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ilipWu
PhilipWu

酒与城

中国白酒 美国高粱

有多少中国白酒是用美国高粱做的?


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多年。因为几乎无从网上查证,去到酒厂也没人能回答这个问题。倒不是酒厂的人认为用外国粮于心有愧不愿多说,而是据说酒厂的采买与生产销售分得很开。那些负责论吨采购的人大概从不需要出现在酒厂,只要在谈判桌和高尔夫球场上买买买就好了。这些人,作为酒类爱好者的我是接触不到的。


但从只言片语里,我能肯定中国白酒行业对于美国高粱的需求是真实存在的。有个公司叫United Sorghum Checkoff Program,推动了The U.S. Grains Council (USGC)几年前就去中国调查白酒行业能为美国的高粱种植公司带去多大的利益。


这甚至是旺盛的刚需。找贸易战刚打起来的时候,据说有两船美国高粱卖给了中国的白酒行业。船没到港的时候,中方表示如果谈判崩掉了,愿意额外支付25% 的进口关税来收下高粱。这也侧面推动了美国高粱种植的变革。我没有去过美国,也没有做过深切又细致的资料研究,但听说近年来美国的高粱品质有了大升级,不再瞄准饲料市场,而是对准了白酒企业,希望能达到中国酿造师傅的标准。此前,百分之八十的进口高粱都拿去了做饲料,国产高粱的百分之八十拿去了酿酒。但在未来,这俩的身份或许会换换。


这个逆转正在悄无声息地发生。美国的高粱对进入中国白酒行业蓄势待发。江南大学是农业和食品研发的重镇。这里早几年就和美国的贸易团队还有科研人员共同探讨什么样的高粱适合酿酒。白酒市场是复杂的,但生产商永恒的使命就是寻找稳定、低价的粮食来酿酒。只要这个东西出现,他们必定会一拥而上。


但白酒行业对这些冲击了解无多。这次去成都密集与酒厂一线的人聊天请教,发现大家关注的东西依然在工厂里。粮食只有被卡车运输进来的时候,才会纳入考量,至于哪里来的,则不是关心的问题。最多追究一下是不是来自母公司的粮食基地。

白酒以及上游的农产业正在成为诺基亚——人们喜欢用诺基亚来比喻一个看起来庞大的存在一夜之间轰然倒塌。这不是我说的,而是成都春糖期间一位德高望重的酒类咨询公司大佬说的。虽然他当时的表述不针对高粱,但挪来用贴切异常。暂且安稳顺利发展,加上意识不到变化,就会让任何存在成为诺基亚。十四五的规划下,白酒行业又要增产,但粮食的规划未必能赶得上,有了粮食的缺口,再加上贸易体系的变化,或许美国的高粱就会泄洪般冲进来。大酒厂自然是不怕的,早已在各省布局了原粮基地与研发农场。但是全国数千家规模以上的酒厂能有几个在供应渠道上与大厂抗衡?到那时,没准儿大厂会下令粮食供应商只能把粮食卖给自己,打压、收编一批平时搞不定的小酒厂。当然,以当下如此强的经济管控和维持稳定的手段,酒厂残食的戏码未必会上演。


最后的最后,这些只是周末的牢骚和闲想,甚至会有事实错误。所以大家看个乐就好,不要在意里边说的。当然,如果愿意就这些只言片语讨论,在下鄙人我相当欢迎,更期待有机会一起喝一杯。说到喝一杯,今天白天喝了如下:Sheven兄推荐的rum bar的worthy park estate的白朗姆(最近打算学他桶陈),女友带回来的山崎十八(然后她喝吐了),友人H放在这里的金门高粱(她昨晚也喝大了),另一个女性友人赠的昂贵威士忌,还有各个调酒师朋友们都很喜欢的格兰菲迪15,感冒了闻真的有一种健力宝的意思,清爽。酒都是便宜酒,但喝起来还都很值得玩味。



不过今天是一个人喝的。考虑到这个号的体量,看到这篇的人估计都是见过面的朋友,所以问问有人下次一起饮杯否。最近买了一些七十年代的老威士忌,当然当年也是便宜酒那种。到时候一起开了喝喝。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