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oman
zooman

Likecoin验证人,关注科技、自然、阅读、电影及家庭教育

一部去同志化的同志电影

周末宅在家里看了三部电影。我在微信上调侃说,太颓废了,容我忏悔下。

朋友回复说,那就写篇影评吧。

我说,只是糖水片,没有要表达的冲动。

是的,《爱你,西蒙》在我看来就是一部基调轻快的青春片。就像是在阳光明媚的午后,轻松愉快地享用一份甜品。

谁愿意为了一份还算可口的甜品,特意去写正儿八经的点评呢?

然而,我隐隐觉得有点不对,这明明是一部同志题材的影片,为何它散发出浓郁的青春气息?

我在豆瓣上看到谢飞导演的一篇短评。他用的的标题是《匪夷所思》。

一个17岁的高三毕业生“同志出柜”的故事。如此敏感的话题,竟然被好莱坞拍成了一部真诚、甜蜜的校园青春喜剧片。
对我们刚刚拼完高考的几百万同龄高中毕业生来讲,这真是匪夷所思啊!
我们是生活在同一个世界吗?
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9539422/

这部电影凭什么让谢飞导演感觉匪夷所思?

请宽恕我的剧透。

导演将这个并不曲折的爱情故事,安排在充满活力的高中校园。

17岁的西蒙,生在一个美满的中产阶级家庭里,有着开明的父母、体贴的妹妹和无条件接纳他的好友。一切都那么完美,唯一苦恼的事情就是自己的同志身份,不知道与谁言说,成为埋在胸口的心结。   

一天,好友电话西蒙,让他上校园论坛看八卦,因为一个名叫“Blue”的人,发帖说自己是一位同志。

西蒙仿佛触电,他谎称小狗在地板上拉了粑粑,匆匆挂了好友的电话,然后,对着Blue这个名字沉思。

对于西蒙来说,Blue的出现就像黑暗森林里突然闪现的一丝微光,给了西蒙方向。

西蒙注册了个新邮箱,化名雅克,给Blue发出第一封邮件。在忐忑的等候中,几天后西蒙收到了Blue的回信。两个孤独的灵活,通过电邮交流彼此的感受。

西蒙将得到的信息一点点拼凑起来,企图在现实生活中辨认出Blue,与他山水重逢。寻找Blue的过程也见证了西蒙的成长。

“Love, Simon”是他给Blue最后一封信的落款,当他署上真名的时候,观众似乎可以看到他的未来在不远处光芒万丈。

西蒙出柜之后,他的父母给予理解,好朋友也没有大惊小怪疏远他,反而积极的帮助西蒙去寻找藏在网络里的Blue。

在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下,西蒙向Blue发出邀请,在摩天轮上等到他的出现,有了完美的结局,整个电影美好的像一部花好月圆的童话。

这个“男孩为出柜而挣扎”的故事,话题并不新鲜。就如电影中的一句台词:大写加粗的“普通”。

普通得不像是一部同志电影。

强调同志电影,是因为我相信对于大部分观众来说,同志电影意味着你我皆知的激情戏码。以唯美著称的女同片,如《阿黛尔的生活》、《小姐》都有大段大段的情爱场景。

同志电影也意味着文艺和悲情。《春光乍泄》里何宝荣和黎耀华相互折磨,爱的死去活来;《每分钟120击》中西恩和内森为平权与政府斗争,流血牺牲;《断背山》、《霸王别姬》、《春光乍泄》、《蓝宇》……清一色的伤怀基调。

在同志电影的标签上,从来没有出现过,清纯这样的Tag。

而《爱你,西蒙》是第一部由好莱坞主流片商制作发行,分级为PG13的同志片。

它没有约炮搭讪、没有恐同暴力、没有被世界排挤的阴暗、没有天雷勾动地火的床戏;它只有一个温暖有如童话、但又无法套用到每个人身上的出柜故事。

《爱你,西蒙》是九年级生(初二)就可以买票入场 的主流青春片。

我不知道这个故事有没有颠覆你对同志电影的固有印象?

在平权没有实现的时候,同志电影用悲鸣,去抚平孤寂,去呼唤主流社会的关注。

随着社会运动的发展,同性,不再被视为绝对的异类。

这已经不是一个需要深度刻画的社会问题,而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

所以,《爱你,西蒙》不需要去痛哭,去咆哮,去斗争,才能迎来一个平等的机会,一个幸福的可能。

《爱你,西蒙》是一个在同样明媚的青春岁月里,讲述所有人大同小异的悲欢。

或许,这部洋溢着青春荷尔蒙气息的电影,代表着同志商业电影将会走上新的征程。

活在这样进步的文明社会里,真美好。

-End-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