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risChen
IrisChen

愛書人/曬書娘。【另類讀書筆記】不算書評,是分享我和愛書們約會的點點滴滴。 支持連結:https://liker.land/iriscanada/civic

【我們在Matters寫字】走過2019|不再沈默

Lunarfest 的小豬英雄出任務,幫助臺灣文化節募款。

因為答應@fide 交一篇《#走過2019》的文章共襄盛舉,把Google日曆打開掃了一遍,又上臉書查看自己寫過的分享和評論,發現今年工作生活變數極多,身心靈上的挑戰也不少。資料豐富,下筆時卻碰到困難,這麼多零碎又各色各樣的珠子要怎麼串成一條項鍊?還是做成手環就好?寫到第五稿後放棄,決定把資料整理好、想法沈澱之後再各自單獨成文。這兒就用簡單的幼稚園看圖說話方式 (show and tell)分享。


The Vancouver Board of Trade event: 2019 Trust Barometer

Trust in crisis, 終於有說不的勇氣

信任危機是一切崩壞的開始。沒有信任,就無法合作。過去兩年鏈圈幣圈刮起怪風,大起大落一團混亂,群雄並起中夾雜著牛鬼蛇神,客戶之一的經營重心也被帶歪,因此年初意志堅定的從區塊鏈大拜拜相關專案中脫身,預算不足但還算靠譜的客戶立刻轉介給合適的團隊,價值觀差距太大的準客戶直接拒絕,很有自覺的把時間和主動權拿回來。跪著賺錢有礙身心健康,無欲則剛,有底線有原則才能贏得尊重。


搭錯車

搭錯車

團隊公關太用力也太給力,幾個月的辛苦傳宣收效宏大,戲院坐得滿滿的,很多觀眾看得痛哭流涕,感動萬分,但是中場收到朋友的抱怨簡訊就知道自己是「搭錯車」了。都怪自己期望值太高;人家就是來聽丁噹和王柏森唱歌的,誰讓你拿百老匯歌舞劇那套尺度來衡量啊?!(寫了幾百字的觀後感吐槽,最後還是忍住沒發表;做公關傳宣的不能自打嘴巴,就只能憋到內傷。😜)


《彼時此刻》海報

UBC 沸思劇社新劇《彼時此刻》

去年有幸和這群年輕人一起上課,在這群可愛的小朋友身上看到中國未來的希望,以及華人社區理性對話、和平相處的可能,因此不惜調動資源大力支持。他們用母語說自己的故事,從預演開始就場場爆滿還加座。觀眾從8歲到80歲,Talk Back 時反應熱烈,也提供了很多建議和分享感受,氛圍特佳!

過去的經歷造就今日的個人,今日的決定書寫未來。在說故事的同時,和自己的過去和解,未來的路會走得更順暢。

Emi Jingu @Vancouver Fashion Week

創造力才是王道

溫哥華時裝週一向是初露鋒芒的設計師的展示舞台,各類奇裝異服比的是創意。雖然有些作品並不成熟,但往往也有意外之喜。某個朋友甚至開玩笑說,還提供了舞台給一些自身條件不足,也無法進入模特兒專業的人一個上T台圓夢的機會。因為時間無法配合把媒體專案轉介給另一個團隊執行,只擔任顧問的角色。印象最深刻的作品,是臺灣設計師陳品瑜的《斯文敗類》(Pin Yu Chen, “Decent Piece of Shit”.),另一則是以氣球為創作材料的日本設計師 Emi Jingu。

陳品瑜《斯文敗類》@Vancouver FashionWeek

四月中旬回臺灣待了幾個禮拜,去了台南的臺灣文學館,看了《逆旅1949特展》和臺灣文學互動展覽,還看了《我們的青春,在臺灣》。在中山地下書街發現獨立出版聯盟的專櫃,走訪了數個獨立書店,見了幾位出色的出版人,扛了一堆書回溫哥華,卻沒想到,下半年所有的計畫就因此完全改變。

臺灣文學館




讀獨@Word Vancouver

歷史的述說,折射的是現實的影子。

回到溫哥華時已是初夏,紀念六四三十週年的活動陸續展開,香港抗爭也進入白熱化,讀著臺灣帶回來的書,每天在媒體上看著、恐懼著歷史即將重演,非常沮喪。

帶回來的書中,有不少歷史相關著作。在臺灣戒嚴時期成長的我輩中人,學的臺灣歷史和中國近代史大半由外省口音濃重的老教授喃喃自語隨便打發掉了。讀著這些解禁後出版的書籍,才發現原來我什麼都不知道,需要重新補課;讀過解密檔案,才瞭解國共兩黨掌舵者的言行真是表兄弟;那才是「兩岸一家親」的真實寫照吧!?

