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塵
古塵

讀雨居書房主人|我把自己剖開,掏出記憶與影子,雕刻成雨季,語落成詩。【2022.04.07從Matters畢業,不再更新。留下12個月的寫作記錄之後,離開。】

雜記散文:落幕

從資料夾裡找到一篇2014年書寫的文章,這一年應是我碩士班二年級的時候。當時,我很敬重的一位資深教授退休,給了我許多感慨,亦師亦友的情誼,一起為教育付出一點心力。一個人在校園內自費自辦雜誌,卻是少有人響應,更多的是引來嘲笑與謾罵。最後,雜誌在2014年劃下句點,最後還有一期未能出版,因為我的健康與精神已經超過負荷。寫作的背景是這樣的情況。以此為記。

人的一生,能有多少機會讓生命的意義變得不一樣?從出生到死去之前,每一分鐘的生活究竟對我們來說是如何的存在?活著,就是為了實踐一種態度;態度,就是屬於自我人格的價值。

我在將近三十歲的年紀上大學,完成大學學業後繼續攻讀研究所,共計已快要六年的時間。這六年來我內心的感想很複雜也很單純,複雜的是自己多事的性格與軟心腸,每每將自己困鎖在這樣的情緒起伏中,生氣、難過、悲傷、不忍、嘆息,卻都不是為了自己。就好像明明心底早就寫好答案,卻是處處懷疑自己是否真的打算交卷,這樣的欺騙自己;然而,被欺騙的時候更多,在我面前偽裝、隱藏的人也見過不少;我不懂,我真的難以理解。

我對自己的要求高,對別人的要求也高,因為我希望能找到一起努力的對象,如同當初李老師信任我那般,態度對了,即使甚麼都不會,我也願意全心全意把我所會所知的傳承,不只是做事的方式,更看重的是做事的態度。還有甚麼會比態度更加的珍貴,有甚麼能比恆久的保持對事不對人的態度更重要。如果你要做的事是有意義與價值的,那麼無論是誰都無法阻擋在面前。

沒有甚麼事情是不變的,時間是最折磨人的哲學問題,所有興衰都在此輪迴,沒有人能阻止。但是,唯一的例外,就是我們人類,可以選擇變與不變。不變是因為相信或執著,變是因為厭倦或不在乎。或許現在的風氣就是這樣不斷地變化,因為我們早已失去對事物的在乎,所以懶散與漠視,肯努力的人就甚麼事都積極去處理,連話都沒空說,生活像是互相攪動的齒輪,推著遠方的目標前進。這樣的人應該受保護,因為稀少的可憐。而懶散的人等待原地,看著別人付出,享用他人的成果,說一嘴的辛苦,而我們生活周遭充斥這樣的大人物,望眼望去,比空氣粒子還要會繁殖。

想要成功很簡單,肯做很付出就會有經驗與機會,肯努力肯學習就會有所成長。在這裡高傲,去到社會卻連他人的影子都跟不上,驕傲嗎?愛因斯坦隨時都在考驗自己,思考更多的未來,他的成就不在展現多聰明,而是堅持不懈的努力與主動實踐的毅力。話說,所謂的物以類聚,是有道理的,聚集的風氣帶動裏頭每個人的判斷原則與價值呈現,可惜這世界鮮少有相互成長的風氣聚集,因為玩樂永遠是生活必需品,而理想不過是說嘴的附屬品。大多如此。

責任,是永遠扛在肩頭的,是永恆的負擔,從裏頭找尋快樂是我目前要做到的目標。多年來看到太多令人心寒的畫面,難免灰心與喪志,但是總有一個人或聲音能激勵我不要放棄、要繼續向前邁進,我很慶幸自己有過這樣的陪伴,只是不在身旁難免落寞。巧言令色之途總能聚集人群的響應,而扎根的教育卻少有人認同與付出,或許這才是社會無可救藥的真正病因。

完成一項使命,做的實在不好,我對自己打上52分,很痛心,卻無法避免。落幕之後,又是另外一場開幕式的啟端,我期望自己能做得更好,希望我能讓自己真正值得他人稱讚。一輩子的學習,就是一輩子的態度。

附註:累壞了,卻也表示我現在不過就這樣而已。真令人生氣與不甘心。我要更好,也要更快樂。不想再去在乎那些自我放棄的人事物,那些自甘墮落與成群為伍的人們,就這樣從我的生命中離去吧,我眼裡沒有那些連格調都稱不上的「東西」。遲早我會有自己的團隊,朝世界前進,這是我存在的意義。我要快樂,找到對的人,做值得的事。

我自己編輯、出版的雜誌

《文學四季‧夏季號》雜誌電子版(電子書連結)
網址:https://issuu.com/jackyy77/docs/201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_
(不知道連結有沒有用,若沒用就需要複製網址,開啟網頁)
謝謝。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