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颜
解颜

教育,心理,历史

理解自由(4)初到海外

初到美国,有被冷落的感觉。万里迢迢来到异国,我期待着热烈的欢迎仪式和被安排妥帖的生活。然而我只领到一张纸,要照着纸上的说明自己去跑所有的地方:注册、缴费、体检、租房。这本来是完全正常的事:我只是个学生,并不是国宾。感觉被冷落,只是因为我太习惯于被他人安排生活;或者说,只是因为我不习惯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现在看起来,这个小序幕可以说是美国对我的告诫:在这里,你有自由的权利,所以你也有自立的责任。

初到美国,有被冷落的感觉。万里迢迢来到异国,我期待着热烈的欢迎仪式和被安排妥帖的生活。然而我只领到一张纸,要照着纸上的说明自己去跑所有的地方:注册、缴费、体检、租房。这本来是完全正常的事:我只是个学生,并不是国宾。感觉被冷落,只是因为我太习惯于被他人安排生活;或者说,只是因为我不习惯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

现在看起来,这个小序幕可以说是美国对我的告诫:在这里,你有自由的权利,所以你也有自立的责任。

美国的确是个自由的国度。最开始几年我体会较深的有三点。首先是信息自由。可以批评任何权力、可以追究任何历史、没有官方钦定的意识形态。其结果是:关于任何一段历史,都可以找到多个版本的叙述。

对我产生很大影响的一本书是李志绥的《毛泽东私人医生回忆录》。我在国内生长的年代是中国现代史上思想比较开放的年代,媒体上关于毛泽东的各种故事中有不少对其颇有微词,但是支离破碎且言词隐晦,不足以让我构成对毛其人的一个整体的了解。李书把我了解的许多碎片贯穿起来,一个有生命的人就活灵活现出现在我眼前。

同时,我也注意到不少来自国内的对李书的质疑。

这是我再次见到关于同一个对象的两个完全矛盾的解读。选择的结果是那个更有立体感、更有生命的版本轻易占了上风。

每次选择都是一次或大或小的煎熬,但也是一堂好的人生课。这堂课教给我的经验是学习历史的窍门:理解人。孔子说:“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廋:隐藏)。理解了一个人的行为动机,散落一地的历史事件都马上互相连接,有了生命。

其次是视野自由。我的美国同学们把学业只是当作生活的一部分。他们生活得很放松,似乎有无穷的时间来玩、社交、健身,不像我这样的外国留学生,心思只盯着学业。他们在自由中分配他们的精力,后来也都各有成就:有的成为优秀的科学家,有的成为企业高管。

也有的同学最终放弃象牙塔,去中学当了老师。在传统的眼光看来,这似乎是一种失败,但如果他们的选择不是追求消极自由的逃离,而是在冷静考虑之后得到的去追寻他们心性的积极自由,那么他们是成功的。

如同信息自由要求信息消费者必须在互相矛盾的信息之间作出选择,视野的自由也要求人必须在他视野里的多个行为选项之间作出选择。对于美国同学们,作个刻苦的好学生还是轻松混个毕业似乎都是合情合理的选择。对于我,则只有作好学生一条路可走。但是,虽然我没有经历选择的煎熬,看起来比美国同学们更容易,但因为这条路并不是我热情洋溢的选择,我只是在被一种惯性推着走下去,所以走起来只能是三心二意。

视野的自由甚至包括吃饭。在自助餐馆,我必须在大饱口腹之欲然后胃部不适与为了身体而节制欲望之间选择。没有人告诉我应该选哪个。这也是一种煎熬,同时也是教我要为自己的选择全程负责的一课。

来到美国是我的生活方式的一道分水岭:在那之前,是被他人安排好的生活;在那之后,是必须不断自己作出选择的生活。我花了很长时间才慢慢适应后一种生活。

第三个印象是美国人对他人的自由的尊重。每个人似乎都严格尊重他人的自主权。无论双方地位如何悬殊,对对方的任何要求都是“请”字当先。幼儿园老师跪着或坐在地上跟孩子说话,以便孩子能平视自己。这种风气的结果是每个人都似乎生活在自豪感之中,孩子、体力劳动者、甚至乞丐的脸上都满是不可侵犯的尊严,很少人愁眉苦脸或目光闪躲。这是自由之中生长起来的人的样子,是我在国内没有见过的风景。

许多中国人都知道美国人崇尚个人奋斗,但我更多注意到的是他们为他人,尤其是为弱者着想的细致。所有的大型建筑都有轮椅可以进出的斜坡和供坐轮椅者开门的电动按钮;公交车有专门为轮椅设计的升降装置。各种设计善解人意,比如公共建筑的门都是从里面不用钥匙就可直接推开,以防发生火灾时有人被反锁在楼内出不去。防火安全门都是朝外推开而不是朝内拉开,因为如果是后者,发生火灾时,许多人拥挤在门前会很难打开门。有些人认为这都是厂商要追求最大利润而在设计上挖空心思做文章,但我看到的是一种能为他人的需要着想的同情心。

这些为人着想的设计反过来也让其使用者感到这个社会的友善,让他们愿意回馈这个社会。一个社会的凝聚力就这样形成,而其根源在于个人的自由。

美国内战是两群白人之间的拼杀,为了另外一种肤色的民族的自由。这是因为自由对美国人不只是语言的汪洋大海中的一个普通词汇,而是他们的信仰。他们不止要为自己争取自由,还要为其它肤色的人、甚至地球上许多遥远角落的人争取自由,尽管他们对世界的理解经常天真得可以,他们的努力不时以失败收场,成为一众不知自由为何物的旁观者的笑柄。

这个自由世界虽然有许多方面让我欣赏,它与我之间似乎总是隔着一层厚厚的玻璃墙。我是那只从小在笼子里养大的猴子:等到多年后笼门终于打开时,我已经完全习惯了笼中的生活。

拿出那时的照片来,我的美国同学们的神情活灵活现,我的是一脸苦相。

我的抑郁仍然在持续。自由的生活是强者才能驾驭的生活,我还不够格。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