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秋
知秋

曾是為普羅大眾採寫的「文字工人」,轉行多年重拾筆桿,書寫生活感懷、職場體悟。

到市場買東西更有節令感、節慶感

初到一個市場,不知選那攤買東西,挑人多的地方準沒錯,一定是物美價廉才會有這麼多顧客。

童年住在山區,青菜自家種,雞自家養,唯一購買魚、肉的地方是村裡的雜貨店,店家阿叔一早會大老遠去鎮上批貨回來賣,媽媽得走半小時路程,到雜貨店買魚及豬肉,魚的種類很少,通常只有金線鰱、肉鯽仔、鹹魚這三種。

國小畢業家搬到小鎮邊緣,步行到鎮上市場需要半小時,但有賣菜車會把各式魚、肉、蔬菜、水果載到家門前賣,媽媽為了省事通常和賣菜車購足三餐所需。

上市場的經驗,直到大學畢業到台中縣工作才有。

剛從事記者工作前兩年,還有寄車稿,所謂車稿,就是當天要發的新聞照片貼在稿紙上、寫上圖說,到火車站寄車稿到台北火車站,台北總社會派員到火車站拿稿袋回報社製版。

當時還沒有數位相機,早上採訪新聞拍的照片,中午要送到相館沖洗才來得及在下午2點半左右到火車站寄車稿。在豐原,記者常去壹新相館洗照片,一捲底片只拍一半,老闆會幫忙「剪片」,另一半還能夠再裝回相機裡使用,減少底片花費,相館位在第一市場附近,等候洗照片的空檔,會去市場周邊吃午餐及逛市場。

第一市場是山線地區最大的市場,食材、南北貨、五金、服飾、小吃什麼都有,實在太好逛了。

不知選那攤買東西,挑人多的地方準沒錯。

結婚至今,住在台中市向上市場附近,當記者時非假日休假,常去逛市場購買一星期食材、買衣物、生活雜貨;轉行之後,只能利用星期六、日放假時到市場採買。

和超市比起來,更愛到市場買東西,市場蔬菜水果及所賣的東西跟著節令跑,荔枝、西瓜上市,宣告著夏天到來,龍眼、柚子擺出,則是農曆七月了;市場比其他地方都有節慶感,端午節的粽子、中秋節的月餅、冬至的湯圓、過年的年糕及年貨,輪番登場。

根據我的經驗法則,初到一個市場,不知選那攤買東西,挑人多的地方準沒錯,一定是物美價廉才會有這麼多顧客。

在向上市場買東西20年,好多攤位持續存在20年,但也有很多攤位來來去去。買幾年之後,總會習慣肉跟這攤買、菜跟那攤買,偶爾看到特殊的攤位也會試著買看看,充滿趣味。

每星期總習慣去逛一次市場,拉著買菜車,手上大包小包,真是很有生活感的歐巴桑採買式。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