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章晋
黄章晋

子曰:当仁不让

戈尔巴乔夫难题之七:无人能挡的命运终结者

当苏维埃政权不能使用自己的铁拳时,就没人能阻挡叶利钦了,他必然会成为苏维埃制度的命运终结者。

【无人能挡的命运终结者】


身为第五代领导人的戈尔巴乔夫天然是个弱势的总书记。

他被老同志们推上前台,主要是因为大家不愿再看到领导人年迈连续死亡的危机发生,他既无强大的组织资源班底,也无法靠改革带来的经济收益获取广泛民意。

对付党内巨大反对力量,他只能通过开放言论改变政治力量,一来可以收获民意支持,二来老百姓「妄议中央」攻击的都是保守派。

这是个不可轻用的选项,但戈尔巴乔夫别无选择。

开放言论的危险性在于,国民固然可一时为获得思想解放而精神振奋,但党的道德资源则会因此迅速流失,以至于动摇执政合法性。而且,言论开放只可松不可再紧,尝到甜头的国民一旦遇到言论收紧,会立即出现反弹。

这是一种两难困境:

一、党是权力地位的来源,必须控制言论,但维护党的地位,会出现民意流失;

二、丢掉党这个道德负担,直接与民意对接,则会遭遇体制反对重演赫鲁晓夫悲剧

戈尔巴乔夫必须不断寻找平衡点,通过不断掌控权力,推进改革。

叶利钦的崛起打破了这个平衡,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释放出的巨大能量,被叶利钦中途劫持,他变成了不可战胜的终结者。

1987年,戈尔巴乔夫启动政治改革,解除「氢弹之父」萨哈罗夫等异议人士的软禁、流放,关着思想犯的精神病医院人去楼空,全苏联的空气都弥漫着要求改革的呼声。

戈尔巴乔夫有一样判断对了:勃列日涅夫时代被迫害的老公知,重获自由甚至被供起来后,立即失去话题性和杀伤力,他们与时代脱节,没什么社会号召力。

但有一样大家都没预料到,那些体制内游离出来的年青一代,却有巨大的活动能量,他们善于捕捉社会热点、唤起大众情绪,他们善于街头活动,而不是在家给西方媒体写公开信

这股巨大的反体制力量,缺少领军人物时,看上去是散兵游勇,一旦有了广泛号召力的领袖人物,就会凝聚起来爆发巨大的能量。

叶利钦正是时代需要的那个人。

继任莫斯科市委书记的表现,让市民愈发怀念那位每天公交车上下班的市委书记,怀念他把颟顸的官员们折腾得团团转,怀念他与市民倾心交谈、怀念他真正关心菜市场……

导致叶利钦丢官的那段大放厥词,其中一段成为广为流传的金句:同志们,我发现我很难向一名工人解释,为什么工人阶级统治了这个国家70年,他们香肠里的淀粉却总是比肉多。

对苏共特权统治不满已久的老百姓,把叶利钦视作真正属于人民的英雄。现在,这个反体制的人民英雄被逐出政治局,立即成为凝结核,各种团体组织在他身边汇集起来。

1988年夏,苏共召开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戈尔巴乔夫成功地把保护公民权、司法独立、无罪假设这些观念写进党的决议中。它要求改变国家的政治制度,明确划分党和国家机关的职能。

戈尔巴乔夫以削弱党的专政力量、放弃对权力垄断的方式,削弱了党内保守派的力量。戈尔巴乔夫的这次胜利,却让叶利钦搭上了便车,埋下了苏共灭亡的种子。

在万众支持下,叶利钦决心重返苏共政治舞台,他回到原工作地选区参选党代表。苏共下令当地党员抵制叶利钦,结果工人以罢工威胁,全国各地支持叶利钦的电报犹如雪片。

叶利钦重新杀回党的政治舞台,提出党应该从上至下选举等一系列民主化措施,遭利加乔夫等人批评,而他想在党内恢复政治身份和名誉的期待也彻底落空。

叶利钦彻底对苏共失去信心。

此时,他已然成为人民利益的代言人、改革的肉身,而必须依靠党的权力机关才能发号施令的戈尔巴乔夫,则不再是那个值得期待的改革领袖,而是官僚集团的代言人

1989年戈尔巴乔夫推动下召开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这是一次把权力中心从党代会搬迁到了全国人大的重大改革,这样一来,他的权力将不再全部来自于党。

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成果再度被叶利钦收割。

叶利钦以89.6%的高票当选人大代表,而戈尔巴乔夫则当选最高苏维埃主席。但叶利钦还要更进一步,戈尔巴乔夫必须阻止,最高苏维埃选举时,接受上级命令的党员们以无记名投票集体「选」掉了叶利钦。

