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塵
古塵

讀雨居書房主人|我把自己剖開,掏出記憶與影子,雕刻成雨季,語落成詩。【2022.04.07從Matters畢業,不再更新。留下12個月的寫作記錄之後,離開。】

影視評論|「良知」是《延遲的正義》最後的防線

韓國電視劇《延遲的正義》是「以小博大」的經典之作,由貧窮的前公設律師朴泰龍與前記者朴森洙聯手揭發司法不公不義的冤獄事件,讓「真相」反擊權力者濫用權力與營私舞弊的群體行為,替社會弱勢族群發聲並討回公道。值得注意的是《延遲的正義》改編自記者朴尚奎與律師朴俊英共同執筆的小說,乃是源於真實事件的編寫,因此在細節鋪陳上有著十分深刻的描繪。筆者將分別從「記者」、「律師」與「司法」三方面探討社會正義的一場思辨。

中文名稱:《延遲的正義》
原文名稱:《지연된 정의》
上映時間:2020年
國家名稱:韓國
導演:郭政煥
編劇:朴尚奎
演員:鄭雨盛 / 權相佑 / 裴晟佑 / 金珠賢

  韓國電視劇《延遲的正義》是「以小博大」的經典之作,由貧窮的前公設律師朴泰龍與前記者朴森洙聯手揭發司法不公不義的冤獄事件,讓「真相」反擊權力者濫用權力與營私舞弊的群體行為,替社會弱勢族群發聲並討回公道。值得注意的是《延遲的正義》改編自記者朴尚奎與律師朴俊英共同執筆的小說,乃是源於真實事件的編寫,因此在細節的鋪陳上有著十分深刻的描繪。筆者將分別從「記者」、「律師」與「司法」三方面探討社會正義的一場思辨。

記者:媒體正義,在於公正客觀不偏私的報導真實

  從記者的角度來說,報導是具有「兌現性」的對價關係,利用「獨家性」挖掘社會案件不為人知的一面,除了吸引關注製造名聲外,還可藉以獲取廣告利益。然而,記者所在的媒體,必須具有公正的概念,與客觀報導真實的技術,才能夠在「正義」的名義下成為社會大眾的雙眼,審視社會現象裡的不公不義。

  尤其,「監督」政府的職責,更是新聞媒體展現最具價值意義的項目,以「公信力」成為社會大眾依賴的判斷,應是具備不偏私的公民利器,用以糾正貪贓枉法之責。可是,在實質的經濟利益高於道德意識的時候,新聞媒體就成為可以被收買的對象,能為徇私的工具,成為枉法的同路人,成為操控人民的手段,成為製造社會敵對意識與服從意識的教鞭。因此,記者,必須要有「同理心」,站在與人民同一陣線,才能讓報導成為真正的歷史記錄,而不是造假的偽史。

  在《延遲的正義》裡律師朴泰龍說過一段話:「刑警抓到犯人,律師為委屈的人辯護,記者報導真實,有人在阻止做這些該做的事啊!」試想,人民的雙眼被蒙蔽之時,還有什麼機會能夠去糾正這些錯誤與罪惡?當社會每個角落都被培養成只能聽見獨裁的聲音之時,我們又該如何解救自己?所以,新聞媒體不能被操控,必須獨立行使監督之權,以「良知」作為正義最後的防線,成為人民反擊社會不公不義現象的力量與支撐。

律師:良心、憐憫,我們連這些都失去的話,你不覺得很悲傷嗎?

  引用《延遲的正義》裡律師朴泰龍說的一段話作為開頭:「真的很壞的那些人,連自己做了什麼事都不知道,所以才不把事情當一回事,我不希望自己的笑容,也被他們這種人奪走。」善與惡的判斷不被當作一回事,冤枉的人生也不被當作一回事,真相在權力面前,在私慾面前,在龐大利益面前,在國家名義面前,不被當作一回事,這就是《延遲的正義》最令人痛心的暗示。如果內心還有是非公義的判斷,就能有良知,能夠真心微笑,就像律師朴泰龍所說:「有些東西是用眼睛看不到的好東西。」為了這個「好東西」,值得用一生去護衛其存在——這就是「良知」。

  我喜歡劇中律師朴泰龍表現出的單純與天真,這種純粹的傻氣能夠鼓舞人心,能夠讓觀眾在現實痛苦中找回一點自尊心與期望。這是戲劇能夠賦予人民的效用,不僅僅是娛樂的作用而已,而是可以激發人民內心那僅存的小小的願望的實踐。所以戲劇不用太過真實,要真實就乾脆去看紀錄片,戲劇將現實暗藏的內心戲揭發出來,讓人體悟與自省,這才是戲劇發揮真正意義與價值的作用所在。筆者非常愛用「意義」與「價值」這兩個詞彙,因為太多太多被遺忘的存在,都因這兩個關鍵的詞彙不被看重的結果。所以《延遲的正義》的律師角色賦予人民真實的反映,產生的效果在「將來」,當未來有一天,人民也要面對相似的環境與事件時,不要忘記,這部戲劇就是人民要努力爭取「良知」的存在。

