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V
JV

自主學習者 關注哲學、歷史、文化 成長型大叔

「内地女青年3种语言回怼“港独”」之观后感

从11月7日的晚间,一则关于「内地姑娘3种语言回怼“港独”」的新闻开始在微信朋友圈流传,内容是关于一名大陆女青年在德国科隆街头与若干正在声援香港的示威者对峙辩驳的一个过程。今天一早这个新闻视频更是登上了大陆的各大门户新闻平台和视频网站,长达十几分钟的视频经过一系列「霸气」、「吊打」、「怒怼」的战狼语调词汇包装之后,显得尤为刺眼,不过这对那些“爱国”荷尔蒙爆棚的民族主义青年们却极为受用。

我不知道坚持看完整个视频的人能有多少,同时我也不想在这里讨论其中的那些碎片内容,只是想讲下看完之后的一点感受。

在五个多月时间的反修例过程中,已经很多次看到中港普通民众、学生之间的言语冲突事件(包括肢体冲突),以往大多时刻代表大陆一方的个体多处于公共舆论不利的局面之下,或为无可辩驳的被公开质疑身份动机、或为理直气壮的展示出“巨婴”般的霸凌姿态、或为肆无忌惮的扰损辱骂他人等等,但这一次德国科隆回怼事件中代表大陆的“霸气”女青年却显得聪明了不少,以至于部分大陆媒体毫不吝啬的连用「思维清晰、证据充足、掷地有声」来形容她的表现,而面对她一副咄咄逼人、盛气凌人的架势,人数更多的香港声援者反而无法有序的与其辩论舌战,更多的时刻只能以唱荣归、喊口号、换语言的方式避开与她的直接交锋。看到这样的场景,我的第一感受是这些香港声援者貌似没有料到这次的搅局者会以信誓旦旦的辩论者身份出现,自然也就没有用准备好逻辑完整的论述架构,所以最终显得有些无所适从。

自从有了《环球时报》无证记者付国豪的一句“我支持香港警察,你们可以打我了”之后,仿佛一下冒出了很多敢于在公开场合单枪匹马勇斗“香港废青”的大陆青年,每次看到类似的事件报道之时,我都会不免自问,这些人既然已身在自由世界,可以接受墙内不曾获得的信息,如果他们稍有一定常识辨别能力的话,不应该还会表现得如此盲目、如此冲动、如此战狼。虽然我平时一般都不愿做无端的猜想,但这种现象看多以后,却总忍不住用一种功利的心态来衡量这些独狼的初衷——以一副深入敌后直捣黄龙之形象,博取国内媒体或网民的赞誉,最后获得某些名誉或实质的利益回馈,其本质就是打着“爱国”的旗号,却想着捞取个人的私利,以在香港街头做“过街老鼠”的代价,最终换取国内网民或官媒赐予的“孤胆英雄”之头衔。

说到这里,我也大胆做了一个脑洞大开的猜想——从这次德国科隆街头的大陆女青年回怼事件来看,整个事件的策划团队明显变得精明了,首先拍摄地点选择了示威声援者并不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德国,故而保障了事件主角的颜面及安全,其次在时间上选择了天色渐暗行人稀少的夜幕之下,降低了发生意外后的败逃成本,最关键的是选了一个伶牙俐齿气场满满,且明显做足辩术准备的大个儿姑娘当主角,而整个过程跟拍团队表现也尤为出色,使用了全方位捕捉话语细节、多次对比辩论双方人物形象特写、放大主角语言优势、插话打乱辩论过程等技巧,全程持续强化大陆女青年现场谈吐的压迫感,最后自然也就形成了在感官效果上全方位碾压对方的宣传效果。

用断章取义、混淆逻辑、制造混乱等方式来操控观众情绪,一直是某些无良媒体最常使用的手法,这样的手法对那些不擅于多思索、勤追问的受众群体十分管用。盲从是大众的弱点,稍有不慎便会被幕后主使所支配,我们应该始终明白,镜头的视角有且只有一个,但镜头后面的操纵者却永远不知有多少。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