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塵
古塵

讀雨居書房主人|我把自己剖開,掏出記憶與影子,雕刻成雨季,語落成詩。【2022.04.07從Matters畢業,不再更新。留下12個月的寫作記錄之後,離開。】

散文詩二首:〈痛,萌生在想像的根處──關於存在、患病與死亡〉、〈D調的截句──黑鍵的秘密〉

是的,「真理」就是鑲嵌在人與人之間的畫框,看看那雙凝視的眼神,線條是恐懼的,色調是混濁的,形狀是渴求理解,這是作者?還是讀者?誰能逃離精神病患的標籤?

〈痛,萌生在想像的根處──關於存在、患病與死亡〉

看著傑利訶畫的《患妒嫉偏執狂的女精神病患》,感覺時間像是一頭貪婪的獸,蟄伏在光與影交纏的字裡行間,等著讀者一步步沉迷,在措手不及的瞬間,用利牙狠狠刺入記憶的色彩,那種感覺有如冰冷的悲傷慢慢敘事著,直到褪色,與死亡同墓。

是的,「真理」就是鑲嵌在人與人之間的畫框,看看那雙凝視的眼神,線條是恐懼的,色調是混濁的,形狀是渴求理解,這是作者?還是讀者?誰能逃離精神病患的標籤?

我站在大街上,無數的我鑲嵌在畫框裡,而我成為你的一部份,與他擦身而過,誰才是存在者?或許只有□(畫框的意象符號)能夠明白。然而,痛,已經萌生在想像的根處。

註:傑利訶為法國畫家,全名西奧多‧傑利訶(1791-1824),《患妒嫉偏執狂的女精神病患》為1822-1823年間的作品。


〈D調的截句──黑鍵的秘密〉

生活必須D調,以小提琴的音色來說,正適合用來赤裸與對話。

如果,你看到克利的《難忘的構圖》,就會發現「霧」與「平衡」的關係很「曖昧」。就像是鋼琴的黑鍵,平衡了音色的呼吸,在五線譜上製造霧氣,留下曖昧的夢囈。這就是生活的藝術,就是D調的「負荷力」。

至於赤裸與對話,不妨用馬列維基的《黑方格》觀看吶喊,你會察覺刷牙和洗澡都是屬於哲學的命題。再想想,電視機裡的新聞與談話性節目,跟黑膠唱盤的原理相似,在命運的軌道上,針鋒相對,激盪出富有生命力的音符,赤裸在音階上跳上跳下,這是對話,也是獨白。

秘密,不過是一種截句,看過王家衛《2046》中木村拓哉的那一滴滑過右側臉龐的眼淚的人,都明白。

備註:

1.克利,瑞士畫家,全名保羅‧克利(1879-1940)。《難忘的構圖》為1927年的作品。

2.馬列維基,俄羅斯至上主義創始人,全名卡濟米爾‧謝維里諾維奇‧馬列維基(1878-1935),《黑方格》的真正創作時間應是1923-1929年間的作品。

3.王家衛(1958-),香港導演,《2046》是2004年上映的電影作品。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