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雨後的山林
想想加入寫作的行列也有幾年了,從最一開始的無名小站
一直到馬特市,在這幾年當中,小編在人生的道路上行旅
時不時也在思考一些人生規劃...
話不多說,這幾周應該大家都有所感覺吧
太陽,款待得非常熱情,雨水卻姍姍來遲
看到許多報章雜誌都報導著多處災情
不過每逢到這個時段,總是免不了這些事情的發生
先不急著歸咎問題,重新做一個思考,或許會有不同的省思
在眾多災情的背後,以自然的角度來看
或許會有不一樣的視角及感觸

雨後跟著幾位好友與前輩的邀約,踏進位於谷關的的馬崙山步道走走
在行走的路程中前輩時常問我們幾個問題「你跟土地關係是甚麼?」
「我們跟土地連結又是甚麼?」、「你們認為能為土地做什麼?」
邊走邊分享著每一位自己的觀點與看法

有的人認為土地就是一個籌碼與資產
也有人說土地就是土地,不開發不發展怎有用處
但我認同同行的一位所說的,土地是孕育萬物的母親
同時我們依賴著土地得以滋潤,若不是土地我們哪裡來的財產?建地?生態?
他說道,我們虧欠土地的太多剝削的太多是時候讓土地休息了

我們能為土地做什麼?很簡單就是停止繼續傷害
已經造成的傷害也無法彌補,但至少我們能做的就是降低
傳承永續的概念給下一代,同時也保留友善的土地給予下一代
假如我們繼續傷害土地,土地跟我們關係自然會決裂
大自然的反撲也是一種必要時的手段
就好比人跟人的關係,殘害到一定的程度就會反擊,反思自然法則也是如此

最後,前輩笑著說「萬物皆有定期,但只要永續經營的概念還存著」
那自然還是有資產留給下一代去經營
我們恍然大悟,同時也在雨後的山林上了一堂課程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