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oman
zooman

Likecoin验证人,关注科技、自然、阅读、电影及家庭教育

每一次阅读,都是一次相遇 / 日记

1

慵懒的周末。

早上睡到10点,略有一丝耻感,为自己的颓废。

不知何时起,似乎已经不会好好的享受生活了。

内心满是焦虑,每每为自己的懈怠不安。

2

昨晚和儿子去奥体中心游泳。

生活在此,还是要好好的享受此地的福利。售票员不错,主动给了儿子学生票。

儿子上初中后,已经完全没有时间带他去户外活动了,露营、远足之类的自然活动,可能只剩美好的回忆。周末两天回家,也多忙于功课。一起看部电影的时间也很奢侈,更不用说其他活动了。

但是,自去奥体中心体验了这里的游泳馆后,我便心心念念的想着要把每周和儿子游泳一次,列入生活清单。

每个周末一起游泳一次,既有锻炼的效果,也是难得的和儿子相处的机会。

希望能坚持下去。


3

中午推荐给儿子看《巴斯特·斯克鲁格斯的歌谣 》,他竟然看出第四个故事《黄金谷》,原著是杰克伦敦的小说。

让我惊讶,也欣慰。

每一次的阅读,都是一次相遇,我相信,这种如遇旧友的感觉一定很棒。


4

晚上看俄罗斯电影《多甫拉托夫》。

电影记录的是多甫拉托夫在1971年十月革命纪念日前的一周生活。

在那个禁若寒蝉的年代,如何保持心口如一的书写,如何守住内心最后一道捍卫自我尊严的防线,这部电影让我们看到了那个那个时代艺术家们的颓废、苦闷与彷徨。

电影不假掩饰地刻画了苏联政府压制文化、禁锢思想与自由表达的极权政策,作家的创作空间饱受束缚的普遍压抑感。作家要么为政府写赞歌,否则作品无法发表,要么无法承受生活压力选择自杀,或者铤而走险被逮捕而遭遇意外不测。报社总编要求多甫拉托夫的文章要“正能量”,要出现“英雄”,多甫拉托夫的回应是,“在我们这个时代,思考本身就是一种英雄主义。”但这种选择冷眼旁观的知识分子式英雄主义,在当权者眼里显然不合时宜。

多甫拉托夫将自己的“奉命作文”给朋友看,朋友说,“我们去偷车吧,起码偷车比你写这样的文字要真诚。”

多甫拉托夫拒绝了“写烂诗”的要求,带着最后一丝自尊转身离开。也由此表现出俄罗斯知识分子与艺术家不屈不挠抗争到底的坚决立场态度。

幸运的是,多甫拉托夫身边始终友一群怀抱理想的文学青年和艺术家和他的家人,支持他,以自己的方式对抗着时代的沉沦。

长镜头,克制缓慢的节奏,恰到好处的烘托出权力对个人生活的钳制,和几近窒息的环境。

影片将七十年代苏联压抑、忧郁的氛围营造得相当成功。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