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小堂
江上小堂

不一样的角度!关注现实,追究历史,探寻未來。微信公众号:江上小堂之长吟野望

大禹为什么不搞禅让了?

历史传说,中国上古时期有二位道德高尚的帝王,尧和舜;在有生之年,就将帝位交给了属下臣子。尧传位于舜,舜传位于禹。这种权力交接模式被后世称为禅让制。但再往下,禹就没禅让了,而是死后才将帝位交了出去。

儒家很称赞向往禅让制,认为是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的表现。孔子说,“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意思是,“哇塞,好伟大哟!舜、禹之有天下也,不是争夺来的!”但儒家解释不了为何禅让制不能永远持续下去,只能归结为人心不古,后世帝王不再具备尧舜那样高的道德品质。而这个解释显然又与他们对大禹的称赞相矛盾。

为什么禅让制难以持续下去呢?根本原因在于其内在的矛盾。所谓“禅让制”,从外延来定义就是权力交接的“非终身制”和“非世袭制”。它会带来两大问题:一是权力的分散化,二是食利阶层的扩大化。前者会导致统治效力的下降,而后者会导致统治合法性的下降。

以尧舜禹为例,尧将权力交给了舜,舜将权力交给了舜,但人还在世,也还有旧部在朝中任职,对旧部有很大的影响力,那旧部就不见得对继任者完全听从。那继任者的号令就很难做到令行禁止,畅通无阻。这就会形成权力分散,肯定影响统治效力。那继任者要想做点事,就必须先集中权力,清除上任的旧部,培植自己的势力。《史记》记载,舜继位后,就流放了号称“浑沌、穷奇、杌、饕餮”的“四凶”,都是世族之后;并任用了所谓“八恺”,“八元”。大禹肯定也干过类似的事,只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再一个,禅让会扩大吃闲饭的人。尧舜退位后,但他们的待遇不变呀。他们一大家子还有与他们沾亲带故的,一不出去打猎,二不下地种田,但吃得却比老百姓好,吃穿住行都比老百姓好。那老百姓看在眼里,心里就会有不满。那时候虽然通讯非常落后,但群体规模小,聚居在一起,统治者做什么事,老百姓都看得见。这就会降低统治的合法性。所以,从维护统治的大局出发,继任者也得清理门户。不然,长此以往,老百姓的负担越来越重,实在承受不起了就会天下大乱,最后大家都没吃的了。

所以,搞了二次禅让后,到禹这里,权力的分散和食利就相当严重了。禹继位后就顾不得治水了,头等大事就是集中权力和清理门户,以提高统治效力和加强合法性,两者相得益彰,还能得到老百姓的拥护。但这样一来,就破坏了政治信任。尧之所以放心将权力将给舜,舜之所以放心将权力交给禹,是以政治信任为前提的,相信后继者不会搞清算。如果知道继任者会搞清算,那他们肯定不愿交出权力,道德再高尚也不会。那禹大规模的清理门户,搞政治清算,就严重地破坏了政治信任,就使得禅让不能再持续了。因为他开了先例,破坏了政治信任,他会自度,自己也禅让,交出权力后,也必然遭到继任者的清算。这样,他就自然而然不愿在有生之年交出权力。

禅让制改为终身制和世袭制这是这么来的。其内在矛盾使得其缺乏稳定性,不能长久持续。禅让制以政治信任为前提,但所带来的权力分散和食利阶层扩大又危害其统治,而集中权力和减少食利者反过来又破坏了政治信任。对于统治者来说,终身制显然好过禅让制,更安全也更有统治效力;对于老百姓来说,终身制也显然好过禅让制,毕竟吃闲饭的人要少得多。简单想一下,以古代中国的生产力水平,是养不起多少闲人的。当然,我这里说的有个前提,是针对过去的专制制度而言的,宪政民主制度不存在这个问题。

2016年10月19日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