青少年期讀王鼎鈞的「人生三書」好勵志,覺得他樂觀又積極。現在讀他的《文學江湖》,才知道充滿正能量的書後竟是如此沈重悲苦的靈魂,在白色恐怖的輾壓監視下掙扎求生。

十年前,我曾經也是「中國經濟起飛後就會走向民主」幻想的擁護者,覺得「中華邦聯」也沒什麼不好。歷史告訴我,我錯了。臺灣的地方選舉和總統大選引起的議題,已經證明政治經濟無法分開。今年香港的狀況,溫哥華華裔社區內一部份人的意識形態,媒體的自我審查,更是讓我覺得價值觀上的巨大鴻溝無法跨越。


中國人的人權和自由,必須由中國人自己來爭取。

看了《天安門》紀錄片和《我們的青春在臺灣》,感想是從六四到太陽花學運,抗爭容易,衝撞體制很刺激,但是學生運動組織也是一個「小政府」,權力遊戲的規則和挑戰更生澀簡單粗暴。「民主是很麻煩的」,對心智還在發展,價值觀仍在成型的孩子們,民主不只是麻煩,過程還很殘酷。面對突如其來握在手中的權力和明星光環,像個拿到了新玩具的孩子,對於複雜的機制和玩法茫然也沒耐心,很容易就把它搞砸了。看了很心疼。

但是過去幾個月香港的學生和居民展現的勇氣和組織行動力令人刮目相看。沒有組織沒有領袖卻能善用科技彼此溝通支援,成就一個又一個引起世界關注的行動。社會運動和改革是一步步慢慢累積的,沒有捷徑,沒有奇蹟。冀望一位領袖或政治明星拯救人民於水火,只會失望。理想,從自身的信念出發,改革,從身處的社區開始。

一直問自己能做些什麼?因此,我把計畫中的專案挪後,也獲得團隊諒解和支持,在臺灣文化節創設了讀獨書店

冥冥中自有天意,很喜歡的兩本書的作者,一位時間正好能配合臺灣文化節,另一位已經答應溫哥華作者節的邀請,10月份會來到溫哥華。機緣巧合,一些沒想過或不敢想的可能性以及夥伴關係,慢慢出現,也因此提早把讀獨書店從文化節向社區延伸。細節以後再專文分享。


9月底很幸運的搶到票去見我的女神,Margaret Atwood。女神風采依舊,尖銳但不尖刻。新書更是精彩。

10月時參與聯邦大選工作,很高興看到四周的年輕人在我的感召(嘮叨)之下都去投票了。

我只想說,沒有年輕人的熱血無畏,社會不會改變,不會往前走。在享受鮮血灌溉出來的果實時,我們能不能不要犬儒的說那群年輕人太傻太天真?

沒有經過戰爭,既得利益的這一代,能做的是不要成為貪婪的老賊,而是成為沃土和養分,支持年輕人去創造更美好的社會。我期許自己至少要做到這一點。


2019年注意力經濟守則:不再花時間看「內容農奴」的作品。

我真的是累了!真實(facts)並不等於真相(truth)。對透過媒體報導就能瞭解事情的真相,已經沒有任何期望值。

引用三段最能引起我共鳴的句子:

「當資訊有限,真理跟謬誤交手時不會失敗,因為所有人會幫忙檢驗。但那樣的時代已經離我們遠去。在資訊過剩的時代,真理跟謬誤交手不一定會失敗;但謬誤充斥媒體,真理連交手的機會都沒有。
沒有真理就沒有民主。民主的假設是人民有充分的資訊,能做判斷。若人民被誤導,民主就只是衝動的集結罷了。」-科技導讀

因此要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


「拙劣的謊言本身的目的不是要讓受眾相信謊言是真實,而是一種權力展示。我就是要在你面前說出荒謬的東西,你沒有勇氣去指正,這就證明瞭我的權力之存在。」- @擦 Matters

因此不能沈默。


“The struggle of man against power is the struggle of memory against forgetting.” - Milan Kundera.
人與極權的抗爭,就是記憶和遺忘的拔河。-米蘭·昆德拉

因此要努力讀書,要繼續書寫,絕對不能遺忘。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