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oman
zooman

Likecoin验证人,关注科技、自然、阅读、电影及家庭教育

经验的陷阱

我们都有一种本能,就是喜欢给事情找一个原因。

如果一件事情成功了,我们倾向于更多地归因于自己的能力;而一件事情失败了,我们倾向于更多地归因于运气。

对于已经发生了的事情,我们会把它当成必然结果,而很难把它当成多种可能性之一,尤其是很难把它看成是发生概率比较低的事情。

对于一个重大事件,一定要找到一个主要原因,但实际上,重大事件往往是由很多个偶然的小因素,经过连锁反应之后引发的。在这个复杂的“原因包”中,其实很难说哪个是主要原因、哪个是次要原因。

如果强行简单归因,很可能让我们陷入“解释谬误”。

丹尼尔·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中,讲了一件事:有一次,卡尼曼为以色列空军的飞行教官做高效训练的心理学培训。卡尼曼告诉教官们,对技能训练而言,奖励比惩罚更有效,已经有无数的心理学研究证明了这一点。但是,现场有个经验最丰富的教官,举手表示反对。

这位教官说:“如果一位学员飞出了完美的特技飞行动作,我会赞许他,但是,下一次他的表现通常会差一些;相反,如果一位学员的飞行动作特别糟糕,我会冲他怒吼,结果,下一次他的表现通常会好一些。”于是,这位教官总结说:“不要告诉我奖励有效而惩罚没用,因为事实恰恰相反。”

到底该如何解释这件事情?

卡尼曼意识到,教官对结果的观察非常精确,但同时,教官对原因的推断又错得离谱。

真实的原因是,学员的表现其实和奖惩没什么关系,而是由另一种原因引起的,就是向平均数回归。

也就是说,被奖励的学员很可能是超水平发挥,而被惩罚的学员很可能是严重失误,不管有没有奖惩措施,他们下一次的表现都会向自己的平常水平靠拢。所以教官观察到的结果是,被奖励的学员下次很可能表现更糟,而被惩罚的学员下次很可能表现更好。

在这个例子里,飞行教官对行动与结果之间的关系做出了错误的推断,从而得出了错误的结论:奖励没用、惩罚才管用。

这个故事提醒我们,如果简单归因,我们很可能从经验当中推断出错误的结论,从而错误地指导行动。在日常的工作复盘中,我们一定要注意、避免解释陷阱,才能从经验中不断学习成长。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