司法:做錯了,就要承認,因為「法」的核心是「人」

  關於司法的良知,首先要明白「法」的主軸核心在於「人」,不在「利益」身上,所有的法都以「人」為依歸的思考,這是最為本質的信念。回過頭來看《延遲的正義》,發現能夠在政府機關做事,肯定是社會的菁英分子,是屬於高階教育培養的人才集中地,這些人往往是心高氣傲的,不服輸也不見得吃過苦,卻是在不斷地鬥爭中爬上一層再一層的位置。所以,這類人士是不會輕易認錯或屈服的。因此,「遮掩」變成慣用的手段,「相賊」變成上下一心的共識。

  由「人」轉變為「利益」為考量的司法(私法)現象,不僅造成冤獄的產生,還讓抹去糾正扭轉的機會,讓「將錯就錯」成為司法的「潛規則」。一個無辜之人,平白遭受冤枉的對待,國家無法還以清白,更要冤罪之人打落牙齒和血吞,原因就在真相會使得結果「動搖國本」,所以,犧牲一人換取國家和樂,就是「私法正義」堂而皇之的理由。事實上,正好相反,正是由於犧牲的是「人」,所以國家之本已蕩然無存。國家之「真」、「善」、「美」才是立根之基石,全都為了「人」這顆種子得以發芽茁壯而枝繁葉茂。若是連「人」都保不了正義的實踐,國家何來「良知」之說。本末倒置的歪理居然還成為暗自奉行的準則,實在是天大的笑話。因此,《延遲的正義》對抗的就是這樣的思想體制,腐化國家意識的怪物們——無知政客的嘴臉。

結語

  試看現今的社會,新聞媒體的報導處處彰顯帶有風向的用詞,記者無所不用其極地製造標題誇飾亂象,已是大辣辣地告訴人民新聞媒體已經成為私我營利的工具,人民除了服從的聲音之外,就連反對的聲音都是安排好的橋段,人民正式成為無意識的機械腦袋,成為民主獨裁體制下的愚民,活在意識自由的監獄裡,規訓成政治信仰的守護者,成為隨時可犧牲奉獻的祭品,人生有如活在騙局裡。即使有良知的聲音在大聲呼喊,召喚救援的力量,能喚醒多少人心的覺悟?當國家開始有了雙重標準,而且不怕讓人知道有雙重標準,並且還在你面前實踐雙重標準的力量,而你卻無反抗的能力之時,你還能覺得自己是有獨立意識的人嗎?當被人踐踏民主與自尊之時,當是非判斷交由風向而非證據之時,你會發覺自我其實活在牢籠裡嗎?戲劇給了我們美好的未來與理想,但是現實往往是殘酷的,唯有現實的亡滅讓真相重現,才會驚覺原來騙局如此惡毒,只是,或許一切都來不及「校正回歸」了。

  雖然筆者著重檢討「記者」、「律師」、「司法」三方面,但是冤罪的主角也有相當的責任,為何無法堅守「正義」,為何對於「是非」無人比自己更明白的情狀下認罪,被壓迫被傷害被折磨就是放棄自我的理由,就是向惡勢力低頭的藉口,是無法戰勝恐懼的膽怯壓力,那麼,冤枉的痛苦與卑屈為何有勇氣承擔呢?「放棄」良知很容易,「堅持」公義要付出的代價即使是陪葬無數人也要完成的,沒有這種覺悟,正義很快就會落敗。即使明知不會贏,也要戰下去的決心,才是真正「良知」的體現。

題外話

  我喜歡在《延遲的正義》裡記者朴森洙說過的一段話:「不要把人生看得太複雜了,不要離請你吃牛肉的人太近,而是要離請你吃鯖魚的人近一些。通常請你吃牛肉的人,都是對你有所圖的人,世界上哪有免費的事情,但如果是請你吃鯖魚的人,那就是那個人付出的心意。」要知道,利益不會平白無辜的降臨,肯定有值得的目的才會有所行動,往往以「貪」為信念之人,只會用錢滾錢利滾利的手段牟取暴富的方式,因為這樣最簡單有效。所以,會用不值錢的東西交朋友,那才能夠見到真心的所在。或許,這也是最簡單的判斷。

  對於畫面中特地置入商品原是無可厚非,但是不要讓演員特意強調商品的存在,這種行為的廣告置入性行銷實在很沒有水準,瞬間讓戲劇變得毫無格調,顯示的是電視台的弊端,看重的不是戲劇本身的素質,而是廣告效益帶來的價值。一個畫面,讓韓國的戲劇正義變成笑話——反省他人,卻不懂省思自己。這也成為社會意識喪失良知最真實也最實際的案例。另外,突然更換角色也太過突兀了,雖然裴晟佑因為參加聚會後酒駕的行為造成觀感不佳,但是突然換成鄭雨盛也差太多了吧(外貌)!不過,兩位都是演技派的好手,銜接人物的態度沒有失去味道,並且還各自演出了專屬的個性,兩位真不愧是優質的演員。

  最後,筆者忍不住要說一句:「金珠賢真是可愛極了!」

電視劇片段

2021.07.12/初稿,讀雨居
2021.07.12/首發,方格子
2021.11.24/分享,馬特市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