潔西|JC
潔西|JC

跳舞的人,煮咖啡的人。相信每個平凡的你我,都值得被看見。

馬特市新人求生指南|圍什麼爐?你為什麼不圍爐?

很期待大家可以玩出什麼東西,想像某位市民在新書發表會說「我能走到這裡,都要謝謝Matters,因為Matters和那裡溫暖的風氣開啟了我寫作的可能...」,太感人了!我一定會去現場見證的!

最近開始研究圍爐這玩意。(以下純為個人意見)

從我踏進馬特市第一天,「圍爐內測,火熱進行中」就高高掛在首頁,那是什麼?我先無視了,因為連開始寫文都不容易了哪有空理呢。

直到最近寫文的步調開始上軌道,作為一個好市民就該來研究一下這主打活動。在讀了好多好多篇文,包含 @Matty圍爐大家談 | 怎麼設計一個吸引人的圍爐計畫?獲得訂閱者該做的七件事,以及眾多使用者對圍爐的意見後(我真是好市民代表!請表揚!),整理一下我對圍爐的理解和想法:

圍爐是什麼

基本上就是每月支付20港幣(約台幣75元)支持該創作者開設的爐子,爐內有該創作者放在爐子的文章(會有限時免費公開閱讀,沒有訂閱的人也可以看,過期後文章內容會隱藏,隱藏後僅限訂閱者能觀看及留言),另外還有眾聊,顧名思義就是聊天室,爐主及訂閱者都可以在聊天室發文。

目前Matters似乎也推出了邀請功能:重要公告 | 爐主可以邀請讀者免費加入你的圍爐了!獲得邀請進爐者會有一段免訂閱費的期限,期限到了未退訂才會開始收取費用

真正參與圍爐後的新發現

作為一個好市民,當然要親身體驗圍爐的感覺!

身為新手參與者,覺得圍爐和我想像最大的不同,來自眾聊這個功能,因為是聊天嘛,並不需要長篇大論,什麼話題都能討論,討論活動怎麼發起、彼此更深入的介紹認識、一些比較難拿到檯面上的小議題等等...

如果你和我一開始想的一樣,以為圍爐就單純只是支持創作,那真就誤會了,嗯應該也不能說誤會,的確有人圍爐是單純喜歡該創作者的文章,單純是為了閱讀而來,但以我自己來說,願不願意參與圍爐,其實該創作者與我的互動程度、他的創作內容我是否感興趣都有影響。我必須誠實的說,如果跟我互動為零,即使作品寫得再~好,我都不一定會有動力參與圍爐...

其實換個想法,如果是我喜歡的作家們提出訂閱制,我會不會願意掏錢支持呢?嗯...在有眾聊功能的情境下,我對於「和讀者互動多」的作家還是較有興趣,其他作家...嗯我就等你出書再買就好啦...。畢竟大家對於作家的日常、隱藏在創作背後的他真實的模樣都有興趣吧?

有興趣開爐的爐主們也可以從這個角度想想,或許會有些新發現。(我覺得這跟讀者為何會掏錢買一本書回家,而不是借來看就好、在書店看就好,或許不完全相同但是有所連結的)

所以這就牽扯到大家一直說的「人氣」是什麼?

其實比起人氣這個詞,我覺得更重要的是「引人關心、好奇」的程度,這適用於文章本身,也適用於作者本身

好奇這爐子裡放的是些什麼東西、什麼樣的文章、創作者開聊天都聊些什麼、會不會能多得知一些資訊...,這樣的好奇心夠強,才引人想訂閱爐子。

否則誠實的說,多讀一篇文、少讀一篇文,對我的人生並沒有影響,我為什麼要花錢?

當然如果換個想法,把圍爐當成支持作者的方式,一種「我支持你繼續走下去」的灌溉澆水的概念,或當作支持馬特市的方式,那就是另一回事了,只是有這樣大愛的人...可能不是那麼多。我自己的確目前有在考慮要不要多參加幾個爐子,像那個男什麼神的,或金什麼梨的,我都好有興趣,但我也還在思考一個月願意付出多少錢在Matters上(在這裡的確會比較願意掏錢,可能因為比起其他平台冷風颼颼,這裡人跟人的感覺比較近吧)。

壯大Matters,抑或是走出去?

這也是我很好奇大家,以及Matters的目標是什麼?以目前的狀態看來,即使在馬特市拍手數極高,到了外面大家都是無名小卒。

我自己目前是抱著「練習寫作」的心情在走,因為這裡的拍手互動風氣好,比較有動力持續創作下去,無論社交性拍手也好、鼓勵性拍手也好、有感而發拍手也好、好喜歡文章才拍手也好,我都很感謝,未來怎樣不敢想。

倒是很期待大家可以玩出什麼東西,想像某位市民在新書發表會說「我能走到這裡,都要謝謝Matters,因為Matters和那裡溫暖的風氣開啟了我寫作的可能...」,太感人了!我一定會去現場見證的!


好這篇文就結束在白日夢中,開爐也好,不開爐也好,圍爐也好,不圍爐也好,希望大家都在這裡寫得開心、玩得開心。

(必須承認我寫到最後有點不耐煩了,等我再參與圍爐久一點或許會有新的想法,到時再更新囉。我自己是沒有要開爐,因為才剛開始,先練寫作的穩定度都來不及呢。)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