,只要還有自省的心思,就還有機會。可是,他卻是想要回到過去再來一次,若是心態不變,無論回到過去幾次,結局都是相同的軌跡與輪迴。

電影意識的省思:人生轉變不由人?或是,操之在己?

  導演李滄東,想要在這部電影作品中表達什麼樣的人生觀呢?藉由金永浩的人生步伐倒帶觀看,可以發現,導演有意論述「命運不由人」的諷刺或省思。如同《薄荷糖》在特別時期的轉換時刻,會利用鐵道行進「倒帶」的意象中形成暗示,象徵命運的軌跡是單線道,而你正在前往過去的路上,其實,關鍵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決定未來的走向。

  值得注意的是,金永浩的性格是軟弱且遲鈍,從兩件事可以看出:一是當兵執行任務時腿部中彈也不知情,直喊鞋子進水,後來脫下鞋子才驚覺是血水。二是中彈當下遇到女學生之時,因為慌張失措而誤殺女學生的表現可以看出。如此性格,也是造就後續人格本質發生變化的關鍵成分。

  假設,金永浩再回到過去,同樣的性格只會迎來相同的路徑與結果。不過,金永浩最後呼喊的心聲,相信也是大多數觀眾可能曾經思考過的經歷。只是,沒有自省,無論回到過去幾次都是枉費。若是懂得自省,只要活著就還有機會解決,並且開創新的未來。唯有從根本的本質產生變化,才有可能扭轉命運。

我覺得印象最深刻的:演員薛耿求的哭戲演技

  薛耿求的演技十分精湛,其中兩場流淚的戲,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第一場哭戲是金永浩到醫院探望重病的尹順任,拿出裝著薄荷糖的玻璃罐(象徵兩人情誼的連繫)訴說過往,此時,金永浩的表情從訝異到不忍,其心態變化完美詮釋「悲從中來」的心境。薛耿求內斂的演技,從這場掉淚的細節可以看得透徹,如果不是將劇本故事深埋在心中,是很難發揮出如此令人深刻的情感。同時,這場哭戲也讓觀眾理解金永浩的內心世界並非完全失去原本良善的個性,只是被置於現實環境的囚籠中,喪失了自己的美好本質,再也找不回來。

  另一場哭戲,是電影最後回到敘事最初的開端,參加工廠「佳麗蜂友會」的年輕金永浩,害羞靦腆,喜歡拍照與花,最後躺在石頭地仰望天空而哀傷掉淚。這一幕不符合現實常理,卻很適合在電影的倒敘結構中成為「首尾呼應」的結束。不禁讓人深深省思,若是當初能夠多些注意,是否未來就能改變。金永浩最初與最後的眼淚,已經說明了導演李滄東的想法。  

結語

  這部電影利用了反向敘事(倒敘)的表現方式,先展現結局,再一步步揭開邁向結局的轉變過程,最後回到最初的面貌,不僅導引觀眾省思,更有著人生需要步步謹慎的警惕效果。

  我覺得,如果你正在前往未來的路上,那就趕緊自省,也許,改變的機會就在省思的這一刻發生轉機。我想,只要還活著,明白自省的意義就能導正自己的步伐,走向幸福的大道。無論最後結果如何,只要省思就能看見希望的光芒在前方指引自己,踏出光明正大的步伐繼續走下去。至於,能不能到達終點已經不那麼重要,而是過程是否持正而行。

2021.12.02/初稿,讀雨居
2021.12.03/首發,方格子

2021.12.06/修稿,馬特市(修正三個時期的→轉折符號位置)
2021.12.06/分享,馬特市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