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書一會
一書一會

喜歡看書,喜歡把書裡的智慧化成概念,讓生活一點一滴改變

用手機,真的只是浪費時間? 難道沒有一點幫助?

因為手機動了一下,只是想拿起來看看什麼事,結果就開始FB、Instagram、Youtube,忘了自己本來還有事情要做。這種經驗你有沒有過? (你準備用24年的生命,滑手機影片和社群嗎? 最後,你又得到了什麼?)

直到某天突然發現事情不太對勁,自己怎麼常常心不在焉,用手機上網是比以前知道了更多事情,也了解了更多,但為什麼卻沒有變得比較厲害?

因為知道了卻沒吸收、學了卻沒有累積。

網路是用極高速在運轉,明明一個比書面還小的螢幕,只要手一滑,眼睛還來不及眨,就可以看到幾百張照片、幾十條標題、還有line的訊息根本不停,需要處理的資訊量是以前的百倍千倍。

就連看起來沒在用手機的時候,你的思緒可能也停不下來,因為等下還要回覆訊息、查晚上餐廳的地址、或是自己最近常頭痛,要查查看哪個醫生評價比較好...忙不完的瑣事。

某種程度上,你已經成為手機的延伸,在聆聽它的召喚。想破除這種模式,不需要戒斷網路,那很不切實際。

你真正需要的是--離線的能力。

| 離線有必要

1. 離線才能專心

連線有點像我們在公司開會,開會時有各種意見:老闆的想法、同事的報告、別部門的意見...等,但這些東西都沒有辦法幫你做好工作(有時還有反效果)。真正要做好工作的話,就必須離開會議室,回到自己的位子上,開始專注在接下來要完成的任務。

對每個人來說,我們都要回到自己的「位子」上,專注地投入該做的事情上,這些都不是在上網的時候做得到的。換句話說,離線才能讓你專注在眼前的事物,發揮該有的實力。

不管你要做什麼,都必須要專心才能做得好。

2. 離線有利於結構式學習

除了資訊量太大,連線另一個問題是缺少結構性。你看到的資訊通常是東一個、西一個,彼此之間沒有一定的關聯或順序,所以很難做到完整學習,就像同時從一百個拼圖裡拿出一塊碎片,根本不知道這應該在哪裡。

有結構的學習像這樣,如果想學網球,你會先從正手拍開始,接著反手拍,再學截擊,最後才是發球。有專業的東西,通常有一定的結構可以遵守,讓你從簡單的基礎開始,再逐漸增加難度、高度、複雜度。

從基礎開始一步一步地學習,最後這些成果累積起來,就能邁向更好的自己。

3. 離線才能沉澱

最後一個需要離線的個理由,跟實力或技能都無關,而是更深層的原因,你為了什麼而活,你怎麼理解這個世界、你怎麼看待自己。也就是說,最後一個理由在於你生命與行動的意義。

離線才能有安靜的片刻,才能讓思緒沉澱,與自己的內心連線。你可能是在看一本書,也可能只是在發呆,但就是這種鬆、這種慢,才能好好地回歸內心。也許你有些疑問要問問自己,也許有些體會想提醒自己。不管是哪一種,一次又一次地與自己對話,才能尋找答案。

水要經過過濾才乾淨適飲,思緒也要經過沉澱才會更清晰。


| 上網要有方法

你可能會想,是有點道理,但難道上網就真的沒有優點嗎? 就真的是沒有意義,純粹浪費時間嗎?

當然不是,上網不一定會害到你,還可能會很有幫助,重點是要會用。

1. 設定條件-- 探索、社交、娛樂

如果是沒有特別目標的上網,不管是追劇、看社群、玩手遊,只要在適當的範圍內,可以讓生活變得更好、更有樂趣。

除非玩過了頭,反過來影響到生活才是真正的問題,所以建議可以用一些條件限制,例如限制時間,或是完成某個條件才能開始,讓自己能找些樂子、跟朋友互動,又不至於迷失。

2. 設定目標-- 學習、了解

另外一種是當你有特別想了解的事情,網路上像大海般的資訊就能幫助你,尋找所有相關的訊息,你可以一件接著一件越來越深入,也可以是愈來越廣泛。

當你用別人做不到的方式來深入理解某件事,可能就會是你出眾的地方。


| 使用科技 or 被科技使用

連線與離線就像車子的油門和煞車,沒有煞車是沒有辦法全速奔馳的;有些事情更是必須安靜下來才能做,像是要找目的地或是尋找路線,畢竟沒有目標的車是永遠沒有辦法前進的。我們都要學會好好使用科技,不然就會反過來。

使用或是被使用,你選哪一個?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