となりの怪物くん
となりの怪物くん

不務正業的學渣,世界主義者

我的關鍵字是——“好奇心”

(應要求把回復擴張一點點變成一個帖子=w=+)

其實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內我都很羨慕有好奇心的人,覺得他們的世界充滿驚喜,而我除了宅在家刷番似乎對現實世界的任何人和事都不太感興趣,腦子裡對完美人生的設定就是把自己的存在感降到最低(好吧這一點其實現在也還是啦……)

把我從這個狀態拖出來的無疑是紐約,在那一年里各種各樣的經歷像被濃縮過一樣密集地砸向我,把我的蛋殼敲開了裂縫,讓我忍不住從裡面伸出天線,探一探外面的世界。

——具體發生了什麼呢?

首先是宅得不能自已的我為了生計(去蹲圖書館查資料)申請了一個美國的獎學金項目,這個項目全世界有155個國家在參與,而金主對獲獎者的要求就是要充當“文化大使”,充分利用這個平台(或者說被這個平台push?)盡個人的努力促進這麼一大堆國家之間交流。於是連中文都不想開口說的本鍵盤俠,就這樣被丟進聚首在大洋彼岸的一大群活生生的【陌生人】面前……項目時不時會組織在同一個地區的學友聚會,event上會發生諸如以下場景:組織者讓所有人站成兩排,給你3分鐘向對面的人介紹自己,6分鐘后其中一排的人向右挪一個位置,開始新一輪的自我介紹,輪轉一遍以後,隨機抽人檢測你聽到的介紹內容,例如說出之前站在你對面的人的名字、國籍或者專業……

對我來說這絕對可以稱得上是一場“社交危機”,更可怕的是,隨著我由於呆不滿一年不方便簽一般公寓的合約於是申請入住了一個退房相對自由的叫作The International House(簡稱IH)的community,這個危機變成了原來的二次方:這裡學期初竟然有“mandatory”的大party,學期中間還有大大小小的event無數,一學期不參加3個以上,下個學期你就失去住宿資格……

呆在國內的某留守兒童幸災樂禍地吐槽:專治社恐。

當然實際上無論是獎學金項目還是IH都沒有拿把槍頂在我腦袋後頭逼著我去接觸他人,但是它們這種來勢洶洶的鼓勵無形中在我給自己挖的壕溝上搭起了一道通往外面世界的踏板,順便給之前完全提不起勁的我上了不算太緊的發條,推著我走了一大截以後我也就學會了自己上發條,因為一旦跨出去,碰到的每一個人都給我展示了更大的世界:例如告訴我要回去自己祖國發動革命的中東學友,例如IH里大家湊在一起自報國籍時說“Tibetan”的鄰居,例如一頭濃密的黑色長髮讓人不禁聯想起希臘神話的塞浦路斯室友等等等等,他們就這樣輪番襲來,給我昏迷已久的好奇心實施了心肺復甦術。

——至於這些如何轉化為寫作?

因為宅得太久,我變得對各種事情都大驚小怪,並且常常在(自以為)發現了盲點之後便又忍不住進行一番調研,例如看到紐約街頭三不五時從身邊閃過的殘障人士和班上的殘障同學,我就會去研究下學校的相關政策,於是寫了合格的“特殊照顧”可能長什麼樣。當然,調研的結果常常是發現這個問題早就有人關注并作過詳細介紹啦_(:з」∠)_但無論如何,整個2018年都是挖掘新鮮事物背後更巨大的存在的好奇心在push著我寫作,不,更確切地說,應該是2017年的好奇心+拖延癥在push著我在2018年寫作………………甚至我那冗長的、找不到學術意義舉不起大義旗幟的博士論文,說到底也不過是在滿足自己的好奇心而已。(歎氣,感覺藥丸……orz)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