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秋
知秋

曾是為普羅大眾採寫的「文字工人」,轉行多年重拾筆桿,書寫生活感懷、職場體悟。

有引水史的知高圳步道綠竹掩映、舒服好走

(编辑过)
看到木棧道,便抵達「引水橋」,是從日治時期就建立,圳水遠從南屯筏仔溪引來烏日、大肚山麓,為了讓圳水過山溝原本用石砌築渡槽,後來整修成現在的水泥引道。

假日喜歡到台中市近郊健行,昨晚朋友臨時說想出去走走,我建議去知高圳步道,因為這幾年看到不少人去那健行的照片,風景不錯,想去一探究竟。

24年前,在烏日、大肚跑新聞時,曾自行開車從大肚王田走山坡上巷子前往知高圳,當時圳旁有段路僅容小客車通過,大約蜿蜒開了200至300公尺,由於路愈來愈小,不確定前方能否回頭之下,只得慢慢倒車退回轉進處。

一邊是水圳,另一邊是邊坡,開車技術不佳的我,緊張地小心翼翼慢慢倒退,所幸並未跌落圳中或邊坡,至今想來仍冒冷汗。

為舊地重遊,特地查了資料,多數人建議從烏日中山路三段登寺巷176號善光寺開始走,寺的下方有停車場,非常方便。

善光寺附近知高圳步道牌子。

停好車往西走300至400公尺,就可以看到知高圳步道牌子,今天是陰天,秋風微微,9點半左右開始走時還飄著微雨,還好一下子雨便停了。

前行不久,會看道步道第一個奇景像八爪章魚的老榕樹,原本生長在圳旁岩壁,為了吸收水份巨大樹根紛紛從岩壁往下,直抵溝中。

像八瓜章魚的老榕樹。

接下來,愈走愈舒服,兩側綠竹林與樹相映,走這段路就算出大太陽也不熱。

看到木棧道,便抵達「引水橋」,是從日治時期就建立,圳水遠從南屯筏仔溪引來烏日、大肚山麓,為了讓圳水過山溝原本用石砌築渡槽,後來整修成現在的水泥引道,架高的水道,形成山溝上有河的特殊景觀,也令人見證古人的智慧,台語稱作「過水橋」。

引水橋

沿著圳路而行,竹林漸少,過了正在興建中的崇仁文教基金會建築,抵達好漢坡入口,由於政府正在施工改善好漢坡,無法進入,和朋友繼續往西前行,到了大肚王田端步道終點,似乎沒看到印象中驚險倒車的地方。

知高圳步道長3公里,往返6公里,扣除好漢坡,其他地方相當平坦,步道在國道一號烏日至王田交流道上方山坡,多處往下可眺望高速公路,走起來相當舒服,等好漢坡完成一定要再來走走看!

知高圳步道綠竹掩映。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