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f
leaf

與幣圈空投87%像的三倍振興券

攝影師:John Guccione www.advergroup.com,連結:Pexels


2009年因金融海嘯造成的經濟蕭條,馬政府決定發放3600元的消費券,

那時候我應該是高中,我已經連自己到底有沒有拿到那個券都沒印象了XD


時間來到現在,因應武漢肺炎疫情帶來的經濟衝擊,這次來了個三倍振興券,

決定來記錄一下,也了解一下這東西真的有效果嗎?

我一直都有點困惑。


再加上自從知道加密貨幣之後,其實很常有空投,莫名其妙就得到$$$的感覺其實就跟政府發消費券的感覺很像,讓我有感而發寫了這篇,分享一下其中的異同,先聲明我不是經濟的專家,只是好奇了解一下,有任何問題歡迎指正。


發消費劵的用意是什麼?

增加民眾的購買力與消費慾望的以振興消費活動,進一步帶動生產與投資等活動的成長,加速景氣的復甦。

我以為電視、新聞媒體上說的都是為了讓人好懂,簡單的說法而已,結果查了以後好像真的就是這麼單純XD


但找相關文章時,很常看到「乘數效應」四個字,所以什麼是乘數效應呢?

乘數效應指當政府投資或公共支出擴大、稅收減少時,對國民收入有加倍擴大的作用,從而產生巨集觀經濟的擴張效應;當政府投資或公共支出削減、稅收增加時,對國民收入有加倍收縮的作用,從而產生巨集觀經濟的緊縮效應。

參考來源:EMBA百科


我的簡單理解其實就是經濟學中的蝴蝶效應,投入1元的支出,後面可以帶來的或許是幾十元的效應,回到消費劵的用意:「增加民眾的購買力與消費慾望的以振興消費活動,進一步帶動生產與投資等活動的成長,加速景氣的復甦。」這句話本身就帶著乘數效應的意思。



所以當年的消費劵到底有沒有用呢?

從當時的官方報告可略知一二,報告中指出零售業營業額年增率、 全國觀光遊樂地區旅遊總人次、住宿業營業額年增率、觀光遊樂業營業額年增率,總體經濟成長都有所提升

當年的評估報告


看起來好像有用,但這畢竟是官方自己做的報告,自己做的報告不會有人說自己做的爛,所以有成長的數字就擺進來說有成長,但說不定其實沒發消費券,這些數字本來就是會隨時間改善的。


很多人說當年的消費劵沒有用,是看GDP這個數據來得到結論的,也就是總體經濟成長0.28-0.43%這項,

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是國內生產總值,是指經濟社會在一定時期內運用生產要素所生產的全部最終產品的市場價值。

參考來源:emba百科

從這個定義來看,我覺得發消費劵是為了提升GDP嗎?應該不是,但那會是乘數效應中想要得到的一個效果,但消費劵的初衷應本就是讓民眾能夠在目前的經濟困境中好過一點,所以民眾拿到消費劵本就應該拿來消費生活所許的東西,期待他拿去敗一些更大、非必要的物品,我認為是不應期待的。

在報告中還有提到一個經濟學名詞,我也覺得很有趣那就是「李嘉圖效應」指:「社會大眾認為政府執行財政擴張政策,未來必以同等的稅收增加來因應,因此,民間的需求會下降,致財政支出的擴張對整體經濟並無效益。政府有針對只做調查,結果顯示只有26%的人認為會有李嘉圖效應的存在。」


但從EMBA百科有一段說明:「李嘉圖等價定理並不符合真實情況,因為它是在一系列現實生活中並不存在或不完全存在的假設條件下得出的。因此,李嘉圖等價原理並不是經濟的現實。」參考來源:EMBA百科


事實上很合理,因為人本來就不是理性人,有些人花錢就是沒再顧後果的,這樣的假設本來就是不現實的,再加上消費劵是有使用期限的,如果來年會增加稅收,那就更應該花,所以可以說這個問卷是做好玩的。


消費劵有沒有用?我認為多少是有點用處啦,尤其對那些需要錢的弱勢族群來說,而與其考量帶來的GDP成長,我覺得更應該考量的是發消費劵這個行為,是否是政府財政所能負擔的以及是否可能對台幣的供需、匯差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三倍振興劵

三倍振興劵是花1000得3000,你有3000元的消費金額但你其中需自己負擔1000元,這個感覺起來會比當年消費劵對於振興經濟還要有用一點,畢竟自己也出了一份錢、不完全是由政府買單的概念(?),但實際效果如何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吧!


幣圈空投

同樣是撒錢,幣圈空投時常有,也是空投讓我想寫這篇,但其實幣圈空投跟消費劵基本上沒什麼可以扯到的地方XD,唯一同樣的地方可能就是都在大撒幣?

從我開始接觸加密貨幣開始,就很容易看到錢包莫名其妙多了XXX幣,

但你說這大撒幣跟消費劵的大撒幣本質上相同嗎?其實也不見得…因為有些幣基本上可以說是零成本的。

幣圈空投的目的基本上就是希望讓更多人認識自家的幣,增加曝光度,進而提升其使用率,可以說是空投想得到的「乘數效應」


真要講我可以想到消費劵跟空投的相同點大概就是這兩個了:

「大撒幣」與「乘數效應」XD


要知道大多數的加密貨幣價格其實來自社群共識,也就是不管今天的供應量多少、減半不減半的,沒有社群共識就不會有價格,這個共識來自於對這項技術的信任與信心,所以這個波動是大的,BTC、ETH這類透過挖礦取得的,可能會另外從挖礦人數、難度、電費等成本因而對價格有一個基礎共識,但對於發在智能合約上的幣來說呢,幾乎是完全零成本的發行,因此價格便完全取決於該幣的產品與發展。


再者幣圈空投與政府發消費劵的用意本來就是不同的,空投目的是為了推廣,救自己公司的經濟;而政府發消費劵是為了趨緩人民的經濟困難。

因此幣圈空投與政府發消費劵比起來,傷害性是小很多的,如果空投方本身已經有產品跟營運了,那這個本來就是他們預計拿出來推廣的成本,空投帶來的風險可能就只是拿到的人不知道可以幹嘛於是就賣掉所造成的價格下跌而已,更不用說有些空投就是沒有價值的,你也不知道可以幹嘛用的。


而空投帶來的效益卻是大的,你可能會因為空投而去了解這個幣的產品、網站、發展要幹嘛,當你發現這東西好像不錯的時候,可能會進而持有更多。


像我自己本身就比較容易因為dapp遊戲的空投,進而去買更多,但空投的幣有價值的話,我則幾乎都會換回ETH就是了。


這樣聽起來,幣圈空投的風險似乎很低,那如果政府發行加密台幣來對台灣人民空投呢?


其實就會變跟發消費劵一樣,沒有差別XD

幣圈的價格共識雖然來自社群,

但法幣的共識同樣也是來自社群,就是人民,我們對法幣的共識就是來自於對政府的信任,所以今天就算政府跑來幣圈發加密台幣,一但我們認同這種做法,那這個加密台幣也只會納入整個台幣供應量的一環而已~並不會是個解套方法!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