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angyikun
huangyikun

基督徒、不从国教者。

用点心

在出版业短短六年,我有幸遇到了几位大人物成为我的一字之师,他们短短几句话就如电光火石一般,帮我穿透行业当中由概念、惯例等庸常秩序构成的迷雾,让我更加理解出版业的真实。

  姜峰是其中的一位。坐上谈判桌之后,他富有策略,并且习惯强势主导,但说到书和梦想的时候会出人意料地激动流泪。他常常会教育我低调,不要情绪化,但是自己到了保温杯泡枸杞的年龄,却在一分工作当中都不惮于劝(教)说(训)自己的顶头上司,就因为他爱书,爱出版。

   最近又回想起他说的话。

他来自亚马逊,一个更新了书业销售模式的地方,但是他却告诉我说,这个行业不健康。出版业看重的首先是有多少人看书,而不是卖了多少货,否则这个行业是虚假的。

“卖货?!”我现在还记得前亚马逊职业经理人姜峰的表情:热忱、愤怒、鄙夷。

如果有这样的表情包,我会送给瑞幸咖啡。他们最近的广告宣称,买瑞幸的咖啡和餐可以一起瓜分现金。我知道有些人会因为便宜,喝上一两杯,但是我不相信会有多少人会因为能赚到钱而养成喝咖啡的习惯。

我总是批评这家公司。因为,首先我是一个喜欢咖啡的人,我无法接受一个美式咖啡里一股自来水味的公司,却宣称是咖啡业的潮流及未来。其次,这间公司的管理者和它背后的投资人恰好代表着互联网在中国的自大和肤浅。

互联网作为一种前所未有的工具,把人高效地连接在了一起。这种连接高效低成本到了一种程度,以至于人们产生了一种幻觉,把网络所连接的“人”看成了一种纯粹的“物”。这种物倚靠动物本能而生活,利益会对他们产生有效刺激,从而产生并固化出某些行为模式。烧钱烧出市场,砸钱砸出模式,过去几年的虚假景气中,这样的口号和商业操作正代表着从业者背后的商业哲学。

机械的进化论,意识形态式的科学主义,庸俗肤浅的教育对于中国商业阶层的影响会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来。危机正在揭示甚至放大这种错谬。红利消失、销售转化率低、营销创意缺乏,这些互联网公司从业者面对的不同问题,实际上反应了一个问题:被称为用户的人们,身上有些地方并未被改变。他们现在所做的事情就好比绳子和车,过去是拉绳子,车子动了,如今是推绳子,车子不动了…

虽然我并不是星巴克的拥趸,但是星巴克和瑞幸之间的差别真的就是前者的那个口号:“将心注入”。提到“心”,意味着最终的消费者是“人”,而不是用户,对象、、流量、粉丝、客体、韭菜。后者的口号里,只有红包。

我所热爱的出版业正在被互联网的这种庸俗成功所蛊惑,并且由于行业对社会变化的不敏感,他们并没有意识到互联网内容行业的危机和方法论的贫乏。整个行业“心”的贫乏比任何要素约束都致命(书号、钱、人)。

事实上,这个行业本应该最关注读者的“心”,最关注阅读,而不是卖了多少货。卖货当然很重要,但是我们努力做出来卖给读者的书,不应该关注有多少人会读,读了以后会有收益吗?

前几天一个明星推荐某本书的消息在朋友圈里传播,《活着》因为他的推荐成了年度畅销书。可是你确定他的粉丝们在追剧、刷微博、刷抖音之后,真的会看那本书吗?这样的营销有什么值得显摆的呢?

如果这也值得显摆,那我也来吹嘘一次。我当年工作的一份报纸,因为效法英国《金融时报》的排版和新闻纸颜色,北京高端娱乐会所的从业者随身会带着,为的是和高端客户搭讪,找到话题。

So what?

我今年决定不参与行业话题,不和人争论,不像姜峰老师那样发表情包,但是刚看到一个消息还是忍不住窜了出来。

二手书平台多抓鱼发布了一份年度榜单,郭敬明、韩寒、安妮宝贝、杨红樱、安意如、蔡康永、张德芬、张小娴、落落、桐华等人在二手书滞销榜中。

原新闻说,他们“居然”现身此中,“这颇耐人寻味”。

“居然”你七舅姥爷。谢谢读者大人们。

出版同行们,我们用点“心”吧。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