5月28日,莫斯科七万余市民上街声援叶利钦,并公开喊出各种反动口号,苏共被逼到了墙角,幸而危机意外化解,法学副教授卡扎尼克把资格让给叶利钦,并称,如果叶利钦不进最高苏维埃,我对不起家乡人们的期待。

叶利钦通过补选进入最高苏维埃。

叶利钦的连续胜利,让他看到了人民的力量,而空有庞大党员和数百万武装力量的苏共其实不堪一击。他的力量来自街头,而戈尔巴乔夫一旦离开办公室,就什么都不是了

戈尔巴乔夫同样注意到民意的力量,1989年2月,他提出修改宪法一党执政条款,实行多党制和总统制,50万莫斯科市民集会支持戈尔巴乔夫,党内保守派屈服了。

1990年3月,戈尔巴乔夫在非常人民代表大会上当选为苏联首任总统。

1990年4月,戈尔巴乔夫会见南方邻国总理,据后者回忆,戈尔巴乔夫曾表示说政治改革搞早了,应该先搞经济改革。

这种懊悔或许是一厢情愿。没有政治改革,戈尔巴乔夫无力推动经济改革,他没有党内定于一尊的地位,不能随意修改社会主义定义,就不能解决改革姓资姓社的质疑

1990年7月的二十八大上,戈尔巴乔夫才真正战胜保守派,武器正是公开化和民主化,基层代表对政治局的集体谴责和围攻,让保守派溃不成军。公开投票结果,利加乔夫等人出局。

当然,戈尔巴乔夫可以改口,宣布此前的公开性、民主化,让老百姓百花齐放,其实是「引蛇出洞的阳谋」,再断然把叶利钦和支持他的大小团体头目全都抓起来

这当然要付出极大代价,要求结束苏共专政的民意极为高涨,1989年全苏有近5000次群众集会,参加人数达1600万,到了1990年局面更加失控。

面对如此凶险的民意,甚至仅靠领袖的个人意志已无法采取断然措施,。

如果采取了断然措施,就等同于葬送了改革,戈尔巴乔夫会变成第二个斯大林

事实上,戈尔巴乔夫曾有过类似的努力,1991年3月,联盟中央为了威慑加盟共和国的分离倾向,在俄罗斯人代会现场外,调集大批坦克、军人。但几十万莫斯科市民上街声援叶利钦。

戈尔巴乔夫后退了。

比起列宁革命成功后能调转枪口镇压十月革命先锋的喀琅施塔得水兵,比起斯大林能把列宁培养的大部分干部枪决,戈尔巴乔夫确实是一个软弱摇摆的人。

当苏维埃政权不能使用自己的铁拳时,就没人能阻挡叶利钦了,他必然会成为苏维埃制度的命运终结者

一路高奏凯歌的叶利钦,由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主席,继而登上俄罗斯联邦总统大位。最终埋葬了苏联和戈尔巴乔夫的政治生命。

苏共保守派也没人敢于反抗这股历史洪流。八一九事件策划者并不是为了拯救党国,而是为了自己的权力。

1991年7月29日,戈尔巴乔夫、叶利钦、纳扎尔巴耶夫秘密会晤,决定将副总统亚纳耶夫、克格勃主席克留奇科夫、国防部长亚佐夫、内务部长普戈逐出权力核心。

但是,被驱逐对象掌握着国家情报机器,他们第一时间得知戈尔巴乔夫等人密谋,这才临时组织紧急状态委员会,软禁了戈尔巴乔夫。

如果对苏联心怀深厚的情感,非要说苏联解体是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的处心积虑,的确能找到私人动机:戈尔巴乔夫的两个姑姑和伯父饿死,祖父和外祖父都被政治逮捕,叶利钦的父亲曾因煽颠罪被送入古拉格关押三年

但在他们站上历史舞台,发动改革那一刻,他们根本没有那么长远的规划。

虽然叶利钦被认为是苏联头号掘墓人,但忠实跟随他多年的卫队长科尔扎科夫却认为,在他认识的苏共官员中,叶利钦才算得上最忠诚的真正的共产党人。

出于对叶利钦的敬意,叶利钦被解职后,科尔扎科夫自费跑去给叶利钦当保镖。

如果改革的最终目标是通过祛除党政机关随意为自己赋权,来实现社会和生产力的发展,其实就意味着政权的去苏维埃化。苏联的解体就是必然

而苏联历史上反反复复的改革证明,改革要么走到底,否则一定会走回头路。

换一个人呢?也许俄罗斯政论杂志那段评价戈尔巴乔夫失败的话,对谁都合适:

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

戈尔巴乔夫生前曾被问及墓志铭,他回答:
我没有自己的墓志铭,但我会告诉你我从朋友墓碑上读到的,
这句话铭刻于我心中——我们试过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