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膜
虹膜

Curious sloth

[讀書筆記] 我們不一定永遠是對的 La tolérance et l’empathie

(编辑过)

分享兩本疫情時代閱讀的書,以及與近期生活連結的]所思所想。

《寬容──改變世界的五堂課》(陳太乙譯,聯合文學出版;原文 La tolérance expliquée à tous,作者羅傑─坡爾.德洛瓦 Roger-Pol Droit)


保羅.裘唐諾 (Paolo Giordano) 寫的《傳染病時代的我們 — 新冠肺炎帶給我們的危機與轉變》(林師祺譯,愛米粒出版,2020 年 6月;原文於 2020 年 3 月出版。)

想分享這兩本書,因為書中許多句子恰恰呼應最近台灣的疫情狀況:由於確診者人數上升與足跡擴大,出現本土病例與群聚感染,導致了限桃令和取消台北國際書展的呼聲,以及一些相關論戰。

古老的二選一難題:要「寬容」還是「自由」?

先不討論取消了台北國際書展,同樣辦在世貿的電玩展為什麼還可以繼續舉行,或者住桃園和在桃園工作的人過年要不要回娘家。我認為在疫情時代,無論立場,無論信仰,無論辦不辦書展,是否參加活動,無論是否往來桃園,是否確診,過年要不要回家要不要拜年……所有人的生活早已與疫情密不可分,沒有人能脫離疫情壟罩的世界。(除非能夠滿足於繭居在家,而且確保自給自足衣食無虞,連家人、熊貓、Ubereats 都不用。) 思考自己該用什麼樣的態度、什麼做法來面對疫情,是所有人的課題。「沒有人是局外人」(口號借我用一下)

摘錄一些書中的句子:

寬容,就是時時刻刻想著我們不是世界唯一的族群,我們不一定永遠是對的。
在疫情擴散的期間,我們所作所為,或不作不為,都不只影響到自己。即使疫情結束,我希望大家永遠別忘記這個教訓。

看到 這篇文章 才知道原來有人的隔離是這樣做的,感到驚嚇!

心存僥倖與鄉愿可能會導致你我與最親近的人陷入危機,更可能向外擴散害到別人,然後讓更多人因此焦慮、害怕,導致整個社會陷入恐慌。

等待不可能發生的事情,甚至只是發生機率極低,只會讓我們一次又一次的失望。面對這麼大規模的危機,一廂情願的問題,不僅是發現到頭來一場空,還會導致我們越來越焦慮、害怕。

在疫苗還無法普及施打之前,時時刻刻做好一切該做的防護,大家就可以在最大的範圍內盡量過著接近平常的生活。能夠維持目前生活、爭吵著要不要舉辦某些活動的我們,其實非常幸運。

如何兼顧防疫、工作、人情,保有雙向的同理心非常重要。為什麼說「雙向」,是因為扣除掉過激的言論,無論是希望停辦書展還是希望照常舉行,都有令人理解的理由。若是如期舉辦,萬一有人逛書展後確診,社會上一定大肆撻伐堅持辦理的相關人員與部會組織;決定停辦,那麼投入了許多心血與時間準備的所有人 (不只是出版從業人員、設計與創作者) ,除了成本的損失,更多的是原本熱情準備的目標突然化為烏有的那種失落與難過。

如果我們將自己想做的某些事情放在防疫之前 (不喜歡戴口罩呼吸不順暢的感覺、討厭說話讓別人聽不清楚而必須大聲重複、在隔離時出去放風一下、想當商店開幕時第一批購買的流行尖端人物……) 那麼想像一下如果有確診的人這麼做,又他在你身邊脫下口罩咳嗽打噴嚏+講電話一個小時,你的感覺如何?如果這個成為防疫破口的人是別人,你會不會生氣?

如果你認為應該百分之百防堵這些人,最好限桃令禁桃令桃園封城吧,那麼想像一下如果你接觸過確診者被匡列居家隔離,或者去過被公布的地點,無論採檢是陰性或陽性,所有人都因此排擠你。這時候,你會不會希望大家對你多一些同理心?

試著體會旁人的恐懼,試著設想他人的努力,問自己:我也同樣為了維持台灣能夠如常生活而努力防疫嗎?

沒有人喜歡被孤立。儘管我們知道自我隔離只是暫時,也無法完全平撫那種痛苦。我們亟需與人相處,如果對方是我們重視的人,彼此的距離更不能超過一公尺。這就像呼吸般重要。

為了能繼續與所珍愛的人過單純的日常而無須彼此分離,為了不被孤立也不要孤立別人,所有人只要多多注重防疫,就能讓醫護人員少些辛苦,你我都可以是無名的英雄/英雌。

再說,病毒也不會待誰特別。

新型冠狀病毒是我們所知最單純的生物。[…] 切記,新型冠狀病毒不在乎我們,不在乎我們的年紀、性別、國籍、個人喜好。在病毒的眼中,全人類只分成三種:還能染病的「易感染」族群,「已感染」族群,和不能在染上病毒的「康復」族群。

這本書原文是 2020 年 3 月在義大利出版,加上病毒變異得更厲害,我們現在知道即便是康復者也可能重新染上病毒,我想這個句子可以改成:

新型冠狀病毒不在乎我們,不在乎我們的年紀、性別、國籍、個人喜好。在病毒的眼中,全人類只分成:「易感染」和「已感染」族群。

即便沒有再染上病毒,但受過病毒攻擊的身體機能變差,康復者有極高的比例(南韓的研究顯示有 91.1 %;中國的研究為 76 %)受到後遺症影響。

隨著疫情繼續擴散,確診人數累計 […],我見證自己行事曆漸漸崩潰。[…] 這種失去控制的心情很奇怪,我雖然不習慣,卻也不排斥。這些機會都能重新安排,沒有一個是非去不可,每個更動我都能坦然接受,沒有遺憾。我們面對的是更嚴重的事情,需要我們心懷敬意,專心應對。
日常生活無法繼續,沒有人知道還要等多久。現在這種生活並不正常,但我們必須學會忍受,學會過這種日子。我們必須找到擁抱這種生活的理由,而不只是恐懼死亡。也許病毒真的沒有智慧,在這方面卻勝過我們:病毒會改變、適應新生活,而且迅速應變。我們應該向病毒學習。

就算未來新冠肺炎絕跡了,也可能會出現新的疾病取代它。歷史上一直都有這樣的黑暗時刻。

這件事不是偶發意外或禍害,也不是史無前例:以前發生過,以後也不會銷聲匿跡。

別讓醫護人員的熱情與責任感被燃燒殆盡,大家一起守護我們的世界。

#covid19 #新冠肺炎 #防疫 #寬容 #同